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环境科学

马德毅

双月刊

1007-6336

bjb@nmemc.gov.cn

0411-84783126

116023

大连市303信箱(凌水桥凌河街42号)

海洋环境科学/Journal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唯一的海洋环境科学学术期刊,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国海洋科学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内容有: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监测与监视、环境法学与环境管理、测试技术、综述和研究简报及学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海环境中多氟/全氟烷基化合物赋存研究与展望

    王紫檀张爽王德高王震...
    489-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氟/全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典型新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其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引起了环境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对其环境赋存与环境行为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热点之一.本文基于文献报道数据对比分析了我国和日本、韩国、欧美等近海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PFASs的浓度、组成特征,在国际和国内视野下分析了海洋环境中PFASs的空间分布与组成特征变化概况,探讨了近海PFASs的主要来源,并对近海环境中PFASs有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数据表明,我国渤海和黄海海水中PFASs浓度与日本和韩国近海相当,东海和南海浓度与欧美近海接近,并显著低于日本和韩国.欧美近海沉积物中PFASs含量与我国渤海相当,高于黄、东、南海.在组成特征上,我国和日本、韩国近海海水中全氟辛酸占比较高,欧美近海海水中则以全氟辛基磺酸为主;我国和日本、韩国近海沉积物中以全氟辛酸为主,欧美以全氟辛基磺酸和短链PFASs为主;我国海洋生物体中以全氟辛酸和全氟辛基磺酸为主,而欧美近海海洋生物体中则以全氟辛基磺酸和其他长链组分为主.

    多氟/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基磺酸(PFOS)新污染物海洋环境

    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张钰霆陈志强林春香穆景利...
    503-513,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类可通过嗅觉系统感知水环境中极微量的化学物质,获取重要的环境信息,从而调节觅食、求偶、迁徙和躲避敌害等多种生命行为.因其对污染物的高敏感性,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可作为一个理想的毒性终点.将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应用于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海洋环境中低浓度污染物生态风险的认知,为海水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浅述鱼类嗅觉系统和嗅觉功能的分子神经过程,总结鱼类嗅觉神经行为在生态毒理学领域应用的现状,并对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嗅觉神经行为海洋生态毒理学生态风险评估

    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新污染物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解怀君闫振辉田甲申杜静...
    514-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污染物治理是国家重大需求,海洋是新污染物重要的汇.新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尤其对食物链顶端的海洋哺乳动物存在较大风险.生理毒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PBTK)模型可以关联新污染物环境浓度与生物体内浓度,定量描述新污染物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过程,预测靶器官中新污染物的积累趋势,有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本文概述了PBTK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新污染物PBTK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PBTK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海洋哺乳动物生物积累新污染物

    我国三大河口沉积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赋存特征

    张瑞付瑜押淼磊吴玉玲...
    524-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PAHs)是河口环境中存在最为广泛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目前针对PAHs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大都围绕少数优先控制PAHs展开,这对于理解其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存在较大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全面探究我国河口环境中PAHs类有机污染物的赋存特征,本研究以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三大典型河口表层沉积物为例,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包含 81种母体PAHs及其衍生物(包括 20种未被取代的母体PAHs、11种含氧PAHs、9种氧杂环PAHs、3种硫杂环PAHs和 38种烷基化PAHs等类别)的监测清单.结果表明,38种烷基化PAHs是三大河口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组分,在 81种PAHs清单中的平均占比超过了 50%,而 16种母体PAHs所占的比例平均约为 10%.虽然三大河口之间PAHs及其衍生物的总含量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不同类型的PAHs及其衍生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一致,这可能表明三大河口不同的 PAHs来源和沉积特征.以 81种 PAHs作为清单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相较于 16种优控母体PAHs高出 4倍以上,这表明基于扩大的PAHs及其衍生物的监测清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思路有助于正确评估沉积物或其他水环境中芳香族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监测清单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生态风险

    黄海及长江口4种新型农药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

    李亚楠刘琳何秋生唐建辉...
    534-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高效性,农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林业的各类生产活动中,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某些传统有机氯农药因其对人类以及生态系统的危害而被禁用,取而代之的新型低毒高效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不断增加.本文以黄海及长江口海域中 4种新型农药:氟乐灵(trifluralin)、毒死蜱(chlorpyrifos)、百菌清(chlorothalonil)和三氯杀螨醇(dicofol)为研究对象,于 2017年采集黄海及长江口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 4种新型农药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黄海及长江口海域频繁检出 4种新型农药,毒死蜱和三氯杀螨醇是检出的主要农药,水体(颗粒相与溶解相之和)和沉积物中总浓度范围分别为 37.56~418.1 pg/L和 215.2~2035 pg/g dw,表明三氯杀螨醇在被禁用之前在中国仍然具有较高的使用量.水体中 4种农药的高值区域主要位于北黄海近岸站位和长江口沿岸,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这可能与沿海密切的农业活动排放有关;沉积物中 4种农药的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泥质区.黄海海域 4种农药检出浓度普遍高于长江口海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种农药中百菌清的风险水平高于其他几种,但整体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比较低.

