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与红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与红外
激光与红外

耿林

月刊

1001-5078

jgyhw@ncrieo.com.cn

010-84321137

100044

北京399信箱

激光与红外/Journal Laser & Infrar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电子部激光与红外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与光电子学分会的联合刊物,报道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科技进展、新技术成果等。设有综述与评论、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器件、光电材料、市场动态和文献信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汞开管热处理对碲镉汞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浩冉戴永喜宁提马腾达...
    556-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富汞开管热处理设备对中波MCT材料进行N型退火,研究并解决了如何控制汞蒸气回流的问题.在相同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使用开管退火工艺和闭管退火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发现随退火时间的增加,两种工艺处理的芯片霍尔浓度呈下降趋势,载流子迁移率呈上升趋势.当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相同时,开管退火工艺的载流子迁移率更高.对开管退火工艺的芯片进行I-V测试和器件组件最终测试,其性能较好.

    富汞开管热处理汞空位碲镉汞

    Te掺杂的GaSb材料载流子特性研究

    金姝沛胡雨农刘铭孙浩...
    56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故意掺杂的GaSb材料呈现p型导电,限制了 GaSb材料在InAs/GaSb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等领域的应用.探究N型GaSb薄膜电学特性对估算超晶格载流子浓度以及制备超晶格衬底、缓冲层、电极接触层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Te掺杂能够以抑制GaSb本征缺陷的方式实现N型GaSb薄膜的制备,利用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技术,设置GaTe源温分别为420℃、450 ℃、480 ℃,分别在GaSb衬底与GaAs衬底上生长不同GaTe源温度下掺杂的GaSb薄膜,通过霍尔测试探究GaSb薄膜的电学特性.在77 K的霍尔测试中,发现在GaAs衬底上生长的GaSb薄膜均显示为N型半导体,载流子浓度随源温升高而增加.与非故意掺杂的GaSb相比,源温为420 ℃、450 ℃时由于载流子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杂质散射,迁移率大幅提高,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在480 ℃时,由于缺陷密度减小,迁移率大大减小.在GaSb衬底上生长7000 A Be掺杂的GaSb缓冲层,再生长5000 A Te掺杂的GaSb薄膜.结果发现,由于P型缓冲层的存在,当源温为420 ℃时,薄膜显示为P型半导体,空穴载流子的存在导致薄膜整体载流子浓度增加,且空穴和电子的补偿作用使迁移率大幅降低.源温为450℃、480 ℃时,薄膜仍为N型半导体,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增加,且为GaAs衬底上生长的GaSb薄膜载流子浓度的2~3倍;迁移率在450℃时最高,480℃时减小.设置GaTe源温为450℃时GaSb薄膜的载流子浓度较高且迁移率较高,参与超晶格材料的制备能够使整个材料的效果最佳.

    GaTe掺杂GaSb载流子浓度霍尔测试

    拼接红外探测器技术研究

    闫继伟袁羽辉王冠
    569-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探测器作为空间红外预警卫星的核心部件,随着红外探测器性能的不断提升,采用更大规模,更多谱段的红外探测器焦平面阵列是未来预警用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趋势.通过多芯片,多谱段集成拼接制备出线列规模更长的红外探测器,以满足红外预警卫星大视场、高分辨率以及多光谱探测的能力.本文对国内外多芯片,多谱段拼接红外探测器组件发展现状以及技术路线进行对比,对小型化拼接探测器在其他领域的使用前景展望,最后点出大尺寸拼接红外探测器研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拼接技术多谱段拼接红外探测器大面阵拼接红外探测器

    基于红外的TPA和IAOA-BiLSTM电路芯片故障诊断

    王力朱猛马江燕
    574-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电路芯片故障诊断准确率,超参数设置的效率以及特征提取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TPA)的改进算数优化算法(IAOA)优化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电路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IAOA搜寻BiLSTM的最优超参数组合,提高模型诊断精度;然后使用TPA提取重要特征并分配权重,改善模型特征提取能力;最后,将红外摄像仪采集的红外温度数据输入到最优诊断模型中,实现电路芯片故障诊断.实验采用0~30 V可调稳压电源电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电路芯片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98.27%,可实现对电路芯片的高准确率故障诊断.

