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压圆盘气体轴承轴对称模型的共轭传热分析

    郭良斌冯玉庭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圆盘气体轴承流道间隙内高速气流的对流换热与轴承圆盘内部热传导紧密耦合在一起,是一个典型的共轭传热问题.为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使用ANSYSICEM网格划分软件对流体域和固体域进行结构网格划分;使用ANSYS 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了二维轴对称条件下高压圆盘气体轴承气膜对称线上的马赫数、静温分布,流固耦合面上的热流密度分布,以及轴承圆盘固体域的温度场.将二维计算结果同已有的三维模型计算结果做对比,二者基本吻合,可以很好地相互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进一步分析高压圆盘气体轴承更为复杂的其他热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简化思路.

    高压圆盘气体轴承轴对称模型共轭传热热流固耦合热流密度

    多功能融合智能化高压变量活塞电机泵马达的能量回收特性分析

    袁云朋高殿荣庄鑫田自杰...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海水淡化的能量回收效率问题,采用AMESim软件对电机泵马达的液压系统进行整体仿真,研究在输入不同转速下的电机泵马达的流量特性及能量回收率.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建立电机泵马达测试试验台,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生产等量淡水的情况下,带有马达能量回收的装置相较于不带马达功率回收的装置节能效果更明显,且适当提高转速能够增加节能效果;由于试验过程产生泄漏,使得泵与马达侧的试验流量低于仿真流量,但随着电机转速的提升,泵侧流量的差值逐渐增大,而马达侧的流量差值逐渐降低;在额定转速1 500 r/min的工况下,马达能量回收装置的能效利用率达到了 95%以上.

    电机泵马达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AMESim能效利用率

    基于视觉的智能测温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蒋晗陈偲伍从林任智...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LF精炼炉的智能测温需求为背景,运用高温红外图像技术和西门子PLC设计一套智能测温装置,并对装置控制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利用Visual Studio 2017开发环境下的MFC框架开发了基于视觉的智能测温软件系统,优化了精炼过程中的测温工序,同时系统的远程控制与图像可视化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测温成本.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LF精炼炉智能测温的功能需求,系统运行稳定,人机交互效果良好,可视化程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对钢铁冶金行业在LF精炼炉测温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参考.

    红外测温MFC框架PLC智能系统软件设计LF精炼炉

    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可持续模块划分方法

    邹光宇李中凯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客户对可持续产品需求的增加,针对产品功能和结构属性的传统模块化设计,正逐步转向可持续模块化设计.然而当前的模块划分方法更注重于对模块化指数的优化迭代,忽略了产品多组件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为此,提出一种集成学习算法的可持续模块划分方法.首先,面向组件间的回收性、材料和寿命因素,构建产品的综合DSM模型.其次,提出集成学习算法的弱分类器构建规则和强分类器结合策略.最后,通过颚式破碎机案例验证了所提模块划分方法的可行性,集成学习算法同直接聚类和遗传算法的模块划分结果对比,表明所提方法各模块组件更接近DSM的对角线.

    模块划分可持续设计集成学习算法信息回路

    真空环境下小孔节流径向气浮轴承特性研究

    于贺春韩尊义张国庆李建明...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轴气浮台中的涡流力矩主要是由径向气浮轴承的制造误差引起的.采用CFD软件首先研究了真空环境对小孔节流径向气浮轴承的承载力、耗气量的影响规律,其次对比研究了真空环境下简化和实测常见制造误差对涡流力矩的影响规律.在常压和真空环境下,进、出口压力差相同时,常压环境下静态承载能力优于真空环境;当出口压力逐渐越接近真空时,承载力下降趋势更加突出;在真空环境下的平均耗气量要比常压下小.对简化的制造误差进行分析时,涡流力矩出现正弦周期性变化,其峰值出现规律与制造误差的相对位置有关.依据实际误差测量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发现涡流力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轴颈制造误差与节流孔直径制造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峰值数量和位置与节流孔的数量和相对位置一致,且节流孔直径制造误差也会对峰值时的涡流力矩结果产生影响.

