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半月刊

1002-5766

010-68019057 68039094 68768091

100836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经济管理/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国家经济发展方针和改革举措,探讨经济管理理论,传播先进管理经验。报道经济管理的最新动态,对经济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及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剖析。适合各层经济管理人员、经济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否反哺企业基础科学研究?

    王斌王志华谭清美
    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否对科技创新前端环节产生传导效应,从而促进企业基础科学研究活动?围绕此问题,本文从"生产-科研"逆向传导视角,剖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基础科学研究投入的影响,籍此从生产组织体系内部挖掘促进企业基础科学研究的内生动力,基于2010-2019年我国省级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反哺基础科学研究的驱动效应呈U型特征,当工业机器人渗透度较低时,其先在创新链下游环节发挥强效应而挤占上游环节投入,只有当渗透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业机器人应用才能在上游环节发挥显著作用.在解决内生性并开展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市场利润率有助于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基础科学研究投入的促进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通过两个渠道促进企业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其一,基于工艺技术进步的技术驱动机制;其二,基于产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市场驱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差异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企业基础科学研究有异质性影响,表现为在创新绩效水平高的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更能显著提升企业基础科学研究投入.

    工业机器人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反哺逆向传导促进机制

    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包容生态?——以赋能与信任共演破解数字鸿沟

    舒辉唐飞万敏琍
    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涌现和迭代,产业互联网平台表现出"综合型→垂直型→联盟型"的演化趋势.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第一枪"为例,对其构建数字包容生态的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数字包容生态的构建过程可分为打造平台嵌入的包容性基础架构、重构产业升级的包容性共创环境、延拓产间协同的包容性链群体系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在情境触发和网络嵌入的激励机制下,推动企业、产业和产业间三个层次的包容性增长以及数字包容生态的渐进式发展.其中,赋能和信任共演下的网络嵌入行动是包容性建设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为:平台企业通过平台连接赋能、产业链接赋能和联盟协同赋能实现结构嵌入,并推动计算信任到关系信任再向制度信任跃迁的关系嵌入,形成双向能量供给的驱动反馈机制.最终,数字包容生态从内至外呈现出"平台包容基建—产业包容环境—链群包容体系"的层次嵌套模型,能有效实现线上线下、供给需求以及产业内外的动态平衡.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数字包容生态建设的理论研究,而且为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破解数字鸿沟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包容生态平台赋能信任数字鸿沟

    劳动力流动何以带来高收益?——基于流入地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分析

    余长林邵飞飞
    4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城市工业智能化发展对流入到该城市的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以探究劳动力流动为何能带来高收益.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发展会显著提高流动到该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即劳动力流动的确会带来高收益.但这种影响对常住流动劳动力和短期流动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相较于短期流动劳动力,城市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常住流动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说明劳动力流动获取的高收益存在时间效应,即流动时间越长,获得的收益增量越大.机制分析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率改进、技术创新是城市工业智能化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机制;此外,职业分工和人力资本转化分别是城市工业智能化影响常住流动劳动力与短期流动劳动力工资差异的主要机制.基于技能维度、规模与时间维度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上述机制的合理性.本文研究对工业智能化浪潮下如何提高劳动者报酬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工业智能化工资性收入常住流动劳动力短期流动劳动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与机制研究

    师博常青
    6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和绿色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数字化转型分解为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挖掘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创新的效果和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应用驱动数字化转型仅能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质量,而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创新具有"量质齐升"的效果,并且后者对绿色创新质量的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环境社会责任而促进绿色创新质量,而应用驱动数字化转型主要借助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外部环境方面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利于应用驱动数字化转型释放绿色创新效应;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少.应用驱动数字化转型仅促进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各类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本研究验证了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具有赋能效果,为建设数字中国和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创新数量创新质量

    工业计量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基于质量、成本与技术创新三维度的考察

    邵婧婷黄群慧李芳芳
    8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量是工业"四基"中重要产业技术基础设施的五要素之一,工业计量是从经济学视野审视工业基础能力对产业升级重要性的核心切入点.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工业计量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采用实证方法与诠释主义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现实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观层面,工业计量可以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正向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工业计量也可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且企业的技术创新又会通过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进一步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促使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综合效率升级.在宏观层面,工业计量可以引领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并对微观层面企业的计量活动产生正反馈效应,形成工业计量对制造业升级多重、循环的影响机制.随后本文选取工业计量领域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工业计量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形成了对定量研究结果的质性检验与证据补充.本文的研究为揭示工业计量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经济学理论依据,并为更好地实现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进而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相关启示.

