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评论
经济评论

陈继勇

双月刊

1005-3425

027-68753012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经济评论/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方面的科研论文、评论、调研报告等。既重视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也重视应用经济学、新兴经济学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栏目: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有员、经济部门管理人员和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出口复杂度提升——来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证据

    彭书舟
    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创新作为引领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国家实施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城市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以创新型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复杂度,且动态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中部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更严格城市以及城市加工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产品动态调整检验表明,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持续出口的高复杂度产品相对份额,并且加速了低复杂度产品退出市场,但对新的高复杂度产品进入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渠道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政策提升出口复杂度的关键途径,而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未能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引导更多城市步入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创新驱动政策创新型城市出口复杂度

    成效不彰VS行之有效: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生产吗?

    甘林针钱龙钟钰
    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压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本文利用2004-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对粮食生产有显著促进作用,更换实证模型、安慰剂检验、调整样本量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核心结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通过提高地方政府和领导抓粮积极性,实现促进粮食生产的目标.为更好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要不断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持续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粮食安全主体意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激励机制.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需求引致增长、结构增长与中国空间不平等

    龚维进徐春华
    3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区域邻接关系引入传统基尼系数,构建了空间基尼系数指标,并基于地级区划数据测度了中国省域的空间基尼系数,以反映中国空间不平等水平.同时,将区域之间的商品贸易分解为需求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基于2006-2020年有关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技术考察了需求引致增长和结构增长对省域空间基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品贸易的需求引致增长会促进省域空间基尼系数上升,但是结构增长会抑制省域空间基尼系数上升,整体上结构增长的抑制作用大于需求引致增长的促进作用,兼具短期和长期效应.运用共同因子法处理需求引致增长、结构增长与空间基尼系数之间的内生性之后,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稳健性,且空间不平等具有时空维度的循环因果累积效应.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空间基尼系数需求引致增长结构增长共同因子法

    工业用地挂牌出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县域层面的证据

    王守坤范文诚万骞
    5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关注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土地出让数据,研究发现县域挂牌出让工业用地的面积比例越大,辖区内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的抑制效应就越大.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的两阶段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该抑制效应在中西部企业、远离省会城市企业以及高资产企业中会被强化.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挂牌出让会通过预算支出缺口效应、企业利润收缩效应和劳动力平均报酬下降效应这三种途径,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显示,工业用地挂牌出让还会加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不利于缓解地方经济资源错配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我国应当持续推进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管理的土地出让效果评估机制,从而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工业用地地方政府挂牌出让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中国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

    丁一兵孙艺宁
    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国际循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匹配2001-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成本调节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显著削减加工贸易比重,并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在不同服务要素投入、不同服务要素来源、不同制造业企业、不同时期中存在差异影响.因此,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提升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效应的重要战略政策.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生产成本研发创新制度环境

    出口经验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李卓派彭杰黄新飞
    9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微观角度探究企业出口经验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模型表明,企业利用出口经验减少信息摩擦从而降低对外直接投资门槛.利用200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发现:出口经验整体上提升了企业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概率,且在企业更加需要市场信息的场景中起作用:出口经验不仅能促进贸易型投资、研发型投资以及绿地投资,还能促进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在排除了企业运输成本以及贸易风险规避的替代性假说后,可以认为出口经验通过缓解信息摩擦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为运用我国出口优势,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提高对外开放韧性提供了启示.

    出口经验对外直接投资市场进入信息效应

    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事后机会不平等——来自三种机会平等理论的新证据

    聂鹏林夕力丁兰琳
    10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以及2014年CHARLS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分别在Barry、Roemer和Swift三种情境下,测度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和环境、努力、人口学特征因素的相对贡献,并探讨了其变化趋势和成因.结果表明:三种情境下,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测度和分解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环境和努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弱.2011-2018年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程度下降,2011-2015年环境因素对适应负荷不平等的贡献度增加.出生地区、儿时的健康与营养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因素.睡眠和饮酒是最重要的两个努力因素.因此,改善儿童时期环境因素、干预老年时期生活方式均能有效缩小老年人健康差距.

    健康机会不平等Shapley值分解适应负荷自评健康

    产业补贴政策的追随行为:随波逐流还是见贤思齐?

    冯金梅邵雨卉王勇尤炜...
    12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政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利用新颖的识别策略、测度指标以及手工整理的官员网络数据,考察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的追随行为及其效果.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行业扶持力度上存在向邻近龙头城市看齐的追随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熟识的主政官员之间的互动为该效应提供了一种重要渠道;政策追随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向龙头城市看齐的效果为负,但如果自身与龙头城市的禀赋条件越接近,或所学习的目标产业越符合本地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则政策追随效果会得到显著改善.本文为地方政府高效地考察学习、招商引资以及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产业政策学习效应要素禀赋结构

    金融资产风险偏好的年龄效应

    翟光宇王超郑鸽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金融市场风险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出发,通过引入不同年龄投资者收入和消费等因素的变化,建立风险规避系数的动态模型,发现决策者的年龄对风险偏好有显著影响.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微观层面投资者的年龄与市场参与及投资组合风险偏好负相关,且投资者性别与受教育程度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宏观层面15-64岁人口占比越高,风险偏好和投资偏好越高;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则对风险偏好和投资偏好有负向影响.本文从人口学视角为研究长期金融稳定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中国金融市场供需平衡、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人口结构风险偏好风险资产参与度

    中国产权保护水平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

    滕宇汯卢现祥王素素
    15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产权保护理论,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非正式约束三个维度构建产权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中国产权保护的典型事实特征、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演变趋势.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国产权政治保护和非正式保护相互补充相互交融,充分发挥了产权保护效果,并且中国产权保护逐渐向以法律保护为主转变.未来中国产权保护趋势整体向好,但需要密切关注产权保护的区域差异与空间特征.区域间差异是产权保护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产权保护水平表现出比较稳定的"低-高"和"低-低"空间集聚特征,产权保护制度的变迁存在路径依赖.因此,积极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是中国未来产权保护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且产权保护制度的设置和优化需要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配.

    产权保护区域差异空间集聚收敛特征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