    真空气浮轴承小孔节流制造误差涡流力矩

    考虑流体可压缩性的液压阻尼器振幅和动刚度频率依赖性研究

    黄鹏辉康绍鹏强红宾刘凯磊...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压阻尼器因其优异的特性在国内被广泛用于各种桥梁、铁路连续梁、桥梁抗震改造.为研究液压阻尼器动刚度和振幅的频率依赖性内在影响机制,搭建了考虑阻尼介质压缩性的阻尼器力数学模型,利用AEMSim软件搭建液压阻尼器仿真模型,并对液压阻尼器进行现场实物试验,将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压阻尼器的动刚度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振幅随着加载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阻尼介质的压缩特性是影响阻尼器动刚度和振幅的关键因素.

    液压阻尼器压缩性频率依赖性动刚度振幅

    基于改进YOLOv7的换热器板片故障检测算法研究

    王伯涛周福强吴国新王少红...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换热器板片装配检测成本高、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7算法检测换热器板片的装反问题.在原始数据集上采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进行处理,提高待检测图像的清晰度;在YOLOv7模型原有基础上,针对换热器板片层数较多、模糊且噪点多,提出一种多级自适应注意力机制添加至Backbone最后一层;针对图像识别模型计算量大、下采样特征损失严重,采用改进的MP-D模块优化原有的下采样模块;针对特征提取部分,加入F-ReLU激活函数,使得计算速度和检测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针对Neck部分的PANet结构,融合BiFPN跨尺度连接的思想,进一步提高融合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实验可得,改进后的网络模型和初始YOLOv7相比,mAP@0.5、召回率R、检测速度分别提高0.6%、2%、16.9帧/s,针对换热器板片检测具有良好效果.

    换热器板片YOLOv7多级自适应注意力机制MP-D模块BiFPN

    织构化刀具表面摩擦磨损特性与减摩降磨机制研究

    刘朝伟杨发展姜芙林黄珂...
    11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刀具表面设计并加工出一定结构的微织构,可大幅改善刀具-切屑表面的摩擦状态.为了探究不同形态的织构刀具在干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磨损特征,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ABAQUS对不同织构类型的刀具进行分析,结合刀具的应力状态分布情况分析各类织构对减摩抗磨作用的影响.同时,利用飞秒激光器在刀具表面加工不同类型的织构并与钛合金磨球进行摩擦磨损实验,测定其摩擦因数,分析不同类型织构刀具表面的磨损情况和形貌.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刀具T1应力集中区分布广泛,应力集中严重;相对于T1,刀具T2、T3、T4、T5的等效应力值出现大幅降低,且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刀具T4的表面等效应力值最低,且降温效果最优.上述结果表明:带有不同类型织构的刀具较无织构刀具的摩擦因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刀具表面的黏结磨损,其中T4摩擦因数降低最为显著,减摩效果最为突出.

    织构化刀具摩擦磨损特征减摩耐磨机制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李亚杰李昭楠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单体架构下设备系统耦合度高、维护成本高、扩展困难的问题,开展基于微服务的设备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基于微服务的设备管理系统多层架构,提出一种业务场景驱动的微服务划分方法.通过对领域场景进行分析,建立用例-数据访问模型,计算用例和数据表、数据表和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度,并将其转换为关系矩阵.利用聚类算法得到微服务划分方案.在某轴承制造企业的应用案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合理的微服务划分结果,为开发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设备管理系统微服务架构微服务划分多层系统架构

    舵机传动系统动力学联合仿真建模及实验研究

    万琦刘更马尚君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电/多电飞行器舵机传动系统由电动舵机、传动机构、舵面以及控制系统所组成,其性能对飞行器的动态飞行品质和控制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电动舵机(EMA)结构组成,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方程,并基于AMESim软件通过图形化建模方式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基于Virtual.Lab Motion软件建立传动机构动力学模型,此模型考虑了含间隙非线性接触碰撞效应、构件弹性变形和舵面负载等因素的影响.基于Coupled主从耦合联合仿真方式,建立舵机传动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基于综合性能实验台开展了舵机扫频实验,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小,验证了舵机传动系统联合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舵机传动系统电动舵机刚柔耦合间隙铰链联合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