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畜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畜生态学报
家畜生态学报

陈玉林

月刊

1673-1182

jcst@x263.net

029-8709113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家畜生态学报/Journal Acta Ecologae Animalis Domasti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8家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登动物环境生理、环境营养、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遗传生态、疾病生态、系统生态、以及畜牧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环境控制、环境检测与评价、畜牧场环境保护、农牧业生态系统设计与评价和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发面的研究论文、西部论谈、科学试验、观察分析、管理者阅读。适合农林院校师生、畜牧兽医及生态工作者和畜牧业者、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李娜郭同庆张骞徐田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高寒草地,以及长达数千年的悠久放牧历史.独特的高寒环境条件使这里对外界干扰更加敏感.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相关研究,但放牧,尤其是放牧强度如何影响高寒草地碳平衡仍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论文以围栏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4种放牧强度为基础,综述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放牧强度变化通过干扰植物-土壤界面从而对碳输入和输出过程产生间接作用,最终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由于受到放牧历史、气候条件、草地类型等其他条件的干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是复杂多样的,因此需要对放牧管理采取更加灵活、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于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决策、稳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碳平衡放牧强度草地退化土壤碳库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宁夏固原地区秦川牛杂交改良效果研究及通径分析

    王思虎梅楚刚谢建亮张国坪...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年安秦牛(安格斯牛♂×秦川牛♀)母牛和秦川牛母牛为研究对象,探究安格斯牛杂交改良秦川牛的效果,并通过体尺性状对其体重进行评估,剖分安秦牛和秦川牛母牛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试验共测定了 47头安秦牛和152头秦川牛成年母牛群体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腰角宽和坐骨端宽5个体尺数据,并称量其体重;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安秦牛和秦川牛母牛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安秦牛母牛在体重、胸围和坐骨端宽3个指标优于秦川牛母牛(P<0.01);相较于秦川牛母牛,安秦牛母牛在体重、坐骨端宽、胸围和腰角宽分别提高13.0%、9.9%、3.5%和3.3%.安秦牛和秦川牛母牛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 为 Y=-912.849+4.899X1+3.866X3 和 Y=-718.128+1.881X2+2.995X3+4.386X4+5.057X5,其中Y为体重(kg),X1为体高(cm)、X2为体斜长(cm)、X3为胸围(cm)、X4为腰角宽(cm)、X5为坐骨端宽(cm);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大于其他体尺性状的直接作用.综上所述,安格斯牛对秦川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应用于安秦牛和秦川牛母牛的良种选育,表明胸围是反映安秦牛和秦川牛母牛体重的主要指标.

    秦川牛安秦牛杂交改良通径分析

    不同粗饲料间组合效应及肉牛育肥效果研究

    王蕾丁军莉刘基伟栾博宇...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玉米秸秆、羊草和玉米秸秆青贮不同粗饲料间组合效应及肉牛育肥效果.试验利用体外发酵分别测定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青贮、羊草与玉米秸秆青贮以不同比例组合的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pH、微生物蛋白、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结合前期试验设计试验配方,并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为40:60时产生最佳正组合效应.(2)羊草:玉米秸秆青贮为60:40时产生最佳正组合效应.(3)育肥试验三组平均日增重均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饲养后期增长速度比饲养前期和中期有所降低,全期平均日增重试验Ⅰ组、Ⅲ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全期饲料转化率试验Ⅰ组、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试验Ⅲ组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1).综上,不同粗饲料间组合在肉牛育肥及经济效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以羊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组合粗饲料的试验Ⅲ组效果最好,更好的发挥了肉牛的生产性能,提高了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最好.

