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评论
经济评论

陈继勇

双月刊

1005-3425

027-68753012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经济评论/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方面的科研论文、评论、调研报告等。既重视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也重视应用经济学、新兴经济学和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栏目: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有员、经济部门管理人员和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创新

    陈瑶余渡
    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本文探讨了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以2007-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控制链上层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检验方法,研究发现: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升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创新产出.机制检验表明,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减轻国有上市公司政策性负担、强化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创新,但并未通过改善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制度促进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母公司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高层面的改革对创新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创新促进作用在自然垄断行业优于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效果不具有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集团企业创新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与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关键数字技术突破的考察

    周阔曲植时运通郜栋玺...
    2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能力,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其对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后,民营企业在数字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利显著增长,这一效应在财政压力大、银行竞争度低、教育投入多、交通基础设施弱的地区和高新技术行业更为凸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激发了关键数字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即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有效缓解流动性约束,并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信息资源效应、数字战略效应实现关键数字技术突破.本文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数字创新效应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掌握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参考.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

    自愿型环境规制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宋清华吕泰亨郑琳琳
    3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环境规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自愿型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愿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显示,自愿型环境规制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企业漂绿风险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环保支持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媒体关注度较高和非重污染行业企业,自愿型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本研究对于厘清自愿型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愿型环境规制企业高质量发展信息不对称漂绿风险

    机器人如何塑造企业技能结构?——兼析机器人技术进步的偏向

    李小瑛张宇平
    5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机器人使用对企业技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合理应对生产自动化的劳动力市场冲击,保障劳动力供需匹配.本文基于2021年广东省"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探讨机器人使用对企业技能结构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机器人的使用同时扩大了高、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数量,而中技能劳动者的增幅最大,使得企业技能结构出现中等技能极化的现象.究其成因,劳动生产贡献下降、生产规模扩张与生产任务变化是影响技能结构的潜在机制,中等技能极化的现象主要由生产任务变化所导致.更进一步,机器人使用的技能结构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新技术企业,对不同营业收入规模企业、不同行业企业的技能结构影响各异.此外,中技能劳动者更可能负责专业技术岗位,同时具有较低流动意愿,这是机器人使用带来中等技能极化的重要原因.

    机器人生产任务技能结构有偏技术进步

    数字技术跃迁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比较分析

    刘征驰高翔宇陈文武伍子祺...
    7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利用文本分析法从微观企业层面测度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自动化、智能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自动化、智能化均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智能化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自动化主要通过替代效应和"干中学"效应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智能化主要通过替代效应、互补效应、"干中学"效应与"用中学"效应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以及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具有差异性.本研究为新时代中国利用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技术跃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跃迁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

    市场分割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机制、应对策略与异质性特征

    董竹李有文
    9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背景下,从地区市场分割视角探究微观主体数字化转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市场分割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市场分割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分割主要通过提高经营成本、加剧融资约束、抑制市场竞争和锁定市场需求规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消极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在股价信息含量较低、资产专用性水平较高以及存在共同机构投资者的企业中,市场分割的数字化转型抑制作用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缓解市场分割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利影响.本文有助于系统揭示地区市场分割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为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分割数字化转型高铁

    信用信息共享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吗?——来自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经验证据

    钱雪松王帅秦睿祺
    10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备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发挥信用信息的市场价值尤为重要.本文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作为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外生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信用信息共享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显著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上述效应在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公司治理较差、融资约束严重以及外部监督力度较小的企业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显著增强了企业信用,提升了企业外部融资可获得性并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本文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信用信息共享与企业现金持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启示.

    信用信息共享企业现金持有企业信用外部融资

    影子银行化对企业效率的挤出效应研究

    胡婧张璇孙晓玲李春涛...
    12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逐利行为扭曲了管理层的长期投资决策,降低了企业效率.本文选取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样本,考察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企业的影子银行业务会通过降低创新水平、资本配置效率抑制全要素生产率.关于企业内部治理特征和外部市场监督机制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业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在公司治理水平低、高管具有金融背景、分析师跟踪少、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因此,不断完善影子银行的治理体系,在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中有效引导非金融企业"脱虚向实",是优化资本配置、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影子银行化全要素生产率资本配置效率企业创新

    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生育率?——基于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视角

    王博娟黄志国陈孝伟
    13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预期寿命增长和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对生育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内生生育率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和参数校准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二者对经济增长和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预期寿命增长对生育率的影响受代表性消费者子代偏好程度的影响,当子代偏好程度较低时,预期寿命增长有助于提高生育率,反之则可能降低生育率;养老保险缴费率提高则始终会降低生育率.通过影响内生生育率,预期寿命增长几乎必然会使未来劳均产出上升,居民福利水平上升;养老保险缴费率提高则会使下期劳均产出下降,在可行费率范围内也会使居民福利水平下降.在人口老龄化难以逆转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为预期寿命和养老保险缴费率变化如何影响生育率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生育率促进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模型参考.

    人口老龄化生育率养老保险缴费率预期寿命

    官员家乡情何以促进家乡建设?——企业投资的视角

    梁珊珊安磊杨秀云
    15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身份认同经济学和寻租理论,本文探究了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家乡情结促进了企业投资,但并未对其投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官员家乡情结主要源于身份认同;作用机制方面,官员家乡情结通过提高融资规模而非扭曲融资成本影响企业投资;官员具有中央工作经历、本地晋升时,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官员家乡情结对企业投资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经营绩效更好的企业中.本研究发现官员家乡情结和身份认同等非正式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对适度运用和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及引导资源配置具有新的启示.

    家乡情结身份认同企业投资非正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