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甘筱青

季刊

1673-4580

xbbjb@jju.edu.cn

0792-8334007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企业通过刊物,进一步总结和发表教师科研的最新成果、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也为了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繁荣教育事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本刊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倡学术争鸣,办出刊物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与悲剧内涵——以钗黛结局的合理性为切入点

    王希维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红楼梦》百二十回版本系统为依据,基于叙事学视角,通过论证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之嫁"的情节合理性,赏析书中草蛇灰线的伏应笔法与花开两朵的叙事艺术,揭示两位并峙争衡的冠首女子命运中似异实同的悲剧内涵.

    《红楼梦》黛死钗嫁伏应笔法花开两朵悲剧内涵

    论百回本《西游记》的城市叙事及其节奏表达

    刘柏良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小说节奏论从空间与叙事两大层面切入分析百回本《西游记》,可以发现全书的设计重心"在城不在山",西天取经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追求个人进步对社会整体的反哺,渡己劫、纾国难,进而救众生.借道通关、入朝纾难的线性结构将沿路城市塑造为融合突破与实践的复合空间,三教合一思想暗化于异国城邦的矛盾解决之中,使西天取经在文本上呈现虚往实归的整体印象.

    《西游记》空间书写线性叙事小说节奏

    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基于九江学院的抽样调查分析

    雷彬魏伟新李海
    78-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关键群体,地方高校担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对九江学院在校学生的调查分析,集中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片面,参与双创赛事的积极性不高;支持学校开展双创教育,希望学校对双创有更多激励措施和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选择更加理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包括丰富和优化双创课程体系、搭建双创实践平台、优化双创赛事激励政策、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

    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探索研究——以九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漆世锴曹晖高玉宝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提出现代产业学院概念,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引领现代产业发展.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新实体,产业学院致力于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在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主体育人中发挥关键作用,助推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依托九江学院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学院,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校企联动育人新模式:与本地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双主体、双导师"制,实行交叉实践与专业融合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与实践能力,完善实验设施,提升教学保障水平,提供优质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建立基于OBE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OBE电子信息工程

    《月赋》主题流变论

    任冲冲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作为辞赋类作品中的经典赋题,历来被文人所青睐并进行铺衍刻画.文章通过对历代辞赋总汇文集探赜索隐,认为《月赋》创作大致经历了三次嬗变:汉魏六朝时,《月赋》主题体现在进谀悦君、重道贵玄、箴戒警示等内容上;唐至两宋,逐渐由个人情志的发泄过渡到学殖品趣的自然抉发;明清之际,形成了复古因袭的创作理路,尊古与据实分野.把握《月赋》主题流变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透视其背后潜藏的文化意蕴,蠡测历代赋体创作之因承关系.

    《月赋》同题创作主题流变拟作现象

    陆游诗"残春杜陵雨"句异文考述

    刘壮志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游诗歌众多,《剑南诗稿校注》中记载其诗歌《夜梦从数客雨中……作诗得游字》(以下简称《夜梦从数客》)存在"残春杜陵雨"与"残年杜陵客"两种写法.文章从版本考证、古人射雉活动、作者籍贯三方面入手,认为陆游原文当为"残春杜陵雨",且异文的产生可能与刘辰翁等后世文人对杜牧《睦州四韵》的接受有关.

    陆游"残春杜陵雨""残年杜陵客"异文考述

    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戏剧

    陈建军
    100-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戏剧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早期,他将社会戏剧认定为悲剧性的,个体的命运总是被预先注定;成熟期,他将共同体概念结合进社会戏剧当中去,积极探究其过程中所迸发的创造性;后期,他探究了社会戏剧在现代社会中的呈现,并对社会戏剧的模式作了修正.特纳的这种持续努力旨在构建社会戏剧阐释模式的有效性.

    维克多·特纳社会戏剧阈限和类阈限文化展演

    在场、耦合与超越:短视频媒介下的城市空间建构研究

    王欣然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的碎片化叙事与社交化生产实践,将城市空间从身体、空间与城市之间的互动中不断呈现出来.短视频通过独特的身体视角与城市空间产生互动,使得媒介空间与实体空间之间互促互构,并突破传统时空限制,使城市空间呈现流动性和多元性.但其中也隐含着权力与资本的角逐博弈,导致城市空间存在着文化消解、现实与媒介镜像的断裂与偏差等风险.因此,应辩证地看待短视频媒介对城市空间的再造与重塑,实现对"空间正义"的追求,完成城市"差异空间"的搭建,从而建构更加多元立体的城市形象.

    短视频城市空间城市形象媒介空间

    乡村景观设计的"乡村性"内涵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张珂
    11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乡村景观设计的现状和"乡村性"概念出发,基于扎根理论,探讨了乡村景观设计中"乡村性"的内涵框架,提出了:乡村性"内隐集"与"外显集"的相互作用理论;乡村景观设计的生态性、自发性、传承性、地域性、体验性五原则;乡村景观设计三策略;乡村旅游景点四点设计手法.基于"乡村性"框架的研究结果可作为乡村建设导则,有助于保护乡村特色风貌,避免乡村建设"同质化"问题,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乡村景观扎根理论乡村性景观设计

    我国对恶意补足年龄制度的本土化规范

    黄凌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致力于解决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一大措施,经过长期的法律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被多数国家借鉴.2021年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个别犯罪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一方面回应了犯罪低龄化的争议,另一方面是将恶意补足年龄制度的立法精神与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相融合的实践结果,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实现该制度的本土化.

    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本土化规范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