    红外技术芯片故障诊断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算数优化算法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光伏组件红外热斑检测算法

    季瑞瑞梅远杨思凡骆丰凯...
    584-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故障检测对光伏电站智能运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光伏组件红外图像中热斑目标小、难检测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光伏组件红外热斑故障检测模型.将Swin Transformer作为Faster R-CNN模型中的特征提取模块,捕获图像的全局信息,建立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模型的建模能力;进一步利用BiFPN进行特征融合,改善了热斑故障由于目标小和特征不明显容易被模型忽略掉的问题;同时为了抑制光伏红外图像中背景和噪声的干扰,加入轻量级注意力模块CBAM,使模型更加关注重要通道和关键区域,提高对热斑故障检测精度.在自建光伏组件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热斑故障检测精度高达91.5%,验证了本文模型对光伏组件热斑故障检测的有效性.

    光伏组件红外图像故障检测FasterR-CNN特征融合

    凹凸形周期结构遮障面的雷达及红外隐身性能分析

    李浩许卫东肖菲菲俞宙...
    593-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遮障面的雷达及红外隐身效果,采用外形隐身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凸起和凹陷的周期结构遮障面.首先建立4种不同形状的模型,进行电磁仿真计算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仿真与实验数据相关系数在0.9以上,仿真结果准确可用.其次分析各模型的电磁散射机理,为遮障面外形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然后设计具有起伏特征的遮障面,经过仿真计算,发现凸起和凹陷程度半径r达到24 mm时,遮障面反射系数小于-10 dB,r达到28 mm时反射系数小于-17 dB.最后,在遮障面的凸起部分填充隔热材料,仿真其覆盖在运行温度为80 ℃的装(设)备上,发现具有隔热材料的遮障面温度降低3.5 ℃,具有一定的红外伪装效果.

    遮障起伏隐身雷达技术红外技术

    水泥生料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王译那郭迎庆王一帆肖航...
    599-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对社会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实现水泥生料成分的快速检测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泥生料中的Al2O3、Fe2O3成分的含量检测,首先通过联合X-Y距离划分法对样品集进行划分,然后对训练集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回归分别对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G平滑预处理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检测效果较佳,Al2O3检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9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72;Fe2O3检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32,RMSEP为0.023.研究结果为水泥生料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促进了水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红外光谱水泥生料成分检测光谱预处理预测模型

    CO2激光对氧化钒成像设备干扰实验研究

    邹前进张恒伟刘明菊路亚旭...
    607-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红外成像技术发展,非制冷氧化钒探测器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其在激光辐照下的热效应如何,也成为了当前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氧化钒成像探测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开展了激光辐照饱和及点损伤条件下,10.6 μm脉冲激光辐照氧化钒成像设备实验.在激光辐照饱和条件下,光斑中心像元出现饱和现象,激光辐照结束后,该像元响应较辐照前增加了约20个灰度;该像元周围像素出现了环状异常,非均匀性校正后探测器恢复正常;在激光辐照点损伤条件下,出现了圆环干扰效应,光斑中心像元出现了损伤,即使非均匀性校正也无法恢复;给出了相应激光功率密度.根据实验结果,对衍射效应进行了仿真,指出衍射、探测器热效应及热量"溢出"是导致探测器像元异常像素数大于辐照光斑的原因.本文对非制冷氧化钒探测器研制及干扰效应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氧化钒成像设备干扰CO2激光实验

    国产化背景下高精密光学双基站空间定位测量系统设计

    许志强任建磊张亚军刘海珂...
    61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国产化高精密光学双基站空间定位测量系统研发.文中主要提出了针对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从整体结构、相机、光源、二维转台、移动标靶、处理软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在设计研发基础上开展了实验测试,通过与 目前高精密测量仪器激光跟踪仪进行精度对分析,实验数据表明了其最大偏差为0.2 mm,满足主回路设备≤0.3 mm的安装公差要求,验证了该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我国高精密测量仪器装备使用需求,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精密测量仪器光学设计精度对比分析

    俄乌冲突侦察监视与伪装对抗应用分析

    刘洪蕊王结良吴剑锋胡志毅...
    620-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战场日臻透明和"发现即摧毁"的侦察打击背景下,伪装成为提高军事目标生存和掩护军事行动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俄乌冲突为背景,对覆盖空-天-地-海范围的侦察监视和各类伪装对抗措施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从自适应多谱段伪装技术开发、轻量化及大跨度伪装器材研制、多维度伪装策略应用及效果评估等方面提出伪装对抗发展方向.

    俄乌冲突侦察监视伪装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