    组合效应体外发酵育肥效果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添加谷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刘景方桂友缪伏荣叶鼎承...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较大幅度降低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平衡必需氨基酸并添加谷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44头杜长大杂交仔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试验期16 d.Ⅰ组(对照组)饲粮CP水平为21.16%,Ⅱ组饲粮CP水平为15.97%,补充必需氨基酸(EAA)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p)、缬氨酸(Val)和异亮氨酸(Ile),Ⅲ组为Ⅱ组+谷氨酸(Glu).结果表明,仔猪平均日增重(ADG)Ⅱ组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Ⅱ组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Ⅲ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Ⅲ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血浆IL-10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上,断奶后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并添加谷氨酸的饲粮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减少腹泻、增强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谷氨酸生长性能血液抗氧化免疫指标低蛋白质饲粮断奶仔猪

    黄芪多糖对贵乾半细毛羊疾病发生、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郭振刚吴瑛吴萍周大荣...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黄芪多糖对放牧贵乾半细毛羊疾病发生率、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6月龄贵乾半细毛羊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B组、C组,每组3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黄芪多糖,试验A组、B组和C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2、3 g/(d·只)黄芪多糖.预饲期15 d,试验期90 d,观察疾病发生,测定各组羊只的生长性能并采集血液检测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C组发病率最低(3.33%)对照组发病率最高(26.67%).(2)C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C组(P<0.05);且对照组日精料采食量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3)C组抗氧化指标SOD和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C组的GPT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提高放牧贵乾半细毛羊日增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氧化力.

    贵乾半细毛羊黄芪多糖发病率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

    草地放牧藏绵羊不同月份肉品质及脂肪酸特征分析

    刘秀魏红史浩沙玉柱...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自然放牧环境下不同时期藏绵羊肉品质的变化特征,对4月、6月、8月和12月藏绵羊各部位肉品质指标、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藏绵羊肌肉常规指标及营养成分存在差异,4月份羊肉的剪切力、pH1h、肉色24h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8月份(P<0.05);4月的失水率极显著高于8月(P<0.01);6月份的熟肉率显著高于其它月份(P<0.05);不同时期羊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月的水分、灰分在不同部位中显著高于6月和8月(P<0.05);6月份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月份(P<0.05).不同时期脂肪酸测定结果显示肉豆蔻酸(C14:0)、十七烷酸(C17:0)在12月份不同部位肌肉中最高,显著高于4月(P<0.05);十五烷酸(C15:0)、肉豆蔻稀酸(C14:1)以及7种PUFA均在4月不同部位肌肉中最高;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n9c)在8月不同部位肌肉中最高,与 4 月差异显著(P<0.05);总 PUFA、PUFA/SFA、n-3 PUFA、n-6 PUFA 和 n-6/n-3 PUFA均为4月不同部位中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05).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藏绵羊不同时期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8月时肉质是一年中较理想时期,可作为最佳出栏参考时间.

    藏绵羊肉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

    紫花苜蓿与披碱草混合青贮对体外瘤胃发酵特征的影响

    吴羽晨蔺芳张妮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比例的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的混合青贮效应对人工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紫花苜蓿单独青贮为对照,采用体外瘤胃发酵法对紫花苜蓿和披碱草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分析6~24 h内青贮的体外产气量(GP)、甲烷产量(CH4)、氨态氮(NH3-N)、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pH、挥发性脂肪酸(TVFA)等体外消化参数,并通过计算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对各试验组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GP、CH4、NH3-N、IVDMD均随发酵时间而升高,pH在6.24~6.77之间且差异不显著(P>0.05).混贮组的GP、CH4、IVDMD、乙酸(AA)、TVF A和乙酸/丙酸(AA/PA)值在各时间段内均呈现A2组>A3组>A4组的趋势,且显著高于A1组(P<0.05);NH3-N浓度随发酵时间呈A4组>A3组>A2组的趋势且显著高于A1组(P<0.05).紫花苜蓿单贮(A1组)时AA/PA<3,瘤胃内发酵类型属于丙酸发酵,随着混贮中披碱草含量的增加,AA/PA值在各时间段内显著增加(P<0.05),其中A2组在6 h~24 h内AA/PA>3,瘤胃中发酵类型由丙酸发酵转变为乙酸发酵.根据瘤胃发酵的各项指标和多项指标综合指数后A2组最高,30%紫花苜蓿+70%披碱草混合青贮的体外消化效果最佳.

