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王泽龙

双月刊

1000-2456

pressmarket@163.com

027-67863426

430079

武昌桂子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为基本依托,与国内外学者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刊登历史学、文献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李捷教授文章《"五个必由之路"的历史蕴涵和现实启示》入选中宣部第七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曾新
    159页

    论教育研究中的"学习"转向——对学习发生机制及教育行动实现机制的探寻

    王有升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育"往往成为涵括并指代"学习"的一个概念.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学"也往往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教"的结果.这样一种"教育"对"学习"的指代与僭越导致教育内涵的错位以及对学习之真正本质的忽略.作为人的社会性行动,教育与学习在行动意向及具体行动过程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教育指向对他人成长的促进,学习则指向个体对人类社会意识及生存世界的积极投入与参与.教育和学习总是与特定形态的知识相关联.在不同类型的文化知识领域,学习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基于摹仿的学习、基于对话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人文理解的学习代表着几种典型的学习发生方式.教育行动的实现不外是对学习的促进,针对不同的学习发生机制,教育行动的实现机制也必定有所不同,对此的明辨可导向更为明智的教育行动.

    "学习"转向教育意向性学习发生机制教育行动实现机制

    电子游戏使用与个体创造力的关系——基于实证研究的分析

    彭霁周宗奎
    16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游戏使用与个体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日常情境下的电子游戏使用对创造力的影响尚不明确,已有研究在结论上存在分歧,而教学情境下电子游戏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则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支持.此外,已有研究也初步探讨了电子游戏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揭示了认知、情绪、动机三方面的因素在电子游戏使用和个体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从当前研究的成果中可发现,沙盒、解谜和模拟经营这3类电子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创造力.未来的研究应对电子游戏相关变量进行更系统准确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重视对电子游戏过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他类型的电子游戏对创造力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开发促进创造力的支持工具或教育类电子游戏.

    创造力创造力训练电子游戏游戏学习电子游戏类型

    家庭与学校支持如何影响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基于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的国际比较分析

    王倩唐一鹏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创新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追求的共同 目标,创造力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努力的重点方向.基于OECD 2021年发布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全球报告,对比中国苏州与OECD国家参与测评城市的数据,探讨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家庭及学校因素对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参与本次测评的中国苏州学生在惩罚型父母、亲子关系、课外活动、师生关系以及创造力 自我评价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OECD国家城市学生,而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理解型父母得分上却显著低于后者.学生创造力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家庭支持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显著,但在具体维度的影响效应上有所区别;学校支持对于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应当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创造力的发展潜能;重视家庭支持,营造创造力发展的家庭氛围;加强学校支持,提升学生创造力思维品质.

    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创造力SSES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网络化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学术研讨会

    钟琼瑶
    封2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中国农村研究"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

    曾新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