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下爆炸气泡射流载荷及对结构毁伤研究进展

    孙远翔刘新陈岩武王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泡射流载荷是造成水下结构毁伤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水下爆炸气泡射流产生的实验装置和条件、气泡射流载荷特性及其对结构的毁伤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气泡射流实验技术和数值模拟现状,梳理气泡射流载荷特征及其对结构毁伤的影响规律,为水下武器的研制及舰船抗爆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水下爆炸气泡射流载荷实验研究结构毁伤

    船用氨燃料燃烧尾气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敬洲蒋卓航解卫阔赵超...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碳中和行动陆续推进,氨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最具优势的零碳燃料之一.氨在实际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污染物(NOx、N2O和NH3等),需对尾气进行处理后排放,氨燃烧尾气排放特性及相关污染物脱除方法是其尾气处理技术开发的关键依据.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梳理总结,介绍氨燃烧反应原理,对当前氨燃烧尾气排放特性的研究进行分析,针对污染物NOx和N2O分别综述了其脱除方法及对应的高效催化剂,最后对氨燃烧尾气处理方案进行概述.

    氨燃烧排放特性催化分解NH3-SCR尾气处理

    水下聚能金属射流载荷特性及毁伤效应研究

    姬祥明付仁张梁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下接触爆炸产生的金属射流载荷及其对双层水间隔板的损伤特性.使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通过改变圆锥型金属罩的锥角,研究锥角对聚能射流速度的影响.改变金属罩的形状,得到不同类型的聚能侵彻体,在水下模拟其对双层靶板的毁伤作用.不同的锥角影响聚能射流的作用强度,锥角为90°的金属盖能形成最佳射流形状和最大射流速度,穿透效果最好;而不同的聚能侵彻体对靶板造成的损伤各不相同,聚能射流有更强的穿透力,而爆炸成型弹丸造成更大的毁伤面积.通过改变金属罩的形状,可获得不同类型的穿透体,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洋和损伤要求.该研究可为水下武器的研制和潜艇的防爆、抗冲击和防护提供参考.

    水下爆炸金属射流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载荷毁伤效应

    不同船体破口对水流出流特性影响研究

    何振鹏刘明远李敏堂姚连峥...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冲击动力学仿真,构建多种类型的船体破口,将冲击仿真所得的船体破口形状耦合进构建的多相流计算模型中,按照069型和067型登陆艇面临的实际堵漏环境,分析不同形状船体破口、不同尺寸船体破口、不同翻边船体破口的水流出流特性.研究表明,翻边撕裂较深的破口形状出流距离要远;外翻边破口的水流出流距离呈现先小于后大于内翻边破口的规律;400mm、300 mm和200 mm破口相比同时刻下的出流距离相差较小,但冲击压强的稳定值相差较大,400 mm破口为34 700 Pa,比300 mm破口大1 300 Pa,比200 mm破口大5 700 Pa.研究可为船体破损后的堵漏密封作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也可为新型堵漏器材的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船体破口水流出流水动力学

    水下航行推进系统水动力性能仿真分析

    张连营侯冬冬李广华卢丙举...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获取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水动力性能,掌握水下航行体对推进器水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多域网格、滑移网格和混合网格技术,分别对不同转速时单独推进器和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推力、扭矩等水动力参数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水下航行体的耦合作用,单独推进器的最大推进效率为50.79%,而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最大推进效率为42%,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推力较单独推进器时有所减小,其推力减小量随着螺旋桨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推进器工作前后的推力减额分数为20.84%.因此,在对水下航行推进系统的推进器进行选型时应考虑水下航行体对推进器推力的抑制性影响,至少需要增加20.84%的推力裕量.

    水下航行体推进器水动力滑移网格流场

    复杂附体结构仿生机器蟹水动力特性研究

    谢鹏孙国槐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变形机器人的变形技术,在传统仿生机器蟹设计上引入可变形水下滑翔机的概念设计,仿生机器蟹可根据不同工作任务,自主切换工作模式.基于粘性流体理论,将滑移网格法与多计算域法高效结合,对计及复杂附体结构的仿蟹机器蟹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获得在不同航速、不同攻角下的升阻特性;对其压力场、速度场和涡量场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仿生机器蟹在滑翔模式下的最优攻角,并为仿生机器蟹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仿蟹机器蟹水下滑翔机复杂附体结构水动力性能

    斜航工况下吊舱推进器水动力性能数值及试验研究

    董小伟周永健张聪欧阳武...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吊舱推进器在斜航工况下的水动力性能变化,以某豪华邮轮吊舱推进器为研究对象,采用STAR CCM+软件基于RAN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法并结合标准κ-ε湍流模型,对吊舱推进器在不同进速系数和偏转角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利用拖曳水池和吊舱动力仪进行试验研究,并与仿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讨论螺旋桨与吊舱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准确预测斜航工况下的水动力性能.螺旋桨推力系数、扭矩系数关于直航工况点对称,其数值随着偏转角的增大而增大;吊舱单元推力系数随着偏转角的增大而减小,吊舱侧向力随着偏转角的增大而增大;螺旋桨单元流场压力和流速在叶梢处达到最大值,吊舱左侧比右侧承担更多的表面压力幅值.

    吊舱推进器偏转角度数值模拟模型试验水动力性能

    柔性表皮与鲨鱼体表粘液耦合作用减阻效果数值模拟

    李永成张华张楠孙海浪...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粘流数值模拟方法,通过Workbench搭建双向流固耦合求解器,对粘液析出的柔性平板减阻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粘液析出与柔性覆盖层可进一步提升减阻效果.粘液与柔性平板耦合之后,起到了进一步减阻的作用.从减阻效果来说,粘液与柔性平板的减阻技术可行,能在粘液减阻基础上进一步减少 16.3%~21.20%.

    仿生减阻柔性表皮数值模拟流动机理

    氢燃料电池动力船气罐布置及碰撞损伤仿真分析

    王波管义锋吕峰王磊...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详细探讨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气罐的结构、类型和布置方式,确定船用氢气储罐安放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最优的布置方案.根据规范要求,采用拉格朗日法分析气罐布置于开敞甲板时发生追尾碰撞的全过程,观察碰撞过程中船体各构件损伤情况,探讨碰撞事故对氢气储罐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气罐处于完全安全状态,但气罐基座最大应力接近屈服应力,在实际工程中可适当加强基座与甲板接触区域.

    氢燃料电池动力船碰撞数值模拟船舶安全

    浮式风机风载荷与浮式基础运动相互影响研究

    杨林林李红涛唐广银林子赫...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定量研究浮式风机系统风载荷与浮式基础运动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浮式风力机系统一体化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风载荷对系缆力、浮式基础运动、机舱加速度的影响及浮式基础运动对叶片相对流速、叶片推力和发电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载荷显著影响浮式基础纵荡/纵摇平均值,对其标准差影响较小;风载荷对系缆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都有一定影响,而机舱加速度受风载荷的影响并不大;浮式基础运动对叶片相对风速的标准差有显著影响,离轮毂越远位置的相对风速受基础运动影响越大,这导致浮式风机叶片推力和发电功率有很大波动.为保证平稳发电,对浮式风机控制设计时,需考虑浮式基础运动的影响.

    浮式风机耦合分析风载荷影响浮式基础运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