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

王齐洲

双月刊

1000-1190

inbox@mail.ccnu.edu.cn

027-67868127

430079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1995年创刊(原名〈华中师范学院学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主要刊登数学、信息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择优刊登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论文或简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类中立型随机积微分方程mild解的存在性

    陈昭先范虹霞
    395-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在Hilbert空间中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瞬时脉冲的中立型随机积微分方程非局部问题mild解的存在性.利用预解算子理论、非紧性测度理论和Darbo不动点定理,建立了所研究问题mild解的存在性定理,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相关结果.

    预解算子非瞬时脉冲随机积微分方程非紧性测度mild解

    团-二部图的距离矩阵的行列式和逆

    李瑞红高月凤
    403-40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连通图G被称为团-二部图,如果它的块是一些团或者完全二部图.设D(G)是其距离矩阵,利用Graham等作者的一个定理,该文证明了 det(D(G))≠0当且仅当K2,2不是G的一个块,并且给出了 D(G)的行列式和逆的公式.

    距离矩阵行列式二部图

    双圈图的邻点可约全标号

    王丽李敬文宋晨常文文...
    409-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 G(V,E)的邻点可约全标号(adjacent vertex reducible total labeling,AVRTL)是一个从V(G)U E(G)到连续整数集{1,2,…,|V(G)|+|E(G)|}的双射,且图中所有相邻同度顶点的标号之和均相同,为S(u)=f(u)+∑uw ∈ E(G)f(uw).该文结合现实问题,借鉴传统遗传算法、蜂群算法等智能算法思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AVRTL算法,通过预处理函数、调整函数等,利用循环迭代寻优的方式得到有限点内所有双圈图的邻点可约全标号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几类图的标号规律,总结得到若干定理并给出证明,最后给出猜想:所有的双圈图均为AVRTL图.

    双圈图邻点可约全标号算法图标号

    |x|在对数结点的有理插值

    张慧明李建俊
    419-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x|的有理逼近是逼近论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该文首先研究了|x|在一类新的结点组(对数结点)的有理插值,对于|x||的逼近误差采用适当的放缩法得到逼近阶为O(1/nlog n).然后,在零点附近增加一些结构相同的结点,逼近阶可以提高到O((1/n2log n).最后,分析逼近阶相同的五类结点组的结构,并揭示其逼近本质:因为四类结点组都和对数结点组等价,所以|x|在五类结点组的误差是同阶的.这个结论说明结点组的结构特点对|x|的有理插值问题起到关键性作用.

    对数结点有理插值Newman型有理算子逼近阶

    与Euler函数有关的一个五元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

    姜莲霞张四保
    424-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任意正整数n,数论函数φ(n)为Euler函数.该文讨论了与Euler函数有关的一个五元不定方程 φ(x1x2x3x4x5)=3φ(x1)φ(x2)φ(x3)+4φ(x4)φ(x5)的正整数解,利用 Euler 函数φ(n)的相关性质以及初等方法,得到了这一方程共有501组正整数解,并给出了满足x1 ≤x2≤x3与x4≤x5的61组正整数解.

    Euler函数不定方程正整数解

    福州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李悦毛政元柯文岚
    43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地评价人居环境有助于发现城乡建设现状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优化发展策略,是支撑城乡规划重要的基础工作.该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多源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指标体系,集成木桶理论与互斥互吸模型融合评价指标,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剖析人居环境时序演变的驱动因素,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福州市2012-2021年1 km栅格的多源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对于提升人居环境评价的理论与应用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福州市人居环境水平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地带性以及从中心城市向周边递减的圈层分布结构,"东强西弱"与"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2)空间上相邻的人居环境单元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3)教育、医疗、购物与休闲等方面资源供给的空间分布与调整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关键因子.

    人居环境指标融合木桶理论非线性模型

    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时空匹配性分析与调控研究

    李兰朱苗牛少林殷宝库...
    44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以雨养农业为主的三水河流域农业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效率低的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水平衡理论和Penman-Monteith法,在年度、月度与作物层面上分别得到2020年三水河各子流域单元农业生产空间的供、需水量,分析供需匹配的时空特征,并判断供需矛盾的等级与类型.结果表明,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供需匹配存在空间和时间错位性,水资源匹配性北高南低;年度农业用水整体处于"水平衡-临界匮缺"的匹配性等级,农业主产小流域水匮缺程度相对严重;月度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匹配性时空差异显著,盈余型、匮缺型和盈匮相持型小流域并存;作物用水匹配性整体表现为苹果>玉米>小麦,苹果用水的匹配关系接近于平衡,为流域用水方面的优势作物.据此,研究提出农业生产空间调控建议,为提高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水资源农业生产空间供水量需水量供需匹配

    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研究——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

    蔡超岳唐健雄陈文灏
    453-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可为旅游人地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在构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框架的基础上,该文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的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结合多源数据并采用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趋势面等方法探析片区内37个县级区域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整体水平均取得提升;但县域间旅游城镇化的差距逐渐扩张,且多数县级区域难以突破"低水平均衡"陷阱;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渐趋分化,片区内中西部县级区域显著增加而东、南及西北部边缘区则呈下降趋势.2)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双向互动关系;短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旅游城镇化的正向效应十分显著,旅游城镇化的反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来看双方更依赖自身的惯性发展.3)旅游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协调发展态势,且县域间的差距逐步收敛;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在东西方向上呈"中部隆起"特征,在南北方向上保持"北高南低"格局;协调发展区呈现以武陵源和永定为核心、自北向南连片扩张的态势,但旅游城镇化相对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旅游城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VAR模型耦合协调武陵山片区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

    张鹏杨章乐文乔花飞田里...
    470-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增长到0.306,创新和开放系统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空间上呈现"同群效应",大多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且正向"同群效应"有所强化.3)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泰尔指数由0.055下降至0.019,整体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马太效应".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曲折波动型差异,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属于同频共振型差异.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时空演化区域差异

    机器人应用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

    苏振赖伟郑应宏
    48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为旅游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新的动力.该文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以2010-2019年中国省级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并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机器人应用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发现:1)机器人应用驱动了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2)机器人应用可以通过增强地区旅游业密集度和提高旅游行业竞争性两条路径,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作用.3)减少旅游业一般性人力资本可以强化机器人应用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4)机器人应用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该研究为理解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对于合理利用机器人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实证依据和策略建议.

    机器人绿色创新效率旅游产业SB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