    工业计量制造业升级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走廊与城市创业活动:空间效应及影响渠道

    曾婧婧陶文清黄桂花
    10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21年20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新创企业数据和城市宏观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SDM-DID),系统评估科技创新走廊对城市创业活动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渠道.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显著促进了走廊内城市的创业活动,并通过创新能力提升与资源供给强化两大渠道,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带动了走廊内部生产性、消费性、信息性等服务业的创业活动,同时,对走廊周边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的创业活动也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本研究为全面理解科技创新走廊的多样性与多维联动效应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政策制定者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促进创业的相关决策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科创走廊区位导向型政策创业活动空间溢出SDM-DID模型

    企业数字研发平台战略匹配度与研发创新

    龙静刘龙均
    12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在数字研发平台中的战略配置是企业研发战略的重要内容,现有文献尚未区分数字研发平台战略的具体维度及其匹配构型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战略权变理论,探究数字研发平台整合和重构战略及其匹配构型对研发创新的权变影响.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两阶段数据多项式回归,研究发现:整合和重构战略的高一致性匹配比低一致性匹配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一致性匹配比不一致性匹配更能促进研发创新.在不同的环境动态性、环境敌对性、研发伙伴杠杆和组织适配度情境下,高整合-低重构的不一致性匹配和低整合-高重构的不一致性匹配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差异显著.本研究为企业在不同环境和结构因素影响下的数字研发平台战略提供了权变的理论观点,有助于企业合理地通过实施数字平台战略驱动研发创新.

    数字研发平台研发创新权变理论多项式回归高新技术企业

    供应链配置如何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

    王海杰梁晟王全景
    14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传统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但囿于数字化高风险、低收益特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多重障碍,如何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成为当前培育新动能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本文试图从供应链配置视角研究如何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本文利用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供应链多元配置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供应链多元配置能有效缓解数字化转型困境.在作用渠道方面,供应链多元配置通过组织变革效应和技术变革效应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战略、产权性质、行业特征的差异会影响供应链多元配置缓解数字化转型困境的效果.由此,本文揭示了供应链多元配置对缓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的作用效果和渠道,为实现供应链安全稳定和摆脱数字化转型困境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供应链配置数字化转型困境组织结构技术变革

    外部强监管与独立董事职能发挥

    罗进辉林宁巫奕龙
    16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资本市场强监管时代和注册制的到来,如何发挥各类主体特别是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以2005-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监管处罚对独立董事异议行为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监管处罚后,公司内未受处罚的独立董事更可能发表异议意见,表明外部监管处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路径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监管处罚主要通过提高独立董事的声誉风险而非法律风险发挥作用.进一步,相较于兼任和长任期独董,监管处罚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任职于被处罚公司和短任期独董中.此外,在公司违规年份的任职经历会强化溢出效应,而且相关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前期没有发表异议行为的独立董事群体.最后,在分析师关注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中,上市公司监管处罚的溢出效应更强,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督间存在替代关系.本文不仅丰富了监管处罚溢出效应和独立董事异议行为领域的文献,而且对于当前强监管背景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监管处罚溢出效应独立董事声誉机制异议意见

    共同供应链网络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ESG驱动效应

    李治国孔维嘉李兆哲
    18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共同供应链网络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ESG驱动效应对于实现中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理论上厘清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的垂直溢出方向与同群联动机制.本文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ESG表现"数据集,实证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表现的供应链溢出方向、效应与机制,并进一步在多维供应链情境下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上游供应商ESG表现,而对下游客户ESG表现的影响则不显著.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同群联动机制促进供应商ESG表现提升,并且同群效应的发挥在大客户中更为显著.第三,为进一步明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供应链前向溢出效应,在对供应链网络情境进行多维划分后得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ESG表现的提升作用在高透明度、空间邻近、低集中度以及低稳定性的情境下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高效发挥企业数字化转型溢出效应,同时为推动数字时代供应链关联企业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供应链网络数字化转型ESG表现同群效应供应链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