    紫花苜蓿披碱草混合青贮体外瘤胃发酵技术

    基于溴酸钾氧化前处理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铬含量研究

    李宏晁娟娟贺习文李洁...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溴酸钾氧化前处理(盐酸-溴酸钾溶解法、混合酸-溴酸钾消解法和干灰化—溴酸钾—盐酸溶解法)将试样中铬转化为六价铬(Cr6+)可溶性铬,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了饲料中铬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新建的盐酸-溴酸钾消解法测得三氧化二铬(C r 2 O 3)中铬的回收率,比对照组的硝酸溶解法、盐酸溶解法和混合酸酸消解法分别提高了 94.17%、90.71%和88.01%(P<0.05);混合酸-溴酸钾溶解法测得蛋氨酸铬、吡啶甲酸铬、混合型添加剂吡啶甲酸铬1和混合型添加剂吡啶甲酸铬2中铬的回收率,比对干灰化法、盐酸溶解法、混合酸消解法和干灰化-溴酸钾-盐酸溶解法分别提高了 96.04%、9.37%、0.08%、95.95%,96.54%、9.8%、1.71%、96.58%,63.15%、34.6%、3.03%、42.16%,76.94%、45.38%、4.79%、20.75%;干灰化-溴酸钾-盐酸溶解法测得仔猪配合饲料、产蛋鸡浓缩饲料、猪用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和蛋鸡预混合饲料中铬的回收率,比国标干灰化法分别提高了 13.7%、51.7%、54.41%和70.19%(P<0.05).试验结果显示,新建方法克服了样品中难溶性铬、挥发性铬及干灰化法处理后所形成的难溶性物质对铬测定结果的影响,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低、测定结果准确,为准确测定饲料中铬的提供了参考.

    测定饲料方法改进

    脯氨酸对山羊精液低温保存的影响

    莫莎张伟静戴正浩闵令江...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精液对精子的抗氧化保护能力,延长精子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在低温保存(4℃)条件下,向山羊精液基础稀释液中添加浓度为0、0.5、1、2、4 mM的脯氨酸,经保存24 h、48 h后,检测各处理组的精子活力、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及48 h各组线粒体活性、活性氧水平、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精子质量评定指标.结果表明,在精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脯氨酸可提高精子抗氧化能力,且添加最适浓度为1 mM.在1 mM处理组中,精子48 h总活力71.3%,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8.57%(P<0.01),顶体完整率提高12%,质膜完整率提高10.5%,线粒体活性提高23.15%,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活性氧水平、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9、P53和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4 ℃液态保存的山羊精液中,添加脯氨酸能够提高保存后的精液品质.这为脯氨酸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山羊精液品质的抗氧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低温保存脯氨酸山羊精液精液品质

    亚热带地区冬季母猪舍通风参数及应用效果研究

    胡孝艳沈盼李修松崔维浩...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下猪舍冬季必要通风量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猪舍气体污染物浓度较高,猪只呼吸道疾病频发等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广西地区一密闭式机械通风妊娠母猪舍为例,根据热量平衡、湿度平衡和CO2平衡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其冬季必要通风量,并对该通风量下试验猪舍的热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及通风效率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地区猪舍冬季必要通风量的设计应以舍内热量平衡为主要依据,猪舍必要通风量理论值为81 m3/h,该通风量下,试验猪舍内温度、相对湿度等热环境参数均满足妊娠母猪生产需求,NH3、CO2、PM2.5、PM10等空气质量环境参数均远低于国标要求,温湿度场及舍内有害气体分布均匀,通风效率较高.因此,该计算方法可为亚热带地区冬季猪舍内环境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垂直通风最小通风空气质量通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