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

侯一筠

月刊

1000-3096

pxzhang@qdio.ac.cn

0532-82898755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中科院海洋所

海洋科学/Journal Marin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山东优秀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1000-3096;国内刊号:CN37-1151/P;国内邮发代号:2-655;国外发行代号:BM6666)。该刊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服务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及时、快速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及新进展等,对重大科研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读者对象主要是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从事海洋工程建设和水产生产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U-NET的双分支海上SAR溢油检测模型

    盛辉曹文俊刘善伟王大伟...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海上溢油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检测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NET和注意力门的海上溢油SAR检测模型(AW-net),该模型将U-NET中传统的单输入编码器替换为双分支编码器,分别输入纹理特征和SAR灰度特征,并进一步采用注意力门融合纹理信息和灰度信息.实验利用1景海丝一号(HISEA-1)SAR数据构建样本训练集进行AW-net模型训练,分别应用1景HISEA-1 SAR数据和1景Radarsat-2 SAR数据开展模型测试,溢油检测准确率均优于U-NET、Attention U-NET和FCN等语义分割模型,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强鲁棒性和应用潜力.

    溢油检测SARU-NET注意力门双分支编码器

    浙闽海域冬季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

    乔璐璐王祥宇刘世东郭锦...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次中尺度运动是海洋中重要的动力过程,但是目前对浙闽海域悬沙锋的次中尺度现象及其动力特征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GOCI卫星遥感影像、实测表层悬沙浓度数据以及海表涡流数据等,研究了悬沙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次中尺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浙闽近岸的悬沙锋在冬季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浙闽海域20~25 m等深线附近,但在浙江北部约29°N海域和台湾岛北部26~27°N海域锋面向海突出,指示了近海高浓度悬浮泥沙的向海输运;浙闽悬沙锋次中尺度现象显著,多表现相对涡度的气旋性涡旋;悬沙锋位置逐步向南移动,主要与冬季偏北风产生的西南向沿岸流有关;冬季大风事件有利于锋面次中尺度过程发育.

    次中尺度涡旋悬沙锋浙闽近海大风冬季

    羟基四醚生物标志物指示长江口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研究

    袁梦肖文杰年小美张卫国...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口作为中国最大的河口,其沉积物记录了东亚季风演化及海陆变迁的丰富信息,是研究环境演化的理想区域.脂类生物标志物具有特定的生物来源,对外部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且具有较高的保存潜力,是一类重要的古环境代用指标.本研究在长江口横沙岛采集了一根40 m长的沉积柱样(HSD2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微生物细胞膜脂的生物标志物——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计算了BIT(Branched Isoprenoid Tetraether)、MI(Methane Index)、RI-OH(the ring index of OH-GDGTs)等分子指标,着重对羟基化GDGTs(OH-GDGTs)指标进行了研究.对比前人研究结果后发现OH-GDGTs具有环境特异性,不同环境中的生物来源不同,导致化合物的变化趋势不同.基于OH-GDGTs温度指标,HSD22的三次沉积相变换分别对应全新世的早期偏冷、中期偏暖、晚期偏冷的气候模式.此外,OH-GDGTs还显示出指示盐度变化和甲烷活动的潜力,OH/ALL%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河口区域淡水信号的变化,但该指标在非河口区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长江口GDGTs盐度甲烷

    多功能海藻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UVB诱导的光老化的保护作用

    吴雨萌王晶张全斌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暴露在紫外线B(UVB)的照射下会导致皮肤光老化.海藻多糖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海洋酸性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其寡糖因分子量低、水溶性好等特点,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应用潜力.本文以硫酸化半乳岩藻聚糖(DF)和褐藻胶寡糖(AOS)为活性成分,κ-卡拉胶(K-Car)为基质制备了多功能海藻多糖复合膜——FAC膜,通过理化性质表征以及体内实验探究其对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理化测定结果表明,FAC膜具有良好的吸湿和保湿性,在不同pH环境下具有缓释DF的效果.FAC膜在去离子水中浸泡3 min后,具有较好的黏弹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FAC膜处理可提高皮肤含水量,减少UVB诱导引起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增加;提高皮肤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降低促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提高胶原蛋白特征氨基酸酶羟脯氨酸(HyP)的浓度以及有效降低胶原蛋白降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FAC膜具有保湿、缓释和便于使用等良好理化性质以及修复皮肤屏障、抗氧化、抗炎和抑制胶原蛋白降解的良好生物活性,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制剂.

    光老化硫酸化半乳岩藻聚糖褐藻胶寡糖κ-卡拉胶多功能复合膜

    喀麦隆西南部Mamelles条带状铁建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SOH TAMEHE LandryGANNO Sylvestre陈祖兴ROSIèRE Carlos Alberto...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Mamelles铁矿床位于喀麦隆南部刚果克拉通西北缘,距离克里比地区东南方向约20 km.该矿床由大规模、高品位磁铁矿矿体组成,赋存于Nyong杂岩体的条带状铁建造(BIF)中.该矿床中的BIF与角闪岩和片麻岩相伴生.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我们获取了BIF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并用以约束它们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弱正铕(Eu)异常(δEu=2.14~3.55)表明高温热液流体对Mamelles BIF的贡献是通过海底火山岩蚀变作用的方式,并有少量碎屑物质输入.正铈(Ce)异常的缺失表明,这些BIF可能沉积在缺氧的深海环境中,如火山弧或弧后盆地深水区.

