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通报(印刷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通报(印刷版)
化学通报(印刷版)

万立骏

月刊

0441-3776

hxtb@iccas.ac.cn

010-62554183

100190

北京2709信箱

化学通报(印刷版)/Journal Chemistr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报是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大专以上化学化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反映国内外化学及交叉学科的进展,介绍新的知识和技术,报道最新科技成果为报道宗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栏目:进展评述、知识介绍、研究快报、获奖介绍、化学史、信息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染料共敏化MoS2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张家琦尹明彩李会
    720-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染料敏化是提升二硫化钼(MoS2)光催化制氢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相较于单一敏化剂,共敏化可进一步拓展光吸收范围,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但目前尚无共敏化下MoS2光催化制氢的报道.本文在利用液相法制得MoS2的基础上,以藻红B钠盐(EB)和罗丹明B(RhB)为共敏化剂,测定了二者共敏化下MoS2的光催化制氢性能,重点研究了 EB和RhB的加入比例和加入顺序对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少量RhB与EB共存时,产氢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EB、RhB分步加入时的性能优于一同加入且RhB先加入时的性能最佳.此外,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结果和两种染料分子的结构对染料共敏化提升MoS2光催化产氢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二硫化钼藻红B钠盐罗丹明B共敏化光催化制氢

    一种喹啉类分子对硝基芳香化合物和阴离子的荧光传感研究

    张莉艳徐志超魏先文
    726-73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1H-苯并[d]咪唑基)-8-羟基喹啉和2-氯甲基吡啶盐酸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喹啉类功能分子(BIPQ),相比其他有机溶剂,化合物BIPQ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在452nm显示出最强荧光发射.硝基芳香化合物2,4,6-三硝基苯酚(TNP)和阴离子Cr2O72-对BIPQ的荧光表现出明显的猝灭效应,猝灭常数KSV分别为5.9×103 L/mol和3.8×103L/mol.BIPQ在荧光检测TNP和Cr2O72-过程中对其他硝基芳香化合物和阴离子表现出很好的抗干扰能力.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化合物BIPQ有效荧光检测TNP和Cr2O72-的溶液pH范围,并将BIPQ用于实际水样中TNP和Cr2O72-的荧光检测.

    喹啉类分子三硝基苯酚Cr2O72-离子荧光传感

    锰基液流电池电解液的体积性质研究

    秦野刘畅刘建国严川伟...
    732-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积性质是锰基液流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热力学性质,常用于解释溶液中复杂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在283.15~318.15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浓度为0.5~3.0 mol/kg的MnSO4水溶液的密度值,得到了 MnSO4溶液的几个热力学参数和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合Pitzer电解液表观摩尔体积热力学模型,得到了体积参数β(0)VMX,β(1)VMX和CVMX,而且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能够达到0.988.这一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锰电解液中离子相互作用机制,为优化电解液成分和提高电池性能提供理论支撑.

    密度体积性质Pitzer热力学模型离子作用硫酸锰

    去氢枞酸异丙醇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性评价

    许爱狄吴亚菊周小群苏时娟...
    739-748,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寻找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去氢枞酸异丙醇胺类化合物,利用IR、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噻唑蓝(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四种不同肿瘤细胞(人膀胱移行癌细胞(T24)、人肝癌细胞(HepG2)、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顺铂.其中,化合物3d对四种细胞株表现出最好的抗增殖效果,IC50值分为8.10±0.28、8.65±0.10、13.21±0.35和8.24±0.42 μmol/L.初步机理研究表明,化合物3d使A549细胞周期阻滞在G1/G0期,并诱导A549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

    去氢枞酸异丙醇胺抗肿瘤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尖晶石氧化物的析氧催化性能

    张磊崔智博伞晓广孟丹...
    749-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解水制氢作为绿色氢能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备受关注.开发高效的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是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尖晶石型催化剂具有低过电位和长期稳定性,被广泛用于碱性OER阴极材料研究.目前关于尖晶石型OER催化剂的研究通常需要通过实验逐个测试大量的材料,并进行活性评估.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无法涵盖大量的材料组合.本文引入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尖晶石型催化剂OER性能预测方法,通过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成功拟合了催化剂化学组成(AxByCzO4、载体)、合成方法、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气氛、升温速率、形貌、电解质、催化剂载量和工作电极与过电位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平均均方误差为182.7,平均绝对误差为20.6,催化剂性能预测效果较好,为高效开发尖晶石型OER催化剂材料提供有效的方法.

    机器学习尖晶石电催化析氧反应

    氢氮氧氟氯译名的创制与厘定

    吴晓斌
    75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氮、氧、氟、氯"是现代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但是这些名词的创制与传播过程一直不太明晰.本文研究发现,"氢、氟、氯"1908年由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首创,其成果被1909年设立的编订名词馆吸收,并创制了"氮、氧".这些译名在创制之初未能产生重要影响,1920年后才在郑贞文与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下被广泛使用,并最终在1932年的教育部化学讨论会上被确定下来,为化学界所接受.

    氢氮氧氟氯编订名词馆中国化学会郑贞文

    攀登科学最高峰的第三世界科学家——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

    陈彪芮杨梦琳王春秀朱玥玮...
    761-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根廷生物化学家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因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而获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莱洛伊尔一生不仅致力于科学研究,还积极推动阿根廷的大学和医学教育,建立了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坎波马尔基金会.本文回顾了莱洛伊尔的科研成果、相关研究背景以及他的科研历程,分析了他能够获得成功的因素;讨论了名师对科研人员学术指导的重要作用、及时调节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情绪的积极意义以及敢于大胆跨界探索对科研人员的重要性.

    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糖核苷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