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徐胜

季刊

2097-0307

hyxx@mail.nmdis.gov.cn

022-24011287

300171

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Mari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以海洋事业发展为中心任务,紧密围绕“发展”、“经济建设”的要务、中心、着重报道国内外各类海洋信息,特别是国内外海洋信息化建设与海洋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为推动我国海洋信息化进程服务,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遥感影像的水边线提取方法综述

    李阳东冷君泰卢成乾
    129-13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线是体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沿海环境影响的关键,在沿海资源开发、海岸带综合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遥感技术的海岸线提取步骤一般是先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瞬时水边线,然后对其进行潮位校正.本文针对海岸线分析的重要内容——水边线提取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遥感影像提取水边线的传统和人工智能两类方法,其中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阈值分割法、区域分割法、边缘检测法和面向对象法,人工智能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机器学习法和深度学习法.在总结和分析各种具体水边线提取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水边线提取的研究或发展方向.本文认为未来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水边线提取可以重点关注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水边线精细提取、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水边线全自动提取、不同海岸水边线多类别提取以及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水边线提取应用等几个方向.

    遥感水边线提取海岸线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海洋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余林夕徐文斌岳晓峰王嘉宇...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档案数字资源作为海洋事业发展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海洋文化传承和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海洋档案数字资源安全管理是发挥其价值的前提.本文概述了海洋档案数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海洋档案数字资源安全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在数据时代背景下海洋档案数字资源同其他各类档案数字资源面临的相同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海洋档案工作实际探讨海洋档案数字资源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策略,阐述了当前中国海洋档案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

    海洋档案档案数字资源安全管理策略

    基于WOA23的日本海声道分布特征分析

    邱燕萍高思宇陈倩宋帅...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WOA23温盐剖面数据集,利用声速经验公式,计算日本海的声速剖面,根据声速剖面的特点及声速梯度,诊断提取日本海表面声道及深海声道特征信息,研究表面声道及深海声道的区域分布情况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海的表面声道受季节变化影响大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春夏季节,整个海域几乎无表面声道,秋冬季节,表面声道大幅生成,主要分布在东朝鲜湾和日本海东部边界附近海区,冬季与秋季相比,南北两端的表面声道分布面积减少,但东朝鲜湾以及40°N-50°N之间海区表面声道的分布面积进一步扩大.秋季,表面声道厚度基本小于40 m,冬季,表面声道厚度整体增加,特别是在44°N-50°N之间的海区,大部分表面声道厚度超过100 m;表面声道梯度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除了秋季鞑靼海峡附近的表面声道梯度大于0.2/s,大部分表面声道的梯度小于0.05/s.深海声道与表面声道相比,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声道效应更加稳定,声道轴深度基本在450 m以浅,声道轴声速约为1 456~1 468 m/s,且整体表现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之势.

    WOA23日本海声速剖面表面声道深海声道

    水下油气泄漏羽流声散射特性研究

    李建伟安伟靳卫卫何源首...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进程加快,水下溢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最主要的威胁之一.水下溢油发生后,溢出的油气在水体中形成羽流,但油气羽流的声散射特性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船载多波束声呐开展了水池油气泄漏模拟实验,探讨了流量对声学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论述了油气羽流的声学散射特性,以期为水下油气泄漏探测提供参考.

    油气泄漏多波束声呐反向散射强度

    中国海上油气田风能资源评估

    何源首李建伟安伟靳卫卫...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持续30年的CCMP分析风场数据,对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海域进行了风能资源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海区的油气田风能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东海油气田群的海面风能资源最为丰富,风资源等级可达7级以上,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98~106万kW,风能资源稳定性最好;南海东部油气田群次之,一般可达6级以上,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90~104万kW,风能资源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强;南海西部油气田群又次之,风资源等级一般可达4级,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58~78万kW,风能稳定性总体月变化较季节变化强,且区域内不同油气田风能稳定性指数数值差异较大;渤海油气田群除渤海南部及中东部外,海面风能资源大多在4级以下,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一般在42~58万kW之间,风能短期变化较强,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弱.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海上油气田海域的海洋清洁能源规划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风能资源评估海上油气田平均风功率密度风资源储量CCMP

    长江河口海域重叠区域典型用海用岛遥感变化监测及管理策略

    付弘涛秦平齐安翔张昊睿...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河口海域重叠区域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及资源环境承载核心区,近些年用海用岛监管面临巨大挑战,为促进河口海域资源合理高效保护和利用,掌握用海用岛现状,依托该区域2020-2021年典型用海用岛遥感动态监测项目实践,本文采用长江河口海域重叠区域2020-2021年"15天一覆盖"的国产高分辨遥感影像,通过对海岸线修测成果、所在海洋功能区矢量叠加,结合现场踏勘摸清了长江河口海域重叠区域典型遥感解译标志、用海用岛类型、面积及分布特点,分析了各类型年内、年际变化趋势,提出河海共管策略,为地方政府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分析表明,上海崇明区、浦东新区、奉贤区沿岸用海用岛情况较为频繁;用海用岛类型主要集中在港口、农业围垦、保留、休闲旅游、保护区等海洋功能区;主要用海类型依次为填海、构筑物、围海等,且用海用岛面积与典型用海用岛数量成正比.部分违法用海用岛区域进行了恢复性工程,用海用岛年际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每年第三、四季度用海用岛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累计面积出现峰值.最后根据河口海域典型用海用岛情况,提出了管理与保护策略.

    长江河口海域用海用岛遥感分布特点变化趋势管理策略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海岸防波堤识别

    陈雨欣姜晓轶张文王昶...
    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遥感影像中防波堤空间位置关系特征和其相关先验知识的分析,本文从海陆分割以及防波堤提取、识别三方面进行近海岸目标检测.首先,对高分二号影像进行预处理,将经过处理后影像的二值图通过改进的区域生长法进行海陆分割;其次,根据遥感影像上防波堤的相关先验知识以及空间位置关系特征将防波堤从海岸线中提取出来;最后,利用霍夫变换对防波堤进行识别.实验分别对两种类型的防波堤进行提取,平均总体精度为96.41%,平均Kappa系数为0.960 3.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稳定、高效地实现对防波堤的自动识别.

    防波堤海陆分割信息提取边缘检测目标识别

    上海市"三查一核"海域动态监管方式优化与应用

    李安迪陈卫国陆雪骏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海域使用监管平台综合采用卫星、无人机遥感、现场巡查等方式对海域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明确处置流程,建立"三查一核"监管机制,基本形成了抓早抓小的违法用海管控格局.目前,卫星遥感应用于海域监管的技术仍存在局限性,业务核查数据交互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从上海市海域监管业务现有问题、监管方式优化、监管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地方海域动态监管工作探索提供参考.

    疑点疑区海域动态监视监测遥感解译

    宁波市海洋防灾减灾情报服务及监测预报分析评估研究

    李欢赵新生李红军王少朋...
    184-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波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受海洋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宁波市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需求,本文研发了宁波市海洋防灾减灾情报服务及监测预报分析评估系统.该系统基于B/S架构和数据采集、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实现了针对宁波海洋防灾减灾文献检索和传递服务、海洋防灾减灾科技前沿动态推送服务、专题文献情报产品制作、科技查新服务以及可视化展示等功能.该系统的研发弥补了宁波海洋灾害信息传递和防灾减灾辅助决策制定方面的短板,通过业务化运行和升级完善,可以向浙江省以及其他沿海省市的海洋防灾减灾相关机构进行推广使用.

    海洋防灾减灾文献检索文献情报科技查新系统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