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纤与纺织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纤与纺织技术
化纤与纺织技术

薛孝川

季刊

1672-500X

gdcfi8@163.com

020-84445577

510245

广州市江南大道中232号华海大厦B座28楼

化纤与纺织技术/Journal Chemical Fiber & Textile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促进学术和信息交流,为科研与生产服务为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化学纤维、纺织、印染、服装、非织造布等行业的科研成果、生产实践、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经营管理、行业发展动向等方面的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化工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刘振兴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化工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对高素质化工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文章围绕高职化工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展开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化工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优化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科学完善的高职化工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化工类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

    大学生服饰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思想政治价值观

    赵安宁张素梅李淑静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服饰消费行为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不仅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还反映了其思想政治价值观。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全球化的加剧,大学生服饰消费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不仅仅是一种购买行为,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身份的体现。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服饰消费行为的特点,如服饰品牌偏好、购物渠道选择、消费频率和金额等特征,并分析其背后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关注同伴、媒体、社会地位和心理因素等驱动因素,研究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如何与社会观念相互作用,以及他们在服饰消费中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服饰消费行为思想政治价值观大学生消费消费伦理

    传统服饰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薛晓丽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教育事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同时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既面临机遇,又需迎接挑战,机遇主要展现在能够保证主客体素质提高、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内容丰富,而挑战则展现在高校重视程度不足、教育载体单一、教师专业素养有限等多个方面。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的思政元素、理念不胜枚举,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大有裨益。基于此,文章将简述传统服饰文化,针对传统服饰文化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对传统服饰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策略做出深入分析与全面探讨。

    传统服饰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理念在服装结构基础课程中的体现与融合

    郭敏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更是高校的使命。服装结构基础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深度挖掘其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与融入点至关重要,文章从服装结构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融入点出发,阐述服装结构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即在整个学习过程和专业内容中按照内容导入、概念提出、结构设计、应用案例、组织讨论、课程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提出服装结构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与考核评价方法。旨在通过融入规矩规范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民族自信心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服装结构基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设计

    非遗背景下"印染"工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黄柏茹余鹏
    199-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强国战略推进之际,持续发挥非遗育人价值的背景下,蜡染、扎染、夹缬和蓝印花布这 4 种传统"印染"工艺先后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幼儿学习特点为依托,基于五大领域教育,构建了以"印染"工艺为核心的开发性、启发性课程,旨在将民间传统手工艺进课堂、进教材的方式,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强化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印染幼儿园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高职化工类专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效路径研究

    庞爽俞佳赵玮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与新要求。哈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坚持有效服务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哈密市"六大主导产业"建设,立足哈密、服务新疆、辐射西部,培养化工类高素质工匠型人才。文章构建了"一培养三融入四匠式"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即怀"匠心"、铸"匠魂"、践"匠行"、塑"匠人",探索出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最后阐述了高职化工类专业"一培养三融入四匠式"工匠精神培育的重大意义。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一培养三融入四匠式"产教融合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叶明晖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工科的建设背景,结合广东化工专业人才要求,文章根据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结构特点,分析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针对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制订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评价体系,融入思政元素,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化工人才。

    新工科化工安全与环保教学改革多元化教学

    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东北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微专业"内涵式发展研究

    殷冰瑶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重组和再分配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途径。我国服装产业正在经历由南向北的大规模转移过程,东北地区独具的地缘禀赋与产业特色是产业承接的优势所在。东北地区高校则面临着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加快培养符合产业承接所需人才的重任。因此,文章立足"一带一路"及"冰上丝绸之路"的政策引导,从服装专业的"微专业"特色培养出发,探讨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研究,以应对东北地区的服装产业承接。

    产业转移服装设计专业微专业特色发展模式东北地区

    地方化工类人才培养"三教"改革研究

    张金东
    2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化工行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通过"三教"改革来培养合格的化工类人才,为地方化工行业服务,从而推动地方化工行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对"三教"改革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说明了实施"三教"改革的重要意义,最后详细叙述了化工类人才培养中实施"三教"改革的具体策略,希望对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化工行业人才培养"三教"改革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及大数据驱动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张利鹏许昊翔吴登峰刘伟...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发展逐步进入"智能工业"时代,化工行业也必将沿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化工发展是从认识单元操作的规律到抽象的"三传一反"规律,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反应过程,进而发展到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认识化工过程,实现了从个体到共性、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历程。化工原理是化工专业本科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为"三传一反",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文章以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单元操作教学效果分析为例,探讨了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意义及方法,为化工原理教学方式创新及新型化工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思路。

    数字孪生大数据驱动化工原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