    新型农药黄海及长江口空间分布生态风险

    长江口-杭州湾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赋存特征及来源解析

    侯旭林姚文君张新欣王瑶...
    543-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环芳烃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毒物质,而有关其衍生物的报道目前仍十分有限.该研究对长江口-杭州湾及其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 16种母体多环芳烃(paren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PAHs)、12种烷基多环芳烃(alky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A-PAHs)以及 10种硝基多环芳烃(nitr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N-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 16种母体多环芳烃(∑16P-PAHs)、12种烷基多环芳烃(∑12A-PAHs)和 10种硝基多环芳烃(∑10N-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08 ng/g(dw,干重)、24.2 ng/g(dw)和 7.02 ng/g(dw);柱状沉积物三者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 28.9~252 ng/g(dw)、8.13~28.5 ng/g(dw)和 2.94~13.5 ng/g(dw),其中∑16P-PAHs和∑12A-PAHs随着年代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PAHs及其衍生物的污染模式以及特征比值结果表明,长江口及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烧,但周边的港口和船运业务,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石油类物质泄漏所带来的环境风险.

    多环芳烃烷基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长江口-杭州湾来源分析

    三沙湾夏季金属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影响因素识别

    黄亚玲张晓芸李悦李聪...
    551-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中和背景下,锂(Li)的需求量和使用量持续增加,Li污染问题因此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兴环境问题之一.三沙湾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湾,水产养殖业发达.近年来,环三沙湾区域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在生产、使用、贮存、处置和回收等过程中可能伴随锂的释放或泄漏,给海域水生态和水产品安全带来潜在的环境压力.鉴于此,本研究以三沙湾为对象,通过开展夏季海水和沉积物中Li的监测,识别海水和沉积物中Li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沙湾海水中Li的浓度为 129.7~178.4µg/L,沉积物中Li的含量为 24.4~60.2µg/g,与其他区域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三沙湾海水中Li浓度分布趋势为近岸低、湾口高,呈保守行为,其来源与氮、磷营养盐不同,淡水输入会稀释近岸海水中Li的浓度;沉积物中Li含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变异性,底质类型和水动力条件会促进陆源输入的Li在沉积物中富集,近岸沉积物中Li污染需要引起重视.

    三沙湾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九龙江河口-厦门海域全/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演变趋势

    刘畅马欣欣李芹王新红...
    559-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重要的新污染物,因其对环境与健康的负面效应而备受关注.由于近海环境质量影响着沿海居民生活用水质量与海产品安全,亟待开展河口-近海环境PFASs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研究.本文收集相关文献,总结了九龙江河口-厦门海域环境中PFASs的污染现状、迁移转化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并分析了PFASs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九龙江河口-厦门海域水体环境中PFASs的浓度和组成受河流径流量、降水量、排污量和生产结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2022年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而以往年份则出现在春季.水体环境中主要检出的传统PFASs如全氟辛基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全氟辛基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己基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ic acid,PFHxS),近年来其浓度未发生数量级变化;作为高毒性化合物PFOS替代物的短链全氟烷基磺酸(perfluorosulfonic acids,PFSAs)浓度升高,说明目前短链PFASs产品开始生产使用,并排放入海.沉积物中的PFASs近年来含量未发生数量级变化,但短链PFSAs的检出率提升,PFOS的相对丰度高于水体.鱼体中的PFASs以PFOS和PFOA为主,其生态风险较低.九龙江河口玉枕洲及其上游地区以及海沧大桥以北的厦门西海域附近的造船厂、电镀厂、纺织厂、高崎机场和污水处理厂可能是PFASs潜在的污染源.

    九龙江河口-厦门海域新污染物全/多氟化合物污染特征演变趋势

    胶州湾多溴联苯醚-153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丁晓坤马得云王奥博
    572-580,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溴联苯醚对海洋生物生长甚至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然而,我国近海多溴联苯醚的迁移转化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利用数值模型定量分析了胶州湾多溴联苯醚-153(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153,BDE-153)的季节性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胶州湾BDE-153浓度的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夏季单峰分布特征,溶解态和总颗粒态BDE-153的最高浓度分别为 0.22 μg/m3 和 2.3 μg/m3;浮游植物吸收、死亡以及碎屑矿化过程中的BDE-153转化速率同样在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胶州湾BDE-153浓度及其在生化过程中的转化速率均呈自北向南带状衰减规律,尤其在西北角的大沽河和东北角的墨水河入海口附近数值最高.河流是胶州湾BDE-153的关键来源,其入海速率为 10.5 kg/a,明显高于海气交换的补给速率.与外海的对流交换是胶州湾BDE-153的主要汇,溶解态和总悬浮颗粒态的输出速率分别为1.1 kg/a和8.0 kg/a.

    六溴联苯醚季节变化迁移转化数值模拟胶州湾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在近海环境中的降解特征

    陈展周璨王雨萌胡玲玲...
    581-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真实降解行为对全面评价其环境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野外环境挂样和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基生物可降解塑料在近海环境中的降解特征.经过在东海水域一年的暴露,3种PBAT基塑料产品仅表面出现了破损、孔洞,表面含氧基团和羟基的红外信号增强,以及热稳定性下降等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能是由于海水的低温,塑料表面附着大量藻类和矿物等杂质,3种塑料整体降解性差.而室内海水模拟降解实验发现,强紫外光辐射加速了PBAT地膜的老化,地膜的失重率和释放的微塑料数量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加,光照 84 h(相当于自然光下约340 d)的失重率为44.1%±3.68%,共释放(67.1±18.8)个/mg微塑料.同时,老化过程还释放了溶解性有机物(DOM),其中荧光DOM主要为酪氨酸和类蛋白类以及芳香族蛋白类,这些物质具有光不稳定性,因而容易进一步光降解,导致PBAT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生物可降解塑料海洋环境微塑料溶解性有机碳光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