    刚果克拉通喀麦隆Mamelles铁矿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

    近岸海域溶解有机质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机制及溶解氧的影响特性

    徐啸章天晏夏功伟李宏亮...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解有机质(DOM)能与金属离子配位,从而影响金属离子的毒性、迁移转化以及生物可利用性,对近岸养殖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研究了舟山近岸海域DOM的组成,采用荧光猝灭滴定并运用修正Stern-Volmer模型系统研究了DOM各荧光组分与典型的过渡金属离子Cu2+、Fe3+和Pb2+的配位机制,并进一步研究了海水溶解氧对DOM与Cu2+、Fe3+和Pb2+配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舟山近岸海域DOM的4种荧光组分,两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明显比2种类蛋白质组分(C3、C4)更易与金属离子配位;DOM与金属离子配位化合物稳定性大小依次是:Cu-DOM>Fe-DOM>Pb-DOM;此外,缺氧环境明显抑制了溶解有机质与Fe3+的配位能力,但Cu2+、Pb2+的配位能力则几乎不受溶解氧浓度的影响.这些结果将为海水养殖水体的调控、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溶解有机质金属离子溶解氧配位

    荣成海带养殖区营养盐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

    孙琰晴丁玉竹梁广津刘佳...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1月—2023年7月,作者对荣成湾、爱莲湾和桑沟湾3个海带养殖区开展了海水营养盐情况调查,分析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海带养殖过程中海水营养盐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海带养殖区DIN和PO4-P的污染指数,并对养殖区海水营养结构及潜在性富营养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个海带养殖区海水整体营养水平较低、水质较好、仅个别养殖区在冬季水质超过海水二类标准.冬季有两个站位出现潜在性富营养化,其余站位均为贫营养级.从营养结构上看,海带养殖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磷相对限制.海带养殖区营养盐水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DIN浓度水平冬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夏季最低;PO4-P和SiO3-Si变化基本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从水平分布上看,秋季各养殖区营养盐水平基本一致,其余季节各站位由于海区养殖结构和海水交换程度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营养盐水平.

    荣成海带养殖区营养盐时空分布

    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边坡的植物群落与碳储量研究——以珠海三角岛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曲宁李春林王志康孙琳婷...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受损和生态环境代价是制约中国海岛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珠海三角岛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介绍了团粒喷播技术在生态受损海岛边坡的应用,分析了采用以豆科植物为主要喷播植物的团粒喷播技术修复海岛受损边坡的效果和固碳价值.不同时间修复效果表明,修复植物能够快速生长,对地表形成极高覆盖度,并与本土物种形成稳定的群落,同时实现较高的固碳量.实施修复18个月后,地表盖度达到99.96%,修复植被碳密度为3 923.86 g/m2,新增绿地固碳总量为1 438.75 t二氧化碳,新增碳汇估算价值为12.1万元.因此,采用基于团粒喷播技术的生态修复能够有效减少旅游开发的生态补偿压力.

    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团粒喷播蓝色碳汇珠海三角岛

    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综合评价

    田砚敏王鸿霞刘保忠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文蛤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其风味特性,本研究以文蛤的11个全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文蛤足组织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TOPSIS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文蛤家系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在473~816 mg/100g,均值为638 mg/100g.呈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70~570 mg/100g,占总含量的56.0%~70.8%,是最主要的呈味氨基酸.15种游离氨基酸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54%,可代表文蛤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信息.游离氨基酸T值较高的家系依次是22A8、22A5、22A1和22A6,与TOPSIS分析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上述4个文蛤家系可作为游离氨基酸含量综合性状突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用于文蛤的选育工作.

    文蛤(Meretrixpetechialis)游离氨基酸含量主成分分析TOPSIS分析

    海南岛热带潮间带天然牡蛎礁牡蛎食物来源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肖玉林施凯孙春阳贾程豪...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基规模化海水养殖活动对近岸牡蛎(Ostreidae)礁贝床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潜在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海南岛潮间带牡蛎礁牡蛎的食物来源及牡蛎对近岸陆源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的同化效率.选取儋州海头、昌江昌化、文昌龙楼3个受影响的天然牡蛎礁区(效应区)及昌江海尾未受影响的牡蛎礁区(对照区),对比分析了2022年7月(夏季)和11月(冬季)牡蛎的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各站位牡蛎食物来源主要有底栖微藻、浮游植物、沉积物、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和大型海藻碎屑,它们对牡蛎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3.8%±16.5%、15.5%±6.9%、24.1±21.7%、13.0%±3.4%、26.6%±16.4%,相对贡献率范围分别为 12.9%~61.6%、7.8%~30.8%、0%~76.9%、9.3%~19.2%和0%~45.0%.其中,底栖微藻的最高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龙楼,最低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海尾;7月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来源有机质对海尾牡蛎的食物贡献率高达45.0%;11月各站位沉积物食物贡献率均高于7月.效应区牡蛎7月的δ13C值分别为-16.48‰、-18.35‰、-17.06‰,11月分别为-15.15‰、-18.05‰、-15.22%o,均低于相应季节的对照区海尾(-15.65‰,-14.48‰).7月海头与龙楼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牡蛎的食物贡献率分别为15.3%、12.9%,明显高于11月(9.5%,9.3%);7月,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昌化牡蛎的食物来源贡献率为11.8%,低于11月(19.2%).研究表明,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能有效地被牡蛎同化,是效应区牡蛎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本研究证实天然牡蛎礁可同化去除一定比例的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发挥其显著的生物修复作用,因此建议在减少陆源养殖尾水排放量的同时,大力保护或修复近岸牡蛎礁,降低邻近海域的营养负荷,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牡蛎(Ostreidae)稳定同位素食物来源水产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