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

侯一筠

月刊

1000-3096

pxzhang@qdio.ac.cn

0532-82898755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中科院海洋所

海洋科学/Journal Marin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山东优秀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1000-3096;国内刊号:CN37-1151/P;国内邮发代号:2-655;国外发行代号:BM6666)。该刊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服务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及时、快速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及新进展等,对重大科研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读者对象主要是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从事海洋工程建设和水产生产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浒苔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基因克隆与环境应答

    许金慧赵新宇曲同飞孙白雪...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浒苔(Ulva prolifera)作为黄海绿潮优势种,其自身具有极强的逆境适应能力.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在植物逆境应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索浒苔AOX蛋白的结构、功能与环境应答特征,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对浒苔AOX基因(UpAOX)进行了克隆,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探索了UpAOX基因在不同环境下的转录表达差异.结果表明:UpAOX基因的cDNA全长为 2 441 bp,编码 236 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EXXH"、"EEE-Y"铁离子结合保守motif.AOX蛋白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尤其是C端;UpAOX 基因中具备环境应激响应、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 PCR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干出、盐度、UVB 逆境均与 UpAOX 基因转录表达量有显著关联.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挖掘UpAOX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逆境响应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浒苔交替氧化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分析非生物胁迫

    中国紫杉状海门冬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比较研究

    牛建峰王旭雷郇丽张宝玉...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门冬(Asparagopsis)作为一种反刍动物甲烷释放的有效抑制物,其生物量获取是促进相关应用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而海门冬人工栽培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中国地区特有紫杉状海门冬配子体与四分孢子体为研究对象,光响应曲线测定结果显示配子体半饱合光强约为 56 μmol/(m2·s),四分孢子体的约为 88 μmol/(m2·s).光照强度对藻体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四分孢子体光合活性显著高于配子体,且具有较高的强光耐受能力.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的光补偿点均约为 10 μmol/(m2·s),四分孢子体饱和光强在 250~270 μmol/(m2·s),相较于配子体的 100 μmol/(m2·s),显示出了更宽广的光强适应能力.在 15℃~31℃温度范围内,四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光合作用系统均未受到显著影响,而四分孢子体有效量子产额在长时间 29℃条件下轻微下降.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种藻体在可溶性总蛋白、藻红蛋白及叶绿素a含量上未见显著差异,丝状四分孢子体因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表现出显著高于配子体的光合效率.同时紫杉状海门冬四分孢子体具有较广的光强适应范围,因而是一种更适于基于反应器的规模化培养的藻体形态.

    紫杉状海门冬(Asparagopsistaxiformis)四分孢子体配子体温度光照强度

    松江鲈幼鱼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高玉倩夏苏东高燕高丽...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性腺分化和发育的规律,以孵化后 10~120 日龄的松江鲈幼鱼为研究对象,对其性腺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和H-E组织染色法观察.结果表明:20 日龄幼鱼原始性腺形成;40 日龄幼鱼出现卵巢腔的雏形,标志着卵巢解剖学分化的开始;45 日龄幼鱼出现初级卵母细胞,表明卵巢开始进行细胞学分化;60 日龄幼鱼卵巢开始进入Ⅱ期,卵母细胞基本进入第Ⅱ时相;65 日龄幼鱼精巢处于Ⅰ期,输精小管的出现表明精巢开始进行解剖学分化;70 日龄幼鱼形成囊状的精原细胞团,表明精巢开始细胞学上的分化;90日龄幼鱼精巢进入Ⅱ期,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细胞排列成束状.松江鲈鱼早期性腺分化属于分化型雌雄异体型,卵母细胞为部分同步型发育,且对脂质的积累能力相对较强,精巢的发育晚于卵巢,且其性腺分化方向受生殖细胞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明确了松江鲈早期性腺分化过程及性腺分化关键时间节点,为其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也将为松江鲈人工繁育和人工性别控制诱导敏感期等提供理论参考.

    松江鲈性腺分化精巢卵巢组织学观察

    近40a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年际变化分析

    赖启祥周为峰崔雪森石永闯...
    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它的变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近 40 a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均有分布,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必然影响到在三大洋的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最优插值月平均海表温度(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NOAA OISST)数据(1982年—2021年)与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1982年—2021年的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SOI),分别对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 1982 年—2021 年的海表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的时间序列进行年纪变动分析,使用傅里叶变换计算时间序列的显著变动周期,并对SSTA与SO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采用 STL(Seasonal and Trend decomposition using Loess,STL)分解査看各洋区海温变化的季节性强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982 年—2021 年,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的海表温度异常总体的波动范围在-0.39℃~0.379℃,波动周期为 3-4 a.与同期的SOI时间序列相比,从年际尺度上看,两者呈反相位波动.经过显著性分析发现,年平均海表温度异常值与SOI时间序列在 0.05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相关指数为 0.351.这一结果与 1982 年—2011 年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年际变化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平均 SSTA 呈持续上升趋势,且从各渔场的 SSTA 趋势曲线来看各渔场均呈上升趋势;太平洋东部和太平洋东南部渔场的趋势从下降转变为上升,进一步说明了渔场 SSTA 变动受 ENSO 事件的影响.通过去趋势后对 SSTA 时间序列与 SOI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太平洋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中部和印度洋东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4、0.395、0.334 和-0.380,而其他渔场的SSTA与SOI无显著相关性;季节性强度排序显示,太平洋西北部和东印度洋的季节性强度最高,西太平洋最低;与前 30 a 的均值与整体均值标准差的对比分析表明,近 10 a里远洋渔业主要作业海域海表温度异常的均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具有更大的温度波动范围和变化不稳定性,这表明近 10 a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更为显著.

