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

半月刊

1002-5766

010-68019057 68039094 68768091

100836

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经济管理/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宣传国家经济发展方针和改革举措,探讨经济管理理论,传播先进管理经验。报道经济管理的最新动态,对经济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及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剖析。适合各层经济管理人员、经济院校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经验范式与实践路径

    何瑛梁湘钏
    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开启 了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篇章.十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激发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多重功能定位中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任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本文首先构建了新观念、新定位、新原则、新模式和新标准"五位一体"的理论逻辑框架,力图揭示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逻辑.接着本文基于广度、高度和深度等多维视角,从国企改革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外延性梳理国企改革十多年来的重要成就,并鉴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从改革的目标、逻辑、方向、模式和成效五大方位切入,总结出中国独特的国企改革经验范式.最后,立足于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境,提出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经验范式

    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生态保障战略研究

    周文斌
    2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最具标志性的目标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人才生态保障战略尤其具有基础性、长久性、全面性意义.构建人才生态保障战略需要基于全新的理论逻辑、战略时空与正确可行的实现路径.本文借鉴生态学有关理论,探索运用战略管理和全球人才管理的研究视角,从培育创新导向的人才生态出发,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如何才能成为新的世界人才中心(同时即是创新高地)的重大问题.通过跨学科的理论内涵接合和再建构、从世界人才中心变迁更替的史实中得到启示借鉴,结合国情实际,研究提出了全景的、动态的、益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我国人才生态"景观",重点研究了如何真正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从人才使用生态看,培育更好发挥战略力量人才牵引作用的创新性生态,尊崇用好"钱学森式"战略人才;从人才培育生态看,打造真正重视基础研究人才的长久性生态,养成乃至涌现更多"陈景润式"科学家;从人才社会生态看,形成因类施策让更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全域性生态,营造"人人争当科学家""识才爱才敬才"的全社会环境氛围.

    战略管理人才生态生态保障战略全球人才管理世界人才中心

    共同股东与供应链协同创新——基于专利互引的视角

    汤旭东王艳盈陈思岑
    4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产业链全球化加速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竞争逐步演变为供应链集群间的整体竞争,供应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利用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了上下游企业拥有共同股东能否促进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发现,共同股东显著促进了供应链协同创新,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共同股东通过缓解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间资源整合而发挥作用.进一步地,当样本对中有技术密集型企业、客户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及两家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时,共同股东的供应链协同创新效应更强.本文从共同股东的角度研究了其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创新合作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新思路,为政府部门就如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共同股东"敲竹杠"问题供应链协同创新专利互引

    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创业发展——基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

    姜扬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生产方式正在加速重构企业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机制,并对地区创业发展和个体创业选择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和CLDS调查数据,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验证了数字经济促进创业发展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宏观层面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创业发展,在微观层面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创业概率,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的创业发展和低人力资本水平人群的创业选择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改善营商环境和缓解信贷约束是数字经济赋能地区创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且信贷约束缓解效应相对更强.拓展性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地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创业发展水平,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本文为数字经济赋能创业发展提供了宏观证据和微观验证,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数字经济创业发展营商环境信贷约束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与外部效应

    王勇窦斌王悦
    8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其自身运营效率,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效应如何,是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基于Word2Vec神经网络语言模型,构造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指标,并结合国有上市企业的经营数据,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和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提升管理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三个渠道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呈现出显著的赋能效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整体经济的外部效应体现在对其他企业转型的溢出效应,以及应对宏观经济冲击的稳定器效应.本文还发现,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柔性和适应性创新能力,以及加强管理层激励和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型效果.上述发现不仅从量化的角度检验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自身赋能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论证了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也明确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途径,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Word2Vec模型溢出效应稳定器效应

    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与国有企业创新

    罗昆肖土盛郑世杰
    9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研究认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足是其创新效率损失的根本原因,但该结论主要基于产权改革和高管单轨薪酬契约的假设前提,忽视了在不改变国有企业性质和地位的情形下,仅通过改变高管团队薪酬契约设计能否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问题.本文立足国有企业双轨薪酬制度改革的现实背景,通过手工收集2007-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究了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强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机制实现.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创新产出均具有促进作用;当职业经理人担任CEO时,更有利于发挥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方国有企业、高竞争行业国有企业以及《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政策颁布后,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视角不仅回应了有关"民营化"的理论争议,还拓展了高管薪酬的研究领域,对当下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高管团队双轨薪酬契约国有企业创新代理成本风险承担

