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研究

    薛永春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运行环境扰动导致水下航行器轨迹跟踪结果产生偏差的问题,研究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方法.构建船用水下航行器空间运动模型(包含运动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设计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控制器,其中主要包含自适应可变参滑模控制器与扰动观测器两部分,利用扰动观测器在复杂运行环境下未知扰动的准确观测;在扰动观测器的基础上,设计自适应可变参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构建误差滑模面的同时,在当前水下环境未知扰动估计结果的影响下获取预期的虚拟控制,并针对指数项趋近系数造成的周期振动问题,将指数项趋近系数转换为自适应可变参.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过程中位置与速度的准确跟踪.

    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跟踪空间运动模型控制器误差滑模面自适应可变参

    燃气轮机提升引射冷却空气量研究

    魏昌淼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气轮机使用过程,由于引射空气不足造成了箱装体超温报警故障.从引射空气原理出发,对燃气轮机试验台进行建模并计算,实际试验数据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后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排气蜗壳出口面积缩小后可增大引射空气量;最后通过更换喷口试验,试验表明额定功率下,直径为1 280mm、1 250 mm的喷口,较直径为1 330 mm的喷口引射空气流量分别提高了 9.4%、22.3%,箱装体出口空气温度分别降低了 7℃、14℃.

    燃气轮机冷却引射空气

    基于SRM模型的宽带MVDR快速算法研究

    何宪文温东阳董永峰李智忠...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潜艇等水下航行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更高实时性要求,在经典的MVDR(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时域解析信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SRM(Spiked Random Matrix)的协方差逆运算的快速估计算法.首先对宽带信号进行时域解析信号的构造,依据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然后通过对快拍信号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进行调整和处理,实现精确的协方差矩阵的逆运算估计,避免了传统的复杂求逆运算,尤其适合多传感器和快拍样本受限的环境.仿真实验和海试数据证明,提出的算法波束指向性能更优,信号处理复杂度更低,随着阵元间距数的增加,性能获得明显的提升.

    宽带信号SRM模型MVDR快速算法

    雷达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的雷电间接效应分析

    宋青青许树军周浩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源雷达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的雷击瞬态电磁场分布和雷电感应耦合特性是其进行雷击防护的基础.建立集成系统的三维电磁仿真模型,计算分析系统的雷击瞬态电磁场分布特性,发现天线内部雷击瞬态电磁场在靠近内表面部分相对较大,之后向中心部分快速衰减,天线阵面采用网状结构比采用栅格结构的电磁场屏蔽效果约强2个数量级.进一步通过开展实型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模拟雷击试验,获取了天线系统内部不同端口的感应电压,结果显示,在天线上电状态下内部线缆的感应电压较不上电状态时高,当线缆紧贴天线舱内壁时,其感应电压较悬空布线时的感应电压分别降低了 48.1%、68.9%和90.7%.本文取得的相关结果可为有源雷达天线集成避雷针系统的雷电电磁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雷达天线电磁场分布线缆感应雷电电磁防护

    时变信道模型及传输特性分析

    朱艺佳梁喆侯朋王文冠...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水声信道的物理特性,对时变信道模型及其传输特性进行研究.在射线声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时变信道的多普勒效应和多尺度多时延特征,通过VirTEX算法模拟出平静海面以及正弦起伏海面条件下的时变水声信道.通过发射信号和经过信道传输后,接收信号对信道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即信道具有衰减特性、多径效应以及多普勒效应.

    水声信道传输特性信道建模多普勒效应多尺度多时延

    基于马氏距离的极区容错联邦滤波算法

    程建华周欣进刘佳鑫常乐...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舰船组合导航系统受极区极端恶劣环境影响发生外部量测故障从而降低系统精度的问题,提出基于马氏距离的极区容错联邦滤波算法.通过引入真实量测与预测量测之间的马氏距离来衡量各个子滤波器的量测质量,并通过马氏距离来构建各个子滤波器在主滤波器最优融合中对应的融合系数,降低故障子滤波器在最优融合中的比例,减少故障子滤波器对全局估计的不良影响.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相较于传统的联邦滤波算法,尤其在子滤波器量测故障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和可靠性.

    联邦滤波极区组合导航量测故障信息融合

    船舶航海雷达海浪参数反演技术研究

    李彦朝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航海雷达海浪参数反演技术是一种利用船舶搭载的雷达设备,对海浪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技术.通过分析雷达回波信号的特征,可以反演出海浪的高度、周期、方向等参数,从而帮助船舶进行航行和避免海浪对船舶造成的影响.船舶航海雷达海浪参数反演的关键技术包括雷达信号处理、海浪参数反演算法、海浪特征提取、数据校正和验证、实时监测和预测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为船舶航行提供更准确的海浪信息和指导.本文重点介绍X波段航海雷达的海浪探测原理及海浪信息采集与特征反演过程,对于改善基于雷达的海浪参数反演技术有重要意义.

    雷达参数反演海浪特征X波段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方法

    吴相坛尹丽菊时慧慧刘原...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提出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方法.首先,针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产生的海量动态数据,利用SOM聚类算法挖掘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然后,采用基于部分失真的SOM聚类算法提高聚类效率,在计算连接权向量后,判断当前最小欧氏距离与该向量的欧氏距离大小,再决定是否继续聚类;最后,依据电力系统运行数据,采用基于Ward等值的故障计算方法获取故障计算结果,参考定值校核规则,完成继电保护定值校核.实验表明,该方法通过SOM聚类处理,能够准确分类出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电流以及电压数据,且能够准确获取继电保护线路的定值校核结果,可以为提高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安全性提供支持.

    大数据数据挖掘SOM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定值校核

    视觉显著性和稀疏学习相融合的船舶图像目标检测

    钟思李碧青袁天然张乐乾...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抑制船舶图像目标检测受光照变化、海浪干扰、背景杂波等因素的影响,设计视觉显著性和稀疏表示学习相融合的船舶图像目标检测方法,提升船舶图像目标检测效果.利用船舶图像建立船舶图像字典;通过稀疏表示算法结合字典,稀疏编码船舶图像;依据稀疏编码结果,在船舶图像内提取视觉显著图;通过自适应阈值法,分割视觉显著图,得到船舶目标候选区域,缩小船舶目标检测范围;在概率神经网络内,输入船舶目标候选区域,判断其是否为船舶目标,完成船舶图像目标检测.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稀疏编码船舶图像,并提取视觉显著图;该方法可有效分割视觉显著图;在简单背景与复杂背景下,该方法均可精准检测船舶目标.

    视觉显著性稀疏表示船舶图像目标检测自适应阈值神经网络

    数字孪生技术在船舶组立制造与设计中的运用

    吴轶弢孙效华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设置生产目标和约束条件,使用萤火虫算法、遗传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等实现对组立设计制造的资源调度目标优化.构建的数字孪生组立设计制造模型可以实现对现实物理世界中组立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驱动,有效提升了组立设计制造的效率,实现组立设计制造过程的动态策略调整.

    数字孪生技术组立设计制造数据采集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