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FC型液压元件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研究

    寇保福郝锐杰李瑞清杨潇...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液压元件在HFC型水-乙二醇液压液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MFT-5000 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不同载荷和滑动频率下,3 种液压元件常用材料(304 钢球、ZrO2和Si3 N4)和 304 不锈钢配副的摩擦磨损变化情况,并借助白光三维干涉仪对 304 钢的磨痕进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乙二醇液压液的润滑作用下,滑动频率对摩擦因数的影响比载荷更大,载荷对磨损体积的影响比滑动频率更大;在载荷为50 N、滑动频率为3Hz时,ZrO2和304 钢配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均为最小,磨损机制以三体磨粒磨损为主.综合考虑,ZrO2/304 钢配副在不同载荷和滑动频率下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更加稳定,更加适合作为HFC型液压元件的摩擦副材料.

    水-乙二醇液压液摩擦因数磨损体积磨损机制液压元件

    6SPS型并联机床铣削参数优化

    王鹏家朱昱硕彭宝营王喆...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并联机床在不同位姿下因刚度、振动响应等因素造成的铣削过程不稳定问题,以 6SPS型并联机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铣削参数,提出一种变进给速度优化方法.采用各推杆的总伸长量及标准偏差对位姿进行描述,将进给速度转化为进给倍率,建立进给倍率关于推杆总伸长量及标准偏差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不同的铣削路径、参数、刀具,分别进行两组实验方案下的恒进给与变进给速度的铣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方案一、二中恒进给铣削振动均方根变化范围比变进给铣削分别扩大 179 倍、8.5 倍;实验方案一恒进给铣削表面质量差异明显,而变进铣削表面质量比较稳定.所提变进给速度优化方法有效提高了并联机床的铣削稳定性.

    6SPS型并联机床铣削稳定性参数优化

    基于设计特征的机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

    吕虹朋白硕玮王继荣王清...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变暖这一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减少机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从设计源头出发,以降低机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为目标,研究其碳排放特性及其相关设计要素关联关系是机床低碳设计的基础工作.为有助于在早期设计阶段评估机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提出一种面向方案设计阶段的基于设计特征的机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提出机床系统特征(关系特征与运行特征)与单体特征(几何特征、技术处理特征、材料特征)的概念,表征机床零部件间层层约束关系,并建立基于设计特征的机床设计方案表达模型.将机床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活动归类为面向设计特征的六类特征关联活动,建立设计特征与碳排放活动之间的关联机制.提出基于设计特征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建立机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模型.以计算和分析某锯切机床的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机床设计特征碳足迹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

    软磁材料性能因子在高速电机设计中的应用

    仇道琳赵博王义勇张红旗...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电机中定子铁芯损耗占总损耗比例相对较大,高频运行时定子软磁材料的准确选取限制了整机效率的提升,为此引入材料性能因子作为选材准则.以无取向硅钢材料B20AT1500、极薄硅钢材料 10JNEX900 和新型非晶合金带材AYFA-Z的性能因子作为判据,得到 3 种材料的最佳使用频率范围.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比 3 种材料的电机在空载和负载下的性能.结果表明:根据软磁材料性能因子,可以准确、快速判定出工作频率范围内的最优软磁材料.最后,通过搭建高速电机实验平台,完成 120 000 r/min的超高速电动机的参数测试和性能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根据材料性能因子作为铁芯材料优选判据的可行性.

    高速电机软磁材料性能因子数值分析

    基于改进小波模型的样条光顺算法

    缪睿张永林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控加工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丢包、噪声干扰等现象,导致数据点位出现误差.针对现有方法对误差的修正大多适用于平面,且基本都是只对单独一段的大弧段修正等限制,提出一种空间整体的光顺处理方法.该方法借由小波光顺分离出细节部分,定义修正因子后配合有局部自检效果的改进灰狼粒子寻优优化算法再对细节修正,构建新的稀疏模型进行光顺效果的判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可用于多弧段的情况,且可适用于空间样条的光顺.

