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来源船用发动机颗粒物再生试验研究

    王子赫薛静宇包中强李世龙...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来源颗粒物的再生性能,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船用发动机燃用不同品种燃油的排气颗粒物,通过外加热源再生试验台进行再生试验,测试了再生过程载体内温度、压降、气体排放、颗粒物排放及再生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再生条件下,相较于燃用柴油的船用高速发动机排气颗粒物与市售碳黑(PU),燃用重油的船用中、低速发动机的排气颗粒物再生时存在快速再生期,会形成明显温度波峰,且再生效率可达80%以上;但在再生过程中形成温度峰值时间段内,重油颗粒再生所产生的气体与颗粒物的排放浓度相对较高,会产生较高浓度CO2排放及粒径在0~30 nm的核膜态颗粒.研究结果可为船舶发动机燃用不同种类燃油时的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条件及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颗粒物捕集器船舶发动机不同来源颗粒物再生性能排放特性

    风帆助航波浪滑翔器机动性研究

    桑宏强刘家祥贠今天孙秀军...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帆助航波浪滑翔器(Sail-assisted Wave Glider,SWG)是一种利用风能和波浪能共同驱动的海上无人航行器,对其机动性能进行准确预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SWG的升沉俯仰运动方式,通过模拟恒定风场和波浪环境,构建了五自由度运动学及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运动仿真程序,以模拟不同海况下SWG的运动性能和回转轨迹.进行了海试,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反映SWG在真实海况下的运动特性.

    风帆助航波浪滑翔器动力学模型机动性海试

    基于水下结构声辐射特性的水下航行器声隐蔽性分析

    徐娜魏子天李敏陈凌浩...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的声隐蔽性能,从结构声辐射特性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复杂海洋环境下以被动声呐为探测设备的声传播特性和被动声呐探测性能.首先,全方位地研究结构辐射噪声、水声信道和被动声呐探测能力等建模理论.然后,将上述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 AUV结构声隐蔽性仿真流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仿真流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表明AUV的声隐蔽性与3个因素密切相关.该仿真流程可作为开发结构声隐蔽性分析软件的技术基础.

    AUV结构声辐射声隐蔽性水声信道被动声呐

    多功能遥控水下无人航行器阻力特性研究

    胡测王光越李坤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海目标探测、打捞作业的安全、高效要求,研制一型多推进系统矢量配置的多功能遥控水下无人航行器.针对航行器系统配置和作业性能参数,首先采用流体力学方法分析计算多种工况下外形阻力和脐带电缆阻力特性,通过水平面多推进器环形矢量配置和垂直面推进器对称分布配置,解耦垂直面和水平面运动,实现航行器高效多自由度运动.然后,根据推进器的性能和不同工况下航行器阻力特性计算分析,拟合阻力、动力、速度关系曲线,校验推进系统配置的合理性.最后对比分析阻力特性与推进器推力输出特性,结果表明航行器动力配置方式及推进器效能满足航行器机动作业性能要求.

    遥控水下无人航行器航行阻力脐带电缆阻力阻力匹配

    基于改进自抗扰控制的AUV回收姿态控制研究

    王秋生齐向东薛晨阳刘丹...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主水下潜航器(AUV)在近距离水下回收过程中对接姿态稳定控制的需求,在建立AUV空间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一款姿态跟踪的自抗扰控制器(ADRC),并对干扰补偿通道进行平滑低通滤波优化.通过对系统总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和补偿,实现对姿态误差的控制调整.以常值、阶跃扰动、高频正弦扰动3种波形作为预设姿态值,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器,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外界扰动,可用于AUV回收姿态控制.

    自主水下潜航器自抗扰控制器PID控制器姿态控制

    无人潜航器发展历程及运用优势研究

    陈昭丁一杰张治强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潜航器(UUV)作为水下作战的杀手,是水下无人作战的重要力量,能够完成多样化作战任务,对其开展针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追溯无人潜航器发展历程,总结无人潜航器开展水下作战具有成本低廉、隐蔽效果好、多用途设计等多方面的突出优势,提出无人潜航器开展海洋测绘、航路开辟、侦察监视、水下诱饵等多种作战模式.最后对无人潜航器与无人机、无人水面艇组成海上立体无人集群提出总结展望.

    无人潜航器无人作战水下战场智能化

    基于动态前视距离视线的高速艇路径跟踪控制

    李昂戴晓强黄鑫刘成业...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径跟踪控制是水面无人艇进行水面作业的关键技术,针对高速无人艇在路径跟踪过程中存在过弯偏差大、收敛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提出基于降阶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动态前视距离视线法(ESO-DFLOS),通过融合前视距离和跟踪误差加快收敛速度,利用动态面技术避免反步法的"微分爆炸",引入辅助观测系统补偿推力输入受限,设计了自适应航速航向鲁棒控制器.仿真与湖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减小水面无人艇高航速过弯时的最大横侧偏差(42.6%)和平均横向误差(38.4%),降低航速振荡幅度(24%),加快误差收敛速度(33%),提升了高速无人艇路径跟踪精度和控制系统鲁棒性.

    高速无人艇路径跟踪视线法扩张状态观测器输入饱和

    水下船体检测仿生扑翼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

    沈雁刘天铄贾彬彬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水下船体检测的工作需求,对目前水下船体检测方法进行研究,设计一种用于水下船体检测的仿生扑翼机器人.首先基于仿生学的原理,对机器人整体结构进行设计,通过机身和肢体结构的相互配合设计,提高机器人在水下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其次,通过FLOW Simulation软件对机器人的仿生扑翼机构进行了扑翼运动过程的模拟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该仿生扑翼机器人具备良好的姿态调整能力与优越的稳定性能,满足水下船体检测的需求.

    水下船体检测仿生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种小孔径阵动平台回波多普勒扩展抑制方法

    王晓彤杨梦准孟路稳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平台下在对多普勒敏感信号回波进行速度搜索匹配滤波处理时,相对速度和舷角的耦合关系会造成混响多普勒扩展,导致难以利用速度信息检测低速目标.为在强混响背景中检测低速运动目标,本文在常规波束形成、自身多普勒补偿和速度搜索匹配滤波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方法,将分裂波束形成和速度匹配相结合,通过对各速度通道的左右半波束进行后置相位差判断来抑制非关心方位的回波,达到抑制亮点速度和舷角耦合的效果.通过推导不同信噪比下分裂阵相位差的概率密度分布,给出了相位差区间的选择方法.经海试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可使多普勒展宽减少50%,更有利于从强混响中辨识低速弱目标.基阵孔径越小,平台速度越大,该方法相比常规方法的优势越明显.

    混响抑制运动平台多普勒扩展低速目标分裂波束

    水下集群多目标实时定位方法研究

    王浩黄煜刘文帅卢峰...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水下集群多目标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频率信标时延估计的多元阵定位方法,文中首先对多目标定位系统进行总体设计,随后开展了基于4元阵的定位原理研究,并且进行了系统的误差分析、目标测速方法研究;开展了基于Notch数字滤波器的多目标水声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在FPGA嵌入式系统上运行,适合多通道的并行处理.最后通过水布垭湖上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可在4km范围内对水下多目标进行实时定位跟踪.

    多目标数字陷波滤波器并行处理实时定位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