    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激励扭曲效应——以企业违规为例的研究

    朱沛华李方方李军林
    11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薪酬激励是解释现代组织决策的重要因素,薪酬的分化将导致企业管理层决策的一系列调整.本文基于锦标赛理论、社会比较理论论证了管理层薪酬攀比下的激励扭曲效应,并以沪深A股的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为例,检验了企业间的外部薪酬差距如何影响企业的违规决策行为.结果表明:总体上,外部薪酬差距显著加剧了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即存在激励的扭曲效应;机制上,薪酬差距将导致企业出现更多的在职消费、掏空行为、关联交易以及盈余管理,表明激励扭曲下企业管理层可能通过其他渠道补偿自身的回报,以及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提高企业业绩;对策上,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层持股因素均发挥着显著的调节效应,能够改善薪酬差距的激励扭曲.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企业管理层在外部薪酬差距驱动下的违规决策机制,为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与治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外部薪酬差距违规激励扭曲内部控制

    中国大型机构投资者的"颗粒性"与公司价值

    吴晓晖杨静郭晓冬
    13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已有文献较少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的"颗粒性",本文以200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中国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并从公司治理视角检验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颗粒性",以及对公司价值是否会产生"颗粒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具有"颗粒性",并对公司价值产生"颗粒效应",即大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大于由其他较小独立机构组成的同等规模机构群体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且经济影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大型机构投资者通过更加积极的调研挖掘更多丰富全面的信息提升威慑监督作用以及利用资金规模的优势进行集中交易,给投资标的公司提供流动性使标的公司的股价能较快回归内在价值,从而提升公司价值,发挥"颗粒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政府制定、实施"做优做强机构投资者、引导头部机构切实发挥表率引领作用"以及金融强国战略背景下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顶级资管机构等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证据支撑.

    机构投资者公司价值颗粒性颗粒效应

    员工参与战略配售、新股定价与长期业绩表现——基于科创公司的证据

    宋顺林黄文一李晓慧
    15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册制改革后,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员工被允许参与新股的战略配售,本文检验了科创公司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对新股定价和上市后长期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参与战略配售的公司,其IPO新股回报率显著更高.回报率较高的原因是员工参与配售提升了首日收盘价(二级市场溢价),而非降低了发行价(一级市场抑价).员工参与战略配售的公司,上市后的会计业绩和市场表现更佳,表明新股质量更高.进一步分析表明,新股定价效应受员工获配份额高低的影响,与员工未参与战略配售的公司相比,员工配售获配份额较低的公司一级市场抑价程度显著更低,而获配份额较高的公司一级市场抑价程度更高.原因可能是份额较低的公司员工参与的主要目的是传递积极信号,以提升发行价;而份额较高的公司为了让员工分享上市红利,主动调低了发行价.本文的结果表明,科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员工参与配售提升新股定价效率,让员工分享上市红利.

    员工战略配售IPO定价新股上市后表现

    大道至简:"减证便民"提升企业价值了吗

    詹新宇王蓉蓉梁蓝心
    17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深入开展的"减证便民"行动,是各级政府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评估其在提升企业价值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利于用好用足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韧性的政策手段.本文手工搜集了各地级市2015-2020年取消证明事项数据,证实了"减证便民"对企业价值具有促进作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从影响机制上看,"减证便民"行动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实际税费负担,提高了企业新增投资积极性,进而提升了企业价值.异质性分析发现,对非国企、小规模上市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企业而言,"减证便民"行动带来的政策红利更为显著;"便企""惠企"领域"减证便民"行动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非常显著,但"育企"领域"减证便民"行动的提升作用尚未显现出来;与一般的"减证便民"行动城市相比,打造"无证明城市"并未提升企业价值.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减证便民"的政策建议.

    减证便民企业价值制度性交易成本实际税费负担企业新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