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石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石油
海洋石油

李上卿

季刊

1008-2336

hysy@263.net

021-20896355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1225号

海洋石油/Journal Offshore Oil
查看更多>>本刊为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国内和国外的海洋油气勘探、海洋油气田开发、海洋地质、石油地质与勘探、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地球物理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测井与录井、钻井工程、油藏工程、海洋工程、油气储运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最新科研和生产成果方面的学术论文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断裂控藏作用研究

    晏玉环袁忠鹏朱碧兰董靓雯...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湖构造带北部(简称平北地区)断裂复杂,复杂断裂不仅控制着圈闭的形成,而且对油气疏导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平北地区断裂特征及控圈控藏作用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受控于早期鼻状隆起构造背景,断裂系统十分发育,形成自WS向NE散开的帚状断裂体系,主要发育断背斜、断鼻和断块等构造圈闭;同时北东走向的断裂与来自西部物源的条带状三角洲和潮汐作用的砂体相配合,形成一系列断裂-岩性复合圈闭.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沟源断裂,起到疏导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作为圈闭边界,起到封堵油气的作用.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步勘探部署可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平北断裂特征构造圈闭复合圈闭发育模式控藏因素

    东海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H3沉积微相研究

    刘舒左一苇方沛杰孙莉...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区C油田位于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南部,主力产层为渐新统花港组H3碎屑岩储层.H3储层砂体横向迁移摆动频繁,垂向多期次叠加,沉积微相及展布规律认识不清.针对海上井资料少、地质特征复杂的特点,综合应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数据及实验室分析数据等相关资料,明确目的层相标志、微相类型,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C油田H3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进一步细分为主水道、次级水道及水道边缘,其中主水道是本区有利相带,呈条带状分布为主,复合砂体内部连通性较差,开发中后期往往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多发育孤立型储层,砂体规模较小,与沟源断层搭接可形成向上倾方向尖灭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该研究明确有利沉积相带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本地区及其它地区调整井的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H3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标志微相类型主水道

    西湖凹陷K气田宝石组"源-渠-汇"及沉积体系分析

    于凯迪孙莉严曙梅刘舒...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湖凹陷K气田宝石组的油气潜力可观,但其古地理环境尚不明确.该文应用"源-渠-汇"耦合的思想,利用地震及钻井资料对K气田宝石组进行沉积体系演化及展布研究,明确了宝石组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宝石组可以划分为宝上、宝下两段,物源主要来自西北部海礁凸起.K气田宝石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砂坝、分流主河道、分流次级河道、河道间沉积微相.研究区南、北两个次洼,是优势沉积汇聚区,其中宝上段的水下分流河道以及宝下段的砂坝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该研究可为K气田宝石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源-渠-汇"系统沉积体系宝石组西湖凹陷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A潜山储层特征与裂缝预测

    李磊李宁尹文笋张武...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湖凹陷作为东海富生烃凹陷之一,其潜山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A潜山位于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其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复杂,非均质性强,弹性参数叠置,常规方法无法精细刻画潜山储层,制约了潜山勘探进程.该文利用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及地震资料开展潜山内幕结构及储层类型分析,同时在地质模式的指导下,采用叠前方位各向异性及正演模拟方法对优质潜山储层开展预测.研究结果认为A潜山储层垂向上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内幕裂缝带又可划分为强内幕裂缝带和弱内幕裂缝带.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表明风化裂缝带储层优于内幕裂缝带,潜山翼部储层优于潜山顶部储层,A潜山翼部风化裂缝带是有利的勘探方向.

    潜山储层构造裂缝叠前方位各向异性

    基于海底节点四分量的Vz噪声识别及压制技术研究

    李红军李亚清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底节点地震数据处理时"横波泄露噪声"或"Vz噪声"的压制是去噪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方法是基于P分量模式识别Z分量中的Vz噪声.但在应用中,发现很难通过P分量构架的噪声模型将Z分量中的VZ噪声完全压制干净.因此,该文充分利用OBN(Ocean Bottom Node)数据四分量的优势,提出一种联合R、T、P分量对Z分量噪声进行模式识别和模型构建,进而压制Vz噪声的处理方法.通过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Z分量中存在的横波噪声,相比原方法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

    海底节点Vz噪声四分量模式识别自适应减法

    本刊加入数据库的声明

    《海洋石油》编辑部
    34页

    无限级拖动分段压裂工艺及配套工具研究

    刘鹏左凯罗建伟刘传刚...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力压裂是改造低孔渗油气藏的有效增产措施之一,针对常规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遇到的问题,研究了无限级拖动分段压裂工艺及配套工具,该工艺通过开启固井滑套或喷砂射孔的方式实现井筒与油气层的连通,可一趟管柱实现水平井的多段压裂改造,且不受段数限制,施工后无需钻铣,可进行二次压裂.两口井的成功应用表明,该工艺可满足施工压力不高于 66 MPa的压裂水平井,压裂施工后新井初期配产气量达到20 000 m3/d以上,达到油藏设计要求,为后续精细化分段压裂提供有效手段.

    无限级分段压裂固井滑套喷砂射孔

    东海某气田天然气黏度实验及计算模型评价研究

    范恒杰陈磊
    40-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黏度是采油工艺和地面集输工艺设计中重要的基础物性参数之一.在某气田的勘探发现中,探井气体的组分相差较大,其中重组分和非烃CO2 的存在使得气体的黏度普遍增大.为此,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影响黏度的主要因素,并以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ASPEN HYSYS软件分析评价了PR和SRK等 10种状态方程对黏度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压力、温度和气体组分是影响天然气样品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压力和气体组分中的重烃组分含量对黏度的影响较大.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的黏度逐渐增加;相同压力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增加,气体的黏度逐渐减小;当压力小于 20 MPa时,可以忽略温度对于气体黏度的影响.SRK状态方程的平均相对误差与最大相对误差均最小,是计算该气田天然气黏度的首选方法,可以满足地面工程设计的需要.

    黏度模型实验状态方程预测精度

    井筒结垢对西湖油气井生产的影响及预测方法适用性评价

    郭志辉段英娇秦丙林葛俊瑞...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各结垢预测方法对西湖油气井的适用性,采用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法分析了单独产出地层水、单独替入海水、海水和地层水混合 3 种条件下C11井井筒结垢情况,通过对比实际数据,在西湖油气井混合垢预测方面,Scalechem软件方法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单一碳酸钙结垢预测方面,Ryznar法更为准确.单一硫酸盐垢预测方面,Skillman法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分析C11井井筒结垢主要由地层出水引起,结垢类型主要为CaCO3 垢.对海上井筒防垢工艺展开讨论,旨在为西湖油气井结垢问题有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结垢预测适用性评价西湖油气井防垢工艺

    海上油气田智能完井应用前景分析

    邱浩文敏于继飞齐致远...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完井技术为解决油气田开发难题、提高海上油气井生产及管理效率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但对于智能完井系统功能认识不全面及应用场景不明确导致目前海上智能完井应用普及程度不高.为有效提升智能完井技术工程应用普及程度,通过梳理智能完井系统所涵盖的所有单元模块,全面分析了智能完井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构成,从而构建了功能完善的典型油气井智能完井工程方案,然后结合目前海上油气田开发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 6种典型的海上智能完井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海上智能完井技术应用普及程度,对推动海上智能油气田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油气田智能完井智能控制在线监测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