首页期刊导航|化学通报(印刷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通报(印刷版)
化学通报(印刷版)

万立骏

月刊

0441-3776

hxtb@iccas.ac.cn

010-62554183

100190

北京2709信箱

化学通报(印刷版)/Journal Chemistr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报是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大专以上化学化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反映国内外化学及交叉学科的进展,介绍新的知识和技术,报道最新科技成果为报道宗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栏目:进展评述、知识介绍、研究快报、获奖介绍、化学史、信息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政冯太王涛
    514-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来源于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生物质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被转化为热能、电能、生物燃料等,是一种重要的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可持续能源。生物质气化作为生物质的开发路径之一,是利用生物质生产合成气的有效方式。本文综述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包括传统气化技术、共气化技术、化学链气化技术以及超临界气化技术等。介绍了每个气化技术的实验研究,阐述了各个气化技术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化学链气化中载氧体与共气化中掺杂剂的使用。本文旨在探索使生物质气化效率达到最优的方案,并列举了目前存在的局限性,为进一步发展生物质气化技术以及生物质气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生物质气化技术工艺参数合成气气化效率

    微塑料去除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刘琳陈剑炜赵立新张爽...
    528-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物,由于其粒径小、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对水体环境、水生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尚未形成针对微塑料的标准去除或分离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与微塑料去除相关最新技术的综述,从物理分离、化学去除、生物去除以及近年新兴的去除技术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同时对各技术适合的工况及优缺点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传统的物理分离、化学去除和生物去除技术对粒径较大的微塑料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然而对于粒径小于20μm的微塑料无法完全去除;改进的传统技术及新兴技术虽然能有效去除微塑料,然而其成本较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希望本文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各类微塑料分离方法的优缺点,为在实际处理不同类型微塑料时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提供借鉴。

    微塑料去除方法物理分离法化学去除法新兴技术

    固相微萃取纤维的制备及其在污染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瑞灿赵迎霍萌月谢书宇...
    540-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固相微萃取(SPME)在食品、环境水样和生物体液等复杂基质残留污染物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净化效率和降低使用成本等,大量文献报道了涂层纤维的制备条件和吸附剂的选择。本文综述了SPME涂层纤维的制备方法、材料及应用。描述了不同材料对于不同分析物的吸附原理,特别讨论了难挥发与热不稳定性分析物的SPME分析步骤,总结了SPME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为后续SPME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固相微萃取污染物残留检测样品前处理涂层制备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细菌耐药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黄梓萱李芷瑶朱怡亭张桐...
    550-558,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耐药性问题引发全球关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凭借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在评价细菌耐药性应用方面备受关注。本文首先总结了与细菌耐药性评价相关的SERS基底及检测方法,然后对SERS光谱技术在耐药菌和敏感菌鉴定、细菌生物膜成膜性分析与评价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筛查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最后对SERS技术在细菌检测方面的一些瓶颈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本文能为SERS技术在细菌耐药性评价方面的应用提供方法指导和思路借鉴。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耐药性评价纳米基底快速筛查

    三(五氟苯基)硼烷掺杂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研究进展

    冀程亮吴俊凯谢海滢赵苏杭...
    559-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高分子共轭聚合物的结构设计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半导体的有效策略,但该过程存在着设计合成周期长、制备步骤复杂和产率偏低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有机/高分子半导体的掺杂。然而,传统电荷转移掺杂剂(如卤族单质 I2、金属氧化物Fe3O4、小分子F4TCNQ等)存在掺杂效率低、溶解度差和掺杂条件苛刻等问题。相比之下,三(五氟苯基)硼烷具有溶解度高、掺杂效率高、广泛适应性等优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了三(五氟苯基)硼烷掺杂有机半导体的物理机制,并探讨了掺杂有机半导体的性质;此外,还总结了三(五氟苯基)硼烷掺杂在不同光电功能器件中的应用并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三(五氟苯基)硼烷掺杂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掺杂机理功能器件

    2,4-噻唑烷二酮的合成方法、路线与机理研究进展

    王培张天行竺宁
    568-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2,4-噻唑烷二酮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抗高血糖、抗癌、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通过逆合成法对2,4-噻唑烷二酮五元环的构建方式进行系统分析,按照硫源的引入方式将合成方案分为硫脲法、硫氰酸盐法、羰基硫法和罗丹宁法四类,并对2,4-噻唑烷二酮合成过程中的取代、环化、水解反应机制进行探讨。其次,探究了不同合成方法的反应机理,阐明不同反应原料的反应速率、原子经济性,并针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逆合成分析结果提出两种潜在的合成策略,为开发绿色高效、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化生产的2,4-噻唑烷二酮及其类似结构药物的合成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4-噻唑烷二酮逆合成法分析合成方法反应机理

    新型紫外线吸收剂研究进展

    黄姗珊赵岩李进京
    579-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臭氧层的不断被破坏,使得人类暴露于更高水平的紫外线辐射中。紫外线吸收剂能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可应用于多个领域防护紫外线的破坏。为解决紫外线吸收剂难溶于水、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差、反应活性差等问题,研究人员对紫外线吸收剂做了很多改进和修饰,本文概述了近五年来新型三嗪类、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新结构和应用。

    紫外线结构紫外吸收剂

    投稿须知

    《化学通报》编辑部
    585页

    低压供热涂层材料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周如东刘仲阳李文凯陆文明...
    586-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压供热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和节能降耗等优势,因而成为石化稠油长输管线、风力发电叶片冬季防覆冰和室内供暖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低压供热涂层材料,研究不同碳功能填料对涂层发热速率、发热功率及最高发热温度的影响规律,并揭示石墨烯和碳纤维对提升涂层材料热性能的协同作用。其中石墨烯纳米片的还原程度对材料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降低其表面官能团密度对提升涂层供热特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官能团密度过低会导致石墨烯纳米片的团聚现象,引起涂层发热不均匀。加入适量碳纤维可以提高石墨烯的均匀分散性,提升发热速率。优化石墨烯纳米片和碳纤维的比例后,采用24V电压驱动时,涂层材料的发热速率达到7。1℃·s-1,功率密度为800W·m-2,最高发热温度为124℃。

    低压供热涂层石墨烯纳米片碳纤维发热速率功率密度

    巯基硅球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与重金属离子吸附

    秦君张潇李小梅李悦...
    593-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锅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单分散巯基修饰氧化硅球(MFS)及其石墨烯超轻复合材料(MFSGA)。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方法对MFS和MFSGA的材料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MFSGA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强度,MFS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考察了材料粒径、修饰剂种类等因素对MFS形貌和表面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法测试了 MFS和MFSGA对Hg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二者对Hg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60。19和158。06 mg/g。MFS易于合成且应用经济性良好,MFSGA的结构稳定性好,易于回收与重复利用,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巯基硅球石墨烯复合材料水热合成法重金属离子吸附可重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