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服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服装学报
服装学报

高卫东

双月刊

2096-1928

xbzrkx@jiangnan.edu.cn

0510-85913519

214122

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31号

服装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刊物依托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纺织工程等重点建设学科,以电子科技为核心,注重学科交叉,同时涵盖了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数理科学及医疗卫生等学科。面向广大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课题析出论文,同时发表与企业及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科研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赵晓曼刘文静陈单单洪剑寒...
    18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但由于缺少极性基团,其亲水性较差,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通过介绍聚酯纤维亲水改性的原理,综述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中聚合物合成阶段、纺丝阶段、染色整理阶段和后整理阶段所采用的多种亲水改性方法,分析归纳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为后续聚酯纤维亲水改性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其在纺织和环保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分析表明,未来应该在优化现有聚酯纤维改性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发展更环保的亲水改性新方法,提高改性纤维的稳定性并实现多功能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

    聚酯纤维亲水基团亲水改性后整理多功能化

    彩色纤维数字化混色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田晨然薛元薛惊理金光...
    19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彩色纤维混色过程中缺乏数字化推演手段等问题,以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为目标,选取彩色三原色纤维与灰色纤维进行混色,以10%为梯度构建3组三元双重耦合混色模型;整合四基色节点与三元双重耦合混色网格点序号,得到全色域混色模型及其网格混色样的质量矩阵、混合比矩阵与颜色值矩阵;通过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转换,同时代入四基色彩色纤维颜色值,可得到矩形和圆形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及其色谱;依据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给出不同离散度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色谱及与之相对应的色相、明度、彩度的渐变色谱,并应用到服装面料色彩设计领域.研究表明,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不但可在全色域范围内获取彩色纤维的可视化混色色谱,还可为彩色纱线的数字化设计提供有效方法.

    颜色模型数字化混色彩色纤维色彩设计渐变色色谱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中式婚服设计

    刘康马浩然邢乐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方法存在费时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中式婚服设计中,采用基于Pix2Pix算法模型的生成式设计方法,通过爬虫技术获取中式婚服图像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以及轮廓特征、边缘特征和语义特征的标注,进而展开由单特征控制条件生成与特征联合控制条件生成两组实验.研究表明,联合控制条件生成的"递进式生成法"结合了生成对抗网络与条件图像生成方法的优势,服装特征标注被用作条件以增加服装图像生成过程的可控性,相较于"单特征控制条件生成"的细节调控能力更强,该结果可为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提供思路.

    中式婚服深度学习Pix2Pix算法控制条件生成

    棉经编五明治衬衫面料的开发与单向导湿性能

    万爱兰王晓晓洪赵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机织衬衫面料穿着时给人的束缚感及夏季穿着时的湿黏不适感,开发了 3款具有单向导湿性能的棉经编衬衫面料.选用8.34~16.67 tex的涤纶和7.29~9.72 tex的棉纱为原料,利用前后梳成圈组织和中间梳衬纬组织形成经编五明治平纹结构,开发正反面亲疏水性具有梯度差异的棉经编衬衫面料.对面料的透气性、悬垂性、断裂强力等服用性能进行表征,并分析影响棉经编衬衫面料单向导湿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3款面料的服用性能符合日常衬衫面料的穿着使用要求,且具有优异的单向导湿性能,其中工艺反面涤纶分布密度适中的面料单向导湿性能综合评价最佳,单向导湿指数为407.1%,液态水动态传递指数为1,两项指标评级均达到5级.

    单向导湿棉经编衬衫面料结构设计经编五明治平纹结构服用性能

    人体模型建模中全局映射智能估计人体形状的方法

    季勇仇明慧魏佳施静...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体模型建模中形状估计存在的性能低、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人体形状估计的智能方法,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层次化特征提取和多视图融合的方法精确估计人体形状.以人体模型为基础,对人体三维形状进行尺寸估计,实现快速人体形状估计,且使估计过程自动化,提高估计结果的精确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人工测量技术无法捕捉人体特征、估计人体形状与姿态的局限性,可用于人体模型尺寸的测量、服装虚拟现实中人体模型的建模等.

    卷积神经网络服装人体形状虚拟现实深度学习

    基于三维建模及机器学习的智能监控婴儿服设计

    秦晓文肖爱民丁丽娜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婴儿监护中监控设备无法随身携带和有拍摄死角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智能监控婴儿服.通过阅读文献了解现有婴儿监控设备的不足,确定设计方向;从婴儿三维建模、硬件优选及封装、服装款式结构优化、软件UI设计等维度进行设计与优化,并提出基于机器学习及增量学习的策略来提高婴儿姿势识别的精准度.研究表明,该智能婴儿监测服能够解决目前监控设备存在的问题,实现硬件与服装的有效分离,为婴儿的实时监控提供了更加有效和便捷的解决方案.

    智能婴儿服实时监控三维建模机器学习

    苏州东吴丝织厂丝织产品设计档案综述(1951-1982)

    龚建培谢静吴芳姜楠...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吴丝织厂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苏州丝绸企业之一.通过对中国丝绸档案馆收藏的大量苏州东吴丝织厂文献和丝织实物的整理、研究,系统梳理了东吴丝织厂的发展历史、历年主要品种及产品开发生产状况,并以馆藏的古香缎为例,分析、探讨了其产品的分类与设计元素的发展,以及其产品设计的叙事特征与情境表达等.研究认为:中国丝绸档案馆收藏的苏州东吴丝织厂丝织产品及相关档案,是苏州丝绸史档案研究以及丝绸企业个案研究的鲜活案例,为现代丝绸设计提供了诸多启示.

    苏州东吴丝织厂丝织品种设计档案古香缎

    清代服饰中三多纹艺术特征分析

    李俞霏范卓雅王云飞
    243-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多纹是明清时期盛行的一种祝寿纹样.通过分析实物藏品和文献资料,得出清代服饰中三多纹的题材搭配包括与动植物题材、符号题材和自然气象题材的搭配,布局特征为随衣缘与衣襟而制,具有独立式、均衡式、向心式和共用式的造型规律.研究认为,三多纹的造型、色彩和工艺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出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体现了人们对家族传承和血脉延续的重视,以及对幸福、长寿、家庭兴旺的追求.

    清代服饰三多纹艺术特征

    基于版画的清初期苏州女性服饰时尚与个性化分析

    孙梦婕鲁海峰
    250-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初的苏州版画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展现了当时女性服饰的多样性与个性化.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对清初苏州版画中女性服饰元素的图像分析和内容解读,探究清初苏州女性服饰的时尚特征及个性化表现.结果表明,苏州女性服饰的个性化趋势源于经济繁荣和社会观念的变革.在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提升的背景下,苏州女性在时尚选择上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版画中的云肩、水田衣等服饰元素不仅 是时尚的象征,更反映了她们在社 会地位、文化传统和个人身份认同上的表达.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当时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深化了对女性时尚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的认识.

    清初期苏州版画女性服饰

    《春社图》中的人物服饰形象与民俗场景表达

    吕奕含牛犁张秋莹
    259-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明代风俗画《春社图》中所绘人物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图像分析、艺术考古的研究方法,从《春社图》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士、庶、艺民间人物着装,探究服饰对人物身份的标识作用和对民俗场景的表达呈现,管窥明代民间服饰.通过《春社图》所呈现的民俗场景可发现,服饰不仅是区分士人、庶民、艺人等不同人物身份的符号,其被穿着状态也反映了人物的不同环境背景.《春社图》中展现了 3类人物,他们服饰的差异表现在3个方面,分别是礼仪规制性、休闲实用性、模拟表演性.

    明代春社祭祀服饰形象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