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与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高闯

月刊

1000-7636

jjyglyj@cueb.edu.cn sdjmqk@yahoo.cn

010-65976484/65976402

100026

北京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10层

经济与管理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杂志现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联合出刊。本刊创办于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创刊,并在国内很有影响的经济管理理论刊物。1992年以来,本刊连续被评定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1998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称号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科期刊;2004年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首届北京市优秀出版物奖;2006年5月,再次荣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二十多年来,《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刊载了相当一批高水准的学术佳作,高质量地传播我国经济管理理论的创新思维和相关实际工作的新鲜经验,并以应用性、思想性、前沿性的独特风格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2006年1月,《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全新改版,改版后杂志,坚持以“应用性、思想性、前沿性”的办刊思想为指导,新增设了相关栏目。目前杂志设立了本刊特稿、专题论坛、理论前沿、观点争鸣、学者视点、国际视野、名刊要栏(经济管理类)、名著推介(经济管理类)等栏目。各个栏目为学者专家阐述观点、实际工作者总结经验提供了广阔平台。2006年4月,《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承办了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主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在论坛上全国百位专家、学者、官员齐聚,共同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实践党中央提出的高瞻远瞩的伟大战略任务贡献力量。展望未来,《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将坚持严谨、务实、原创的原则,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管理创新的新动向,刊发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同时我们将举办热点问题论坛,邀请各方专家纵横捭阖。新世纪,新形象,《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全体同仁将和各方有识之士一道,扎实工作,积极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莫荣李付俊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这是科学把握就业发展规律、洞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就业矛盾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新论断.本文在总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实现探索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阐释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理论内涵,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根本遵循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创新路径.比如,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等.

    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质量创新路径中国就业理论就业工作

    对工作年龄段人群的保障:现状、效果及国际比较

    甘犁王军辉何青
    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保障对象区分为工作年龄段人群和退休年龄段人群,分析中国的保障制度和再分配效果,并与国际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由于工作年龄段人群兼具就业和人力资本投资双重特征,并且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劳动力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之间的时间错配,对于这类人群的保障可将保障目标从生活保障扩展到人力资本投资保障.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着重于兜底保障和生命周期的消费平滑功能,如果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以提高再分配的力度,需要为工作年龄段人群提供更多保障性支付.对社会保障规模和再分配效果的分析及与国际发展经验比较发现,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对工作年龄段人群保障规模和保障项目严重不足、再分配效应小、保障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错配等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重心是扩大对工作年龄段家庭的保障,综合考虑这类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在政策设计时要强调激励机制,避免福利依赖,提高社会保障的再分配效率.

    社会保障工作年龄段激励机制人力资本投资再分配

    促进与防御的权衡:如何重塑更能缓解工作不安全感?

    苗仁涛杜慧
    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和人-环境匹配理论,本文探讨促进和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匹配性对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检验个人-工作匹配的中介作用及高承诺工作系统(HCWS)的调节作用.基于493名员工与51名人力资源负责人构成的两时点纵向配对数据,并利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1)促进定向型与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匹配时,高促进-高防御的工作重塑组合比低促进-低防御组合更能降低工作不安全感;(2)促进定向型与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不匹配时,高促进-低防御的工作重塑组合比低促进-高防御组合更能降低工作不安全感;(3)个人-工作匹配在促进-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匹配性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高促进-高防御的工作重塑组合通过个人-工作匹配降低工作不安全感;(4)HCWS调节了促进-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匹配性与个人-工作匹配之间的关系,即HCWS能缓冲低促进-高防御组合与高促进-低防御组合对个人-工作匹配的效应差异;(5)HCWS调节了个人-工作匹配在促进-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匹配性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促进定向型工作重塑防御定向型工作重塑个人-工作匹配工作不安全感高承诺工作系统

    ESG表现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吗?

    王越阳镇陈劲
    5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企业合理适度配置金融资产,为壮大实体经济注入资金动能,对于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ESG表现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考察外部金融监管以及管理者自利在ESG表现与企业过度金融化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产生抑制效应,说明ESG具有可持续投资价值导向,能够引导企业合理配置企业资产、承担对利益相关方的多元责任.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表现通过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交互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外部金融化监管有效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替代了 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效应;管理者自利导致管理者选择投资具有高额回报率的金融项目以获取更多的私利,削弱了 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过度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位于东部地区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不具有高管金融背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政府政策以及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启示.

    ESG表现过度金融化信息透明度金融监管管理者自利

    农地撂荒的成因及其治理策略——基于"劳动力转移—耕地禀赋—农地撂荒"的分析线索

    庄健罗必良
    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已有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将耕地禀赋纳入分析视野,构建"劳动力转移—耕地禀赋—农地撂荒"的研究框架,使用2015-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实证分析耕地禀赋在劳动力非农转移影响农地撂荒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可能的治理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撂荒具有耕地禀赋条件的情景依赖性.尽管劳动力非农转移对撂荒有着重要影响,但耕地禀赋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禀赋主要通过影响农户在劳动供给约束时选择要素替代和农地经营权交易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农地撂荒.进一步分析发现,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机服务市场可以避免禀赋较好的耕地发生撂荒,但在山区丘陵禀赋较差的情境下,其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农业要素市场与农田整治能够联动起来,则有助于缓解丘陵山区的撂荒问题.农地撂荒本质上是人地关系变化的结果,治理农地撂荒不应仅依赖农业要素市场,通过农田综合性整治改善耕地的立地条件可能是亟需优先考虑的重要议题.

    农地撂荒劳动力非农转移耕地禀赋治理策略

    数字基建驱动绿色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政策实验

    孟醒朱平芳
    9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对城市的绿色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提供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中国278个城市在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宽带中国"战略对城市绿色创新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试点城市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有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增强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影响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城市类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各类型试点城市的绿色创新数量均有促进作用,但是仅对东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质量有显著提升;城市产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产业、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创新发展起到了"数质齐升"的效果,有助于城市向绿色创新发展方向转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绿色创新上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偏好,从而限制了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宽带中国"战略绿色创新行业异质性绿色创新结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加入大企业供应链网络如何影响中小企业创新?

    李瑞敏李雪松
    10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知识溢出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框架下,利用201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加入大企业供应链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加入大企业供应链网络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沿供应链的创新溢出效应作用渠道主要为促进数字化转型、增加创新投入与缓解融资约束.拓展研究发现,加入大企业供应链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存在非线性影响,以及在不同创新产出水平下溢出效应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大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对高吸收能力与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为实践中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供了依据与思路.

    中小企业供应链网络企业创新非线性影响数字化转型

    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研究:实质性抑或策略性?

    周云波段懿恒黄杏子
    12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企业绿色专利研究数据库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规制的典型代表,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总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这一效果主要通过促进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而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则受到抑制.通过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得到了验证.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新环境保护法通过加大环保处罚力度、严格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和提高管理者环境关注度三个机制促进了企业总体绿色技术创新.交互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增强了新环境保护法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而财务风险则增强了该法对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环境保护法对高治理水平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强,对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较弱.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实践参考.

    新环境保护法绿色技术创新环保处罚约束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