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郑重声明

    1056页

    术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价值

    谢裕强黄锐涛林芳庄丹...
    1057-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术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 12 月潮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结直肠癌转移与否分为对照组(术后无转移,n=50)及观察组(术后有转移,n=50).采集患者的术前血样以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水平,整理资料并统计分析;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是否为结直肠癌转移;分别绘制血清中CRP、PCT水平及两者联合与结直肠癌转移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和 95%置信区间,明确术前CRP及PCT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前CRP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RP、PCT均为早期结直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CRP、PCT均与早期结直肠癌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的AUC值为 0.783,95%CI为 0.688~0.879,截断值为 8.500 mg/L;PCT的AUC值为0.873,95%CI为0.802~0.945,截断值为0.405 ng/ml;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39,95%CI为0.898~0.980,截断值为 0.009.CRP、PCT以及CRP联合PCT的特异度分别为 82.00%、84.00%、90.00%;敏感度分别为 92.00%、96.00%、98.00%.结论:术前CRP及PCT水平对早期结直肠癌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术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早期结直肠癌癌症转移预测价值

    乳酸清除率评估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相关性

    邓叙群王小谷
    1060-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乳酸清除率评估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3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05 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出血 3 个月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39)以及生存组(n=66),先后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乳酸清除率判断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死亡的诊断价值.结果:死亡组以及生存组性别、吸烟史、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情况、出血原因、既往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年龄≥60 岁患者比例较高,乳酸清除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 岁、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影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死亡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ROC分析乳酸清除率判断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死亡的诊断价值,乳酸清除率诊断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死亡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较高.结论: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影响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乳酸清除率评估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相关性

    膝骨性关节炎氧化应激水平介导玻璃酸钠疗效的临床研究

    徐东于振和杨玉景邹贤卫...
    1062-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介导玻璃酸钠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在 2016 年 8 月~2018 年 9 月收治的 10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 1 个疗程后按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氧化应激[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的差异,同时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VAS评分、Lysholm评分、WOMAC 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玻璃酸钠治疗后,有效率达到 80.0%,有效 80 例,无效 20 例.有效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无效组,Lysholm评分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NO、MDA水平低于无效组,SOD、GSH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中NO、MDA指标与Lysholm评分呈负相关,与WOMAC评分、VAS评分呈正相关;SOD、GSH指标与Lysholm评分呈正相关,与WOMAC评分、VAS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应激水平在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着明显的介导作用,临床在治疗期间可监测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用于评估疗效及预后,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膝骨性关节炎玻璃酸钠氧化应激水平

    定量CT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丁三秀吴昌维曾艺辉丁祥武...
    1065-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 CT 诊断脂肪肝为标准,探究定量 CT(QCT)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3 月~2022 年 11 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消化内科行Fibro Touch检查且在 1 w内行QCT检测的NAFLD患者和非脂肪肝人群,共 91 例,以 CT测量肝脾密度比值诊断脂肪肝为标准,分为NAFLD组(病例组)和正常组(对照组),分别为 55 例、36 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相关资料;并对病例组进行程度评估,分为轻度组(n=21)、中度组(n=20)和重度组(n=14),对三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亚组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QCT、Fibro Touch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应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 QCT 与 Fibro Touch 相对应的肝脂肪百分比参数(FAT%)和受控衰减参数(CAP)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 CAP、FAT值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水平、CAP、肝脏硬度值(LSM)、内脏脂肪面积(VFA)、FAT、是否伴有高血脂、代谢综合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BMI、CAP、FAT、VFA依次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 Touch、QCT与CT诊断脂肪肝结果一致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系数分别为0.77、0.71,P<0.05);QCT与Fibro Touch诊断脂肪肝具有相关性,Fat%和CAP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648,P<0.05);CAP 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243 dB/m、266.5 dB/m、294 dB/m;FAT%值在肝脏脂肪变性、中度和重度的截断点分别为 7.75%、15.20%、25.5%.结论:QCT和Fibro Touch在NAFLD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Fibro Touch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更高,QCT还需进一步完善诊断界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定量CT诊断

    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超声靶向透药技术对改善放化疗并发症的效果

    江洋洋张绪慧蔡长青彭盘俐...
    1070-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超声靶向透药技术对改善放化疗并发症的治疗.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 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同期进行放化疗治疗患者共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 35 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标准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标准的放化疗基础上采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实施靶向透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情况进行评级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和放射性皮炎情况进行评级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的评级和比较,研究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其中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进行比较,其中研究组 3~4 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放射性皮炎比较,其中研究组Ⅲ~Ⅳ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组 3~4 级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靶向透药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放化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其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方式可行性高,且较为安全、可靠.

