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经济学动态

王振中

月刊

1002-8390

010-68051607

100836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经济学动态/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类综合性理论刊物。反映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促进经济理论工作的开展。辟有经济科学新论、经济热点分析、学术探讨、会议综述。辟有经济科学理论、经济热点分析、学术探讨、会议综述、学术资料、经济体制改革、调查与建议、地区经济、企业管理、中外学术交流、外国经济理论动态、世界经济、外国经济理论评述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经济理论研究人员、经济工作者及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王国刚
    3-7页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下)

    3页

    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林伯强
    8-12页

    以深化改革促进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秉镰
    12-15页

    以系统观念构建完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蔡跃洲
    15-19页

    城市规模、产业集聚模式选择与城市经济效率

    黄阳平甘景丰林欣
    2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城市的规模继续扩大真的不利于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吗?不同规模的城市应该发展何种产业集聚模式呢?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城市规模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先负后正的U型关系,由负转正的平均城市规模为174万人。第二,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加强了规模—效率间的U型关系,城市规模小于129万人时,规模对效率的抑制作用得到增强,规模大于129万人时,促进作用得到增强。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高减弱了规模—效率间的U型关系,城市规模小于237万人时,规模对效率的抑制作用得到减弱,规模大于237万人时,促进作用得到减弱。第三,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分别是城市规模开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如何更合理配置人口资源、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城市经济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城市规模产业专业化集聚产业多样化集聚城市经济效率

    知识产权服务与企业创新活动——以专利代理机构为例

    龙小宁李季黄腾
    3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专利代理机构和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探讨知识产权服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委托专利代理机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本文使用企业所在城市非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异地子公司委托代理机构的平均使用情况作为工具变量,来缓解内生性问题;在替换核心变量、增加更严格的固定效应后,估计结果保持稳健。机制检验发现,专利代理机构主要通过提升专利文本质量、降低专利撤回驳回率、辅助企业探索式创新、推动专利布局并促进专利交易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规模更大、市场占有率更高以及技术领域更广泛的专利代理机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发现具有如下启示,深化以专利代理机构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改革,有助于推动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企业创新

    营商环境优化、经营主体与稳就业

    邱康权梁占永
    5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经营主体是稳就业的关键。优化营商环境能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平等、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有利于经营主体的发展,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本文使用城市、上市公司与微观劳动个体的数据,在测算2010-2020年285个城市营商环境指数的基础上,考察营商环境优化对就业的影响效果和内在机制。通过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城市就业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更换变量测算方式、排除人口流动干扰和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激发经营主体的创业活力和经营活力两种机制促进就业;进一步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的稳就业效应体现在其既具有地区普惠性,又能稳住我国主要劳动群体就业,减少规模性失业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的稳就业效应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更明显。本文的结论进一步丰富了营商环境优化的经济效应研究,并为我国寻找有效的稳就业路径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政策启示。

    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活力稳就业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否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

    刘建秋尹广英吴静桦
    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对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和技术革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准实验,基于政策实施前后时间差异和地区试点差异,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促进了试点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创新、降低融资成本驱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在不同行业性质和不同地区环境的企业存在异质性,对于工业行业和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种驱动效应更加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本文研究是对绿色发展理念和数字经济理论的融合推进与有益创新,对推进"双碳"目标下的数字经济治理新局具有重要意义。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创新融资成本

    数字化转型、企业内部调整与多产品加成率

    张春媛顾国达张洪胜
    9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产品出口企业加成率提升是数字化转型赋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本文分别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De Loecker et al。(2016)方法测算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品层面加成率指标,在此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多产品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并且对核心产品加成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非核心产品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要素配置优化效应和产品质量升级效应是数字化转型提高多产品企业加成率的内在路径,由于上述效应在核心产品中的作用更强,因此,大幅提高了核心产品的加成率。本研究揭示了由数字化转型驱动的企业内部产品资源配置和差异化调整对培育中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转型多产品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企业内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