    远洋渔业海表温度海表温度异常南方涛动指数STL分解

    深度学习在海浪预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江龙宇华锋江兴杰金权...
    4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观测手段的提升,海浪预报技术与方法在不断进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海浪智能预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近年来,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主要的实现方式在海浪预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基于海浪智能预测的基本深度学习模型,总结了它们在海浪有效波高及海浪谱预测的应用.特别地,在海浪有效波高预测中,分别从基于时间序列预处理和 LSTM 的海浪单点预测模型、Conv-LSTM、注意力机制及序列到序列的连续预测模型 4 个方面对已有的海浪预测研究进行概述.通过以上总结,明确了深度学习模型在海浪预测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对未来海浪智能预测研究进行了展望.尽管在海浪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深度学习方法不能完全替代海浪数值模式,但深度学习模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学习海浪时空特征,为建立海洋智能大模型提供指导价值,实现"海洋数字孪生".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海浪预测海浪谱

    壳聚糖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王韫沛刘晨光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电纺丝是一种简易高效的制备连续纳米级至微米级纤维的技术.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碱性阳离子多糖,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壳聚糖基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给药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好、止血、抗菌、促愈合等优点,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骨、皮肤、血管和神经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其在组织工程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壳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组织工程

    海洋生物质来源碳量子点的应用研究进展

    尹丽胡甜甜童真艺刘晨光...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海洋面积广阔,广袤的海洋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质资源.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海洋生物质资源绿色、高效的利用和转化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较快,在纳米材料中,一种合成过程简单、荧光性能优良、表面官能团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碳基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海洋生物质资源可以为CQDs合成提供丰富的碳源,而合成的CQDs可以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以海洋生物质为前体合成的CQDs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海洋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海洋生物质碳量子点性质与应用

    美国海上退役油气平台造礁的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鑫孔令娜于跃程嘉熠...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海上退役油气平台造礁是退役平台废弃处置方法之一.未来几年我国将迎来大量的海上油气平台退役,若全部拆除不仅面临技术难点与巨额资金的投入,同时对退役平台周围已建立的小型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美国是最早开始尝试将退役平台改建人工鱼礁的国家,现已建立了相关的政策制度及监管体系.结合我国海上退役油气平台的管理现状发现:海上油气平台的退役备案以及人工鱼礁的建立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申请退役油气平台建成人工鱼礁,需涉及较多法律法规及职能部门的审批.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海上退役油气平台造礁项目管理体系,结合国内监管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为退役平台再利用提供新思路.

    平台造礁审批程序所有权和责任礁体管理

    新型模块化防淤积海床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王冠琳王岩峰徐腾飞梁冠辉...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苏北浅滩区域强淤积环境下高精度座底式观测的成功率,服务于海上风电样机测试与设计偏差评估,针对性自主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模块化防淤积海床基系统.该系统基于可回收的一体式主浮体和仪器仓,采用推出式浅水释放器和弹力助力释放装置,搭配可抛弃式底座和可组合的悬空式钢制支架,使整个系统在模块化结构易搬运的前提下同时拥有良好的防淤积性能,在现场应用中顺利完成了多次布放和回收操作,获取了高质量的观测数据,通过了面对苛刻环境的可行性与稳定性验证.

    模块化防淤积海床基系统海上风电场观测

    基于可控潮汐通道技术的水交换影响研究

    朱飞罗锋陈治澎吴鸿博...
    10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汐通道是海湾与外海之间实现水体高效交换的关键通道,可控潮汐通道技术指改变潮汐通道潮动力交换水平的研究手段.近年海湾水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有效恢复水环境的方式存在争议.以半封闭海湾柘林湾为例,基于有限元模型TELEMAC,提出一种基于闸控、潮汐通道疏浚的可控潮汐通道技术,从潮流动力、水交换等角度评估修复技术对湾内水环境影响.研究表明,闸控条件下,目标区域水体交换速率提高10%~20%,半交换周期缩短近一倍,湾内各区域20 d内水体交换率至少达到60%;潮汐通道疏浚与闸门联合控制下,水体交换速率进一步提高,20 d内水体完成 70%的交换.基于闸控、潮汐通道疏浚的可控潮汐通道技术显著改善湾内水环境,对海湾水环境修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水交换潮汐通道半封闭海湾数值模拟柘林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