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研究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研究参考
经济研究参考

高进水

半周刊

2095-3151

erre1607@sina.com

010-88191607/41

100142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16层

经济研究参考/Journal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状况、趋势、面临全局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内容涵盖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胡怀国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本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物流通道联通格局及其成效分析

    蔡燕琦
    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流通道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涵,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先导性领域,物流通道建设为共建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升级、产业空间布局与转型以及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机遇.当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形成相互协调的总体与分类物流通道联通格局,同时也面临着共建不确定性增加、高质量共建水平不一、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待完善与通道联通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等多重压力和挑战.构建高质量物流通道联通格局,要以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立体化、多维度的"硬联通"为基础,加强共建国家通关和规则标准兼容机制,推动区域产能合作,完善物流通道风险防控和安全体系建设,提升物流通道联通高质量发展能力.

    共建"一带一路"物流通道联通格局成效分析

    "一带一路"视域下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产业协同发展与布局优化研究

    陈丽娟
    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条地处我国西部腹地,连接"一带一路",服务全球发展的新战略通道.它以贯通南北的要道形式将"一带"和"一路"在我国西部连接起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在产业,思路在协同.本文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产业基础条件与产业结构情况,选择区位熵作为衡量指标,研究行业门类的行业专业化特征,梳理推进产业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基于新通道产业发展条件加快推进产业协同,为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提供坚实支撑,服务新通道建设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的思路建议.

    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产业协同产业布局

    数字"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理论内涵、实践成效与路径选择

    卢雨婷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了共建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开展.数字"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具有以数字技术、数字合作、数字治理为基本要素,以数字基础设施、数字金融服务等为支撑,以外部动力和外在保障为实践选择的理论内涵.当前,数字"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国际市场黏性、数字安全治理、数字赋能产业、数字商业生态协同这五方面具有显著成效.然而,在数字核心技术研发、数字地域融合、数字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安全治理等方面,数字经济合作仍面临挑战,阻碍了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深度融合.为此,聚焦数字经济的基础性、创新性、包容性、赋能产业发展以及激发数据挖掘这五方面,提出发展数字"一带一路"经济的路径选择.

    "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理论内涵路径选择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成效、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祝德生
    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对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经过多年发展,在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已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成为全球绿色经济合作的典范.本文总结分析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成效、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首先,厘清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阐述其重要意义;其次,总结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启示;最后,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可能的实践路径.

    "一带一路"全球绿色治理实践成效经验启示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我国税制结构优化:机理、障碍与提升路径

    孙颖鹿宋卓展贺佳
    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到2035 年的总体发展目标之一,并明确"优化税制结构"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在税制结构优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税权配置、企业税税制结构和个人税税制结构分别对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以及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税制结构优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找到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税权配置和税种要素设置问题,并提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对策建议.

    国家治理税制结构税权配置个人税企业税

    不同碳配额分配机制下考虑低碳偏好的寡头企业价格决策分析

    阿布都热合曼·卡的尔杨景涵雷明
    8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不同碳配额分配机制考虑低碳偏好的寡头企业决策,建立双寡头企业碳减排策略和市场竞争的动态模型,讨论博弈模型中纳什均衡解的稳定性及企业的价格调整速度、竞争水平和碳减排投入对价格与利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准法中当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企业获得的利润大于祖父法且对市场竞争更具稳定性;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对市场影响力大需谨慎决策;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企业利润贡献相同,有助于规模较小企业发展;企业碳减排投入增加时,竞争对手的利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可能为其带来独特优势.本文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企业竞争行为和碳减排策略的研究领域,还为政府在制定碳配额机制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碳配额低碳偏好动态博弈

    区域产业政策的制造业质量提升效应——来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

    张国建胡玉梅李慧
    10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实施载体之一,区域产业政策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2010~2019 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区域产业政策的制造业质量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以企业TFP来衡量制造业质量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显著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处理组比控制组提高约8%,此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政策效果在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3)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渠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是并没有培育起当地产业的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改革区域产业政策进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决策参考.

    区域产业政策制造业质量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TFP

    福建省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研究

    曾春水林娟林明水
    12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是大城市周边县域融入中心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心城市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认为,城市经济比县域经济具有更高的人口和经济集聚,更高级产业结构,更大空间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更加以创新、人力资本要素为驱动四个主要特征.从这四个特征切入,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并借鉴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典型城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提出推动福建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包括加快要素集聚,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促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进空间重组,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城市经济县域经济转型路径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全国政府预算研究会2023年年会综述

    邱国庆苑绮歆
    140-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