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科学
经济科学

刘伟

双月刊

1002-5839

010-62751488

100871

北京大学法学楼4层

经济科学/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研究刊物。发表有关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中外经济史、经济统计、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的论著,刊登书刊评介、读书札记、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经济界人士及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济科学》投稿须知

    《经济科学》编辑部
    4页

    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构建与空间格局(1990-2020)

    戴若尘祝仲坤张晓波
    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和创新对于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企业家、资本与技术三大核心要素,运用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中心构建的包含全量企业信息的企业大数据资源,从新建企业数量、吸引外来投资、吸引风险投资、专利授权数量和商标注册数量五个维度,构建兼具客观性、实时性与多维性的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以反映中国各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力与绩效.研究表明:第一,1990-2020 年,中国各地区创新创业指数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绩效显著提升.第二,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创新创业绩效最强,西部省份创新创业活力严重不足.第三,1990-2020 年间,南北方地区创新创业绩效的差距呈现U形态势,"南热北冷"形势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中部崛起"态势.

    创新创业企业大数据指数构建南热北冷中部崛起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中国经济风险识别

    隋建利吕文强刘金全
    3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不确定性冲击下中国经济风险的确定性规律,本文基于预期经济增速分布,将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纳入"在险增长"的统一框架,以刻画经济不确定性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冲击下的经济风险具有明显的确定性特征,伴随着不确定性升高,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增加,经济上行风险较为稳定;当不确定性较低时,经济增速的潜在波动空间相对狭小,当不确定性较高时,经济增速具有较大的波动空间;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反馈"的溢出循环机制,能够加剧不确定性的实际冲击效应;经济不确定性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风险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无论是就冲击强度还是持续周期而言,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均更为显著.

    不确定性经济风险在险增长预期经济增速分布

    经济循环、价值链重构与东北工业振兴

    仝文涛刘志彪
    6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了在中国加入全球经济循环的背景下东北工业的衰退现象,并利用1987-2015 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分解了东北工业的区际贸易和产值.研究发现:从区域联动视角来看,我们通过对东北工业区际贸易中增加值份额、互动和流动形式等指标的动态研究,证实了东北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上被边缘化这一事实;从空间依存视角来看,东北工业表现出"生产—消费"自循环特点.此外,东北与国内其他地区在工业生产中呈现出强烈的"溢出不对称"现象及"高敏感低分散"特征,反映出东北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上的弱化趋势.经验研究表明,在国内价值链上被边缘化这一问题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东北工业衰退和"振而不兴"困境及其作用机制.

    价值链边缘化作用机制新发展格局东北工业振兴

    基层治理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基于乡镇合并改革的经验证据

    韦欣徐佳
    8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镇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科学有效的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是国家基层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2000-2019 年我国乡镇合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乡镇区划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乡镇合并提高了县级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约2.6%,其正向影响随时间推移逐年增强.机制分析表明,乡镇合并能够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规模效应,带来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集聚,吸引企业进入与新增投资,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乡镇合并改革的规模效应在胡焕庸线以东和长珠三角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探索了乡镇区划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当前行政区划的科学设置与基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学理依据和政策参考.

    乡镇合并公共服务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县域经济

    城市密度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城市街区尺度密度的证据

    王峤刘修岩陈露
    10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密度作为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重要表现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其不但能够影响生产率、经济增长及生态环境等,而且对城市的创新效率这一关乎长期增长的因素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匹配2000-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数据库,并结合LandScan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构建了包含企业—年份维度的 300 多万个样本,基于OLS与工具变量法系统识别了城市内部街区尺度的密度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街区层面的密度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产出,高密度发展的创新外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街区尺度高密度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吸取知识溢出的养分,克服知识溢出面临的地理阻碍.

    集聚街区密度本地化知识溢出企业创新

    交通改善、产业链贸易与区域生产网络

    汤韵梁若冰
    12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上,交通改善能够促进企业间贸易与产业间的分工合作,进而形成区域乃至全国性生产网络.本文利用福建省企业增值税发票数据构建了产业链关联变量,考察了高速公路对省内企业间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形成的影响,有以下发现:首先,高速公路促进了企业的产业间销售,加深了与产业链企业的贸易联系,并提升了销售对象的产业多样性;其次,上游企业贸易对下游企业贸易有显著推动作用,而且上述结果在考虑内生性以及可能产生估计偏误的情形下保持稳健;最后,对不同产业以及生产网络中心度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交通改善对制造业下游的产业影响强于服务业,而且高速公路能够带动生产网络中的弱势产业,从而降低网络的结构失衡.

    高速公路产业链贸易区域生产网络增值税发票

    社保费负担、创新挤出与企业生产率——基于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张玲秦雪征温舒马光荣...
    14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费,有助于社保费征缴体系的规范,但社保征缴力度的加强增加了企业税费负担,挤出了企业创新投入,不利于生产率的提升.2019 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行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费,但自2000 年起,广东、浙江、福建等六个省份已陆续完成税务全责征收试点.本文利用1998-2013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税务全责征收社保费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策实施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 16%.进一步检验税务全责征收模式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发现,改革增加了企业的社保费负担,缩减了企业现金流,加深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从而挤出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导致企业研发投入和申请专利数量显著下降.本文结论表明,在推行税务全责征收社保费、规范社保征收体系的同时,应考虑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缓释改革对企业生产带来的阵痛,为企业纾困解难.

    税务全责征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创新挤出

    外资企业质量优势与东道国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中国对外开放经验的量化分析

    杜夏依王子
    16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发现,外资企业在控制了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在内的一系列可观测变量后,出口产品质量仍高于内资企业.本文将这一典型事实嵌入包含跨国生产和产品质量内生决定的一般均衡模型,以量化外资企业对中国产品质量升级和福利水平提升的贡献.结果显示,2001-2007 年,引进外资企业使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1.29%,福利水平增长22.40%;若剔除外资企业的质量优势,则同时期外资企业进入使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降 0.11%,福利水平提升降为 4.03%.因此,准确衡量外资企业的产品质量优势对于全面理解和评估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提升和福利效应至关重要.

    外资企业质量优势福利效应

    证监会警示函处罚与评级机构应对

    解学竟麻志明张海燕
    188-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证监会对评级机构的警示函处罚带来的影响和评级机构的应对.研究发现,受处罚的评级机构会显著上调债券发行人的主体信用评级,并获得更高的评级市场份额.在采用熵平衡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调发行人评级的动作在发行人与评级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关联,或者发行人自身违约风险较低时更为明显.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警示函处罚对评级机构行为的影响,为我国评级机构监管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警示函处罚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