    头颈部肿瘤超声靶向透药技术放化疗并发症效果观察

    Hsp90a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贺欢章菊
    1073-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 90a(Hsp90a)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 51 例胰腺癌患者和 33 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体检者 30 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Hsp90a、糖链蛋白(CA199)、CA50、CA125 进行分析,并分析Hsp90a在胰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其他肿瘤标志物和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患者Hsp90a、CA199、CA50 的血清水平均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90a单独作为胰腺癌诊断标志物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与CA199 无明显差别;Hsp90a+CA199 作为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组和其他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腺癌中血清 HSP90a水平与血清CA199 水平呈正相关,与病理参数KI67 的阳性表达程度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p90a、CA199 和年龄均是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sp90a联合CA199 作为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其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佳,符合临床的早期诊断要求.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Hsp90aCA199CA50CA125

    脑电图参数联合血清神经肽Y水平检测与癫痫复发的关系

    黄紫英
    1076-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脑电图参数联合血清神经肽(NPY)水平检测与癫痫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 2020年 6 月~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92 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脑电图检查.停药后随访 1 年,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癫痫复发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电图参数联合血清NPY水平预测癫痫复发的效能.结果:术后停药 1 年随访发现,92 例癫痫患者复发率为 39.13%(36/92).复发组发作频率≥5 次/年、联合用药患者比例及脑电图参数(α、β、δ、θ波功率)、NPY水平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2、11.251,t=6.399、3.749、3.728、8.936、10.094,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图参数[α波频率(P=0.006,OR=1.873,95%CI:1.435~8.780)、β波功率(P=0.020,OR=2.209,95%CI:1.130~3.991)、δ波功率(P= 0.014,OR=2.203,95%CI:1.157~3.663)、θ波功率(P= 0.004,OR= 1.308,95%CI:1.302~3.934)]、NPY 水平(P= 0.038,OR=1.631,95%CI:1.050~5.914)为癫痫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ROC曲线分析,脑电图参数联合血清NPY水平预测癫痫复发的敏感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3.56%、84.33%、0.814.结论:脑电图参数(α、β、δ、θ波功率)及血清NPY水平与癫痫复发相关,且两者联合预测癫痫复发的效能较高.

    脑电图参数神经肽Y癫痫复发

    大肠粗长蒂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和谐夹预处理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安全性

    张雨晨房修罗甘田
    1079-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大肠粗长蒂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可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12 月~2022 年 11 月亳州市人民医院 49 例大肠粗长蒂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先用和谐夹夹闭大肠粗长蒂息肉根部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和谐夹上方予以圈套器高频电凝切除息肉.分析其临床症状、息肉分布、息肉病理类型、息肉大小及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并观察术中及术后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果:49 例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 30 例,其中血便 5 例,腹痛、腹胀 10 例,腹泻、便秘 15 例.大肠息肉分布最多是乙状结肠 24例,其次是直肠、横结肠、降结肠.49 例长蒂息肉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 34 例,其中低级别瘤变 6 例、高级别瘤变 2 例、非腺瘤性息肉15 例,两者病理类型与癌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2 cm共18 例,其中低级别瘤变5 例、高级别瘤变 2 例,<2 cm共 31 例,低级别瘤变 1 例,两者息肉大小与癌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术中渗血 3 例,予以和谐夹根部夹闭进行加固止血,术后迟发型出血 1 例,予以和谐夹根部夹闭后,加用尼龙绳根部加固止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穿孔.结论:和谐夹预处理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大肠息肉病理类型和息肉大小与癌变有一定相关性.

    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并发症

    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

    唐磊胡映生
    1082-1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在三踝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瑞昌市中医医院三踝骨折患者 6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治疗,手术 3 个月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骨折愈合、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3 个月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 3 个月后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提高;观察组手术 3 个月后踝关节跖屈、背伸状态下肌力和ROM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围术期切口感染、发烧、行走困难、行走疼痛及无菌性炎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用于三踝骨折患者中,对患者产生的手术创伤较小,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有助于改善踝关节功能,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三踝骨折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