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忠云

双月刊

1008-3456

hnwkxb@mail.hzau.edu.cn

027-87287129 87287002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倡导学术创新,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全国大豆种植户的微观证据

    李谷成叶锋贺亚琴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生产者补贴全要素生产率大豆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源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贡献

    高鸣魏佳朔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充分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这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历史经验,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期间(2009-2020年),我国小麦、稻谷、玉米三类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出整体增长的态势,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但相比之下,稻谷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较慢、贡献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明显,特别是非粮食主产区、小规模种粮农户全要素生产率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有待提升.未来,要遵循新发展理念,通过改善耕地质量与细碎化程度、加速粮食种业前沿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等路径,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推动粮食产能提升中的源泉作用.

    粮食产能提升粮食安全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

    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替代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龚斌磊肖雅韵徐君袁菱苒...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地区和作物,其负面影响更大.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2463个县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刻画要素替代,特别是机械替代劳动力的作用,本文探究不同坡度和不同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耕地中坡耕地比例高的地区,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生产中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种植结构的趋粮化,考虑到经济作物相对高效,这会导致总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劳动力成本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要素替代

    灌溉基础设施对我国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

    盛誉周甜甜王艾昭邓海艳...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农业投入产出数据重新计算1980-2018年27个省(自治区)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断点模型实证分析灌溉基础设施在不同时期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虽然过去40年灌溉基础设施在促进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边际影响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农业农村转型发展逐步降低,这导致灌溉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随时间呈现递减趋势.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改善灌溉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布局,优化公共投资方向是提升灌溉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手段.

    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灌溉动态影响内部收益率

    农业保险是否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周月书尹梓鉴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农业保险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配置绿色农业技术

    空气、水和土壤视域下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证据

    张鹏静熊涛朱侯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耕地抛荒会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人民端稳手中的"饭碗"具有重大意义.在空气、水和土壤视域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三期面板数据和地级市环境污染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及其微观影响机制,最后探讨了不同农户群体中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经一系列检验方法验证后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发现环境污染通过降低作物单产、增加劳动力健康风险,最终导致农户抛荒耕地;(3)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污染显著增加了粮食作物种植户和老年农户抛荒耕地,中国农业生产主要群体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侵害.政府部门在分析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应将耕地抛荒考虑在内,忽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会严重低估环境污染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环境污染耕地抛荒作物单产健康风险

    转移性收入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吗?

    周洁红梁玉虎金宇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转移性收入消费差距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农民幸福感?——基于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泽琦陈海江陈亚东
    8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探究了未完成改革和完成改革两类村民之间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家庭成员外出就业来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改革对中低收入和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可干预性,增强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与提升农村治安类公共品供给,是降低改革与未改革两类村民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原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居民幸福感Oaxaca-Blinder分解

    节水技术采纳、价值感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董恺穆月英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技术的采纳不仅关乎农户的粮食生产能力,还有可能影响到农户的成本收益乃至家庭收入等方面.基于微观视角,通过对采纳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并感知技术价值的农户进行分析,利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技术采纳、价值感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农户劳动力投入、技术的认知程度对农户采纳节水技术并感知技术的环境与劳动价值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在能否感知到节水技术采纳价值的农户之间,农户自身的特征对家庭农业与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三,农户采纳技术感知环境、劳动价值有利于农户家庭农业与非农收入的增长.据此,提出纳入农业支持政策,加大节水技术的推广并完善后续技术支持服务,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提出差异化节水技术推广措施的政策建议.

    节水技术采纳价值感知农业收入非农收入

    农机社会化服务缓解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吗?

    李艳芳苏保忠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是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2009-202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使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与分解的方法,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农户收入,且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大,进而缩小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大,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小;进一步分解结果表明,系数效应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降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主因,系数效应解释了收入差距的124.24%;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是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因此,应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完善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缓解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村收入差距共同富裕RIF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