    数控加工改进灰狼粒子寻优小波分解样条光顺

    基于气固两相流原理的磨料池光整加工研究

    高赫袁伟郭前建岳琪...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基于气固两相流原理建立磨料池加工试验装置.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影响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最优区间,接着采用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法,以气压、温度、磨料粒径、主轴转速为影响因素,获得加工参数最优组合,最后对工件表面进行形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最优区间为气压0.45~0.65 MPa,温度300~700℃,磨料粒径160~240目,主轴转速1 000~1 200 r/min;在磨料池光整加工过程中,方管工件与圆管工件加工参数最优组合均为A2B3C3D2;表面形貌结果分析表明圆管工件整体表面质量好于方管工件.

    气固两相流磨料池加工正交试验表面形貌

    基于PLC的水下激光焊接装置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高辉林渊浩张楷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核电站内乏燃料池损伤后水下焊接维修困难、维修人员易暴露于强辐射环境下等问题,设计一套水下激光焊接装置.该装置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由雷赛PMCPLC、HMI触摸屏、连续光纤激光器、焊枪、焊接滑台等部分组成;软件部分由自主设计的触摸屏控制界面及编写的控制装置自动焊接程序组成.介绍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通过该水下焊接设备,完成水下焊缝的焊接实验,验证了该激光焊接系统的工作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水下激光焊接装置可实际应用于乏燃料池修复等水下作业环境中,为恶劣环境下的水下焊接作业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水下激光焊接PLC控制器自动化

    基于多性能退化参数的电主轴可靠性研究

    訾佼佼张涛刘宏昭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控机床磨削电主轴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性能退化参数可靠性理论对磨削电主轴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磨削电主轴的失效机制,选取性能退化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性能退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性能退化参数的电主轴可靠性评估方法.通过搭建试验台,采集性能退化参数试验样本数据,预测电主轴的可靠性变化规律,并将基于多性能退化参数的电主轴可靠性方法与基于单一性能退化参数中的贝叶斯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单一性能退化参数的方法往往高估电主轴的寿命,多性能退化参数的电主轴可靠性评估方法更加贴合实际.提出的方法可为数控机床电主轴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

    数控机床电主轴多性能退化参数可靠性

    融合少样本学习与注意力端到端网络的小目标在线检测研究

    周庆辉葛馨远孙峥陈盛开...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旨在解决在图像或视频中检测和定位尺寸较小的目标的问题.由于小目标往往具有低分辨率、模糊、被遮挡等特点,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处理小目标时存在挑战.对此,提出一种融合少样本学习与注意力端到端网络的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图像增强技术和注意力机制,对传统的端到端检测网络进行优化,以提高检测性能.通过数据增强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扩充,增加数据的多样性和数量;引入注意力机制,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以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在网络结构方面,将原有的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替换为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以获取更丰富的图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图像增强和注意力机制,所提方法的精准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和检测速度在训练尺度为 640 像素×640 像素时分别为 98.41%、99.54%、99.50%和 28帧/s,相较于YOLOv5 算法分别提升了 2.91%、5.9%、1.93%和 2 帧/s,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小目标在线检测深度学习图像增强技术注意力机制

    泵控马达液压系统压力拍振成因及其动态分析

    杨莎谷立臣钱铎宙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液压系统中泵和马达的压力脉动频率相近时影响输出稳定性和负载工作可靠性的问题,采用AMESim多学科仿真软件对多能域耦合闭式液压系统进行物理建模,研究不同柱塞副间隙下拍振现象的规律特性.通过计算泵控马达液压系统的阻尼比及分析蓄能器模固有频率,提出利用蓄能器对压力拍振现象进行测试和分析.最后,通过搭建机电液一体化实验平台对仿真分析进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压力拍振对于压力信号和柱塞磨损等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故障特征有明显放大作用,蓄能器对于液压系统压力拍振幅值有明显的缓冲作用.

    压力拍振蓄能器泵控马达轴向柱塞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