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汉大学

杨卫东

双月刊

1673-0143

zkxb@jhun.edu.cn

027-84225016,84225263

43005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环境科学、医学、生命科学、机械工程、建筑、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学科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维普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获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状MgCo2O4@CoMn LDH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胡潭伟丁悦唐梦凡倪航...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级电容器(SCs)因其功率高、稳定性能好和快速的充放电能力,在储能设备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采用水热法结合电沉积法合成花状MgCo2O4@CoMn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复合材料。得益于MgCo2O4 和CoMn LDH异质界面间的协同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电子传输;此外,低结晶度CoMn LDH的成功复合提供了良好的亲水性和活性位点;电化学测试中,复合材料在4。5 mg/cm2 的高负载量下,表现出 1 501。8 F/g的高比电容,并且在 20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 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为 82。98%,展示了其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MgCo2O4@CoMn LDH复合材料可用作电化学储能的电极材料之一。

    层状双氢氧化物MgCo2O4电沉积法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

    杂原子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孔志博李星瑶许锐杰王亚珍...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近年来关于杂原子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掺杂机理探究以及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梳理了杂原子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并归类总结,同时就掺杂过程中的机理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杂原子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寻找一条清晰的共性道路,方便研究者了解掺杂过程的理化反应机理和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最后就杂原子掺杂多孔碳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多孔碳掺杂机理杂原子掺杂吸附催化储能

    基于季节波动序列的PSO-FNSGM(1,1,k)模型及其应用

    张怡萱胡坰煌李钒熊昕...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具有年度波动特征和季节波动特征的复杂序列,使用季节因子、粒子群算法以及傅里叶级数优化构建灰色预测模型,以实现对季节波动序列的精确预测。通过年度作用系数的改变列出了 3种季节因子,并对 3种季节因子进行了比较。为减少时间变化对序列的干扰,在模型中加入线性修正项以及使用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优参数来提高模型精度。考虑到序列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采用傅里叶级数对模型预测残差序列进行修正。将模型用于中国水力净发电量的模拟与预测,误差仅为1。22%,表明该模型针对波动序列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季节因子周期序列灰色模型粒子群优化算法傅里叶级数

    基于增强语言表示模型的网络新闻长文本分类的研究

    许楠桸柯圆圆胡晓莉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网络实时新闻内容数据,对一份具有时效的中文长文本数据集进行了新闻主题分类。利用年度关键词增强的分词方案提升分词精度,采用一种长文本压缩方法处理中文长文本的特殊数据,具体方法为选择关键句并利用TF-IDF算法提取长文本中关键词,再将组合的新文本进行词向量训练。最后,采用增强的语言表示模型进行新闻主题分类,并与 6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评估,评价指标为召回率、准确率、精度和F1分数等。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可通过提取16个重要词对实时新闻长文本进行有效的分类。

    ERNIE模型预训练模型新闻分类长文本处理中文文本

    瘤胃纤毛虫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徐勤辉何金英陆源鸿彭成...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瘤胃纤毛虫是一类主要生活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可能在瘤胃高效降解植物纤维、调节瘤胃发酵速率和参与瘤胃温室气体甲烷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探究瘤胃纤毛虫的功能及其对宿主的影响,实现其体外培养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综述了瘤胃纤毛虫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瘤胃纤毛虫体外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概述了影响瘤胃纤毛虫体外培养的因素,最后指出建立的瘤胃纤毛虫体外培养体系的应用及前景,为建立稳定可控的瘤胃纤毛虫体外单种生长与增殖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真核微生物瘤胃纤毛虫体外培养厌氧培养

    红花中总生物碱回流提取工艺优化

    方振峰简德乾熊诗波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红花中总生物碱最优回流提取工艺。方法 以盐酸五羟色胺为对照品,红花中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温度、时间、料液比和甲醇体积分数等对红花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红花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最优提取工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 65℃,液料比(v/w)50∶1,甲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 60 min。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为 35。99 mg/g,RSD为 0。26%(n=3)。结论 本研究所得最优提取工艺简单、易行,工艺参数可靠,提取效果良好,为红花中总生物碱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红花总生物碱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化汤改善便秘的作用机制

    田小昌龚雨舒丁祥武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三化汤治疗便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筛选出三化汤的活性成分,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药物-成分"网络;利用Genecards检索便秘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和通路。结果 三化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柚皮素、木犀草素、芦荟大黄素、欧前胡素、新橙皮苷等;核心靶点有ATK1、TP53、IL-6、TNF、CASP3等;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以及NF-Κb通路等。结论 初步揭示了三化汤治疗便秘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可为三化汤的临床利用开发提供基础。

    三化汤便秘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双胎妊娠不同绒毛膜性母儿妊娠结局差异

    程文娜余功志曾思羽周燕...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不同绒毛膜性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纳入 2021年 1月-2022年 12月于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 257例双胎孕妇,根据不同绒毛膜性将其分为双绒毛膜组与单绒毛膜组,回顾分析这些孕妇一般情况、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比较不同绒毛膜性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单绒毛膜组孕妇早产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58。4%vs 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与双绒毛膜组之间产后出血(3。9%vs 8。9%)、剖宫产率(88。3%vs 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新生儿低体重(72。1%vs 47。5%)、新生儿肺炎(36。4%vs 20。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3。8%vs 22。8%)、新生儿呼吸衰竭(15。6%vs 7。5%)发生率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4%vs 5。8%)、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17。5%vs 11。7%)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绒毛膜组孕妇早产率、新生儿低体重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率更高,临床应更加重视。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妊娠结局

    LncRNA m6A修饰在肺癌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微环境中的鉴定及价值分析

    黄开张思佳王云霞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m6A相关LncRNA与免疫浸润在肺癌中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和RNA-Seq转录组数据。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Pearson分析筛选出与m6A相关的LncRNA。采用共识聚类分析法将样本分为两个聚类,采用套索分析法和最小绝对收缩法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共筛选 5个LncRNA表达谱,将肺癌患者分为不同的亚型。簇2预后较好,该簇与免疫细胞相关。选取 5个LncRNA构建风险模型,高危组肺癌患者预后较差。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生存率与分期和风险评分显著相关,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免疫细胞与风险评分相关。结论 m6A相关的LncRNA可能在肺癌患者的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m6ALncRNA免疫浸润免疫微环境肺癌

    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李素霞刘海霞侯景耀张晋谊...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量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的As、Cd、Cr、Cu、Ni、Pb、Zn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相结合对茅尾海中的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生态风险,其中Cd为严重的生态风险;地积累指数中Cd和Cu达到偏重度污染,As主要为偏中度污染,Zn、Ni主要为轻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受人为影响较大,在悬浮颗粒物中Cd污染严重,其他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茅尾海悬浮颗粒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