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田
金田

月刊

1003-0832

jtzazhi@126.com

0775-2663720

537000

广西玉林市为民路1号市政府新办公楼

金田/Journal Jin Tian
查看更多>>《金田》杂志于1973年创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文学艺术类专业期刊,由我国大文豪茅盾先生亲笔题写刊名,由广西玉林市文联主管主办,系维普、万方、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可读性、实用性、前瞻性、学术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拉迪亚德·吉普林的诗歌《如果》

    覃乃川
    35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如果》是一首相当励志的诗,目前已被译成27国语言作为学习的教材.本文从文体学视角出发,通过对本诗主题思想、音韵特点、语言结构、修辞手法四个方面的文体特征及其文体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从新的视角来解读,从而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本诗的创作特色和内涵意义,从而更好地用诗中表达的情感来勉励自己.

    文体学《如果》主题思想音韵、语言与修辞

    浅析面子理论

    王雨佳
    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社会学家Goff man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了“面子(face)”与“面子工作(face work)”的概念,它认为“面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个体积极获取的正面社会价值.在此概念基础之上,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经典的面子——礼貌的研究范式,他们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该理论模式,并将面子划分为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本文将区分以上两者并运用日常对话来具体分析,最后还要简单地指出面子理论的缺陷.

    面子面子理论缺陷与不足

    有关结句“一V”的语义研究

    弓耀楠
    36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词前“一”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结句的用法,“一V”所在小句用在句子的末尾;另一种是非结句的用法,“一V”所在小句必须接后续小句.学界对“一V”结构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有关结句“一V”的语义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做一些研究工作,希望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参考作用.文章探究有关结句“一V”的语义问题,从表达功能的角度出发,把结句“一V”和它之前的小句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八种:因果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描写关系、目的关系、让步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结向“一V”在语义方面的一个特点是多用来表达“因果关系”或者“承接关系”,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结句“一V”是完整体,其中的事件没有更多的延展性和顺序性,“一V”小句本身常常表示结果,或者表示最后一个动作.由于结句“一V”属于典型的表瞬时完毕的结构,在语篇中主要用于前景性动作,因而新闻稿件中多使用结句“一V”,这是结句“一V”在语用方面的特点.

    结句“一V”语义特点

    非语言表现与日本民俗文化探讨

    宋丽红
    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集中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范畴以外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等,同时涉及到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人际关系学等多种学科.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方面对日本的非语言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以此和其他国家的非语言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对他们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民俗文化非语言表现日本

    说文通训定声研究综述

    郭心娟
    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所周知,“说文四大家”是清代研究“说文学”的杰出代表,朱骏声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的学术价值虽然已为后代学者称颂,但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著速不是很多.本文拟在对以往人们研究《定声》的情况作一简单综述,希望对后人继续进行《定声》研究有所帮助.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研究情况

    韩礼德情态扩展之感想

    刘欢
    365页

    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合作原则与幽默效应

    刘子睿
    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作原则是说话人为确保谈话可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原则.本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生活大爆炸》中是否有违反合作原则以达到幽默效果的对话进行了讨论.

    幽默合作原则语用学

    奈达“动态对等”及功能翻译论在德语翻译中的实例讨论——以《论艺术的本质》为例

    马迅
    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语翻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各种翻译理论的实践过程,而德语教学翻译题材的涵盖分支较为有限,对艺术乃至哲学领域话题翻译方法实践缺乏相应的实践范例及思考.本文以德国艺术理论学者康拉德·费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的文章为实例旨在从“动态对等”及功能翻译派别理论的角度讨论艺术哲学巨作中的翻译理论运用与实践.

    德语翻译论艺术的本质动态对等功能翻译论

    论语言对种族及其文化的研究——萨丕尔的语言文化观

    陈思雅
    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萨丕尔Sapir,Edward是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语言论》是萨丕尔的主要代表作,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种族、文化及艺术等方面的关系.本文从《语言论》中的语言,种族,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萨丕尔语言种族文化

    浅析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意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

    林作
    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针对电视传播过程中与“副语言”相关的三大领域(“有声语言”、“电视节目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副语言”在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应用,梳理出系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正确使用“副语言”的意识,以及如何正确呈现“副语言”.

    “副语言”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意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