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研究导刊
经济研究导刊

孙莉艳

旬刊

1673-291X

jjyjdkzb@sina.com;jjyjdk@163.com

0451-86352437,87512392

150010

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经济研究导刊/Journal Economic Research GuideCHSSCD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办高校"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策略及路径研究

    董文良王心磊田惠怡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校"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策略及路径优化,是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经调研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实际情况,结合所在高校双创育人经验等,提出了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研究范畴,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从整体角度促进高素质科创人才培养升级;构建"政-校-行-企"联盟,打造政策、产业、科技、人才、环境等多领域的互动系统和"场景式"科创平台;强化专创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技术含金量,引导更高质量的创业;构建智慧赋能的双创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数字生态,助力双创高质量纵深推进等策略和路径。相信研究和实践成果会具有较好示范推广价值。

    民办高校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策略路径

    相对贫困的内涵、生成缘由与治理选择

    吕庆立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相对贫困将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长期任务。相对贫困的本质及根源是贫困者缺乏自生能力或是自生能力不足,其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虽有权利制度不健全等外在客观原因,但主要成因在于贫困者主观因素。构建治理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是提升贫困者的自生能力,而提升贫困者的自生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能赋权。权利制度的完善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过程缓慢。提升自生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增能,而增能的基础和途径是教育。因此,在治理相对贫困阶段,教育扶贫作用将更加凸显,教育才是缓解相对贫困的长久之计、长效之计、常用之计。

    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自生能力教育扶贫

    民勤县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刘成龑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持的基层治理平台,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加强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建设,指出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民勤县持续加强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有效构建了平安联创、矛盾联调、问题联治的工作格局。基于此,在对该区域县综治中心和县域内昌宁、蔡旗等18个镇综治中心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信息化平台应用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了可操作性对策建议。

    综合治理信息化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

    民勤县城市精细化规划与管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杨树杰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强盛,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逐渐加快,群众对城市精细化规划与管理需求日益强烈。民勤县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管理质效不断凸显。在总结民勤县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所做工作成效和经验基础上,剖析推行城市精细化规划与管理面临的卡点瓶颈、问题症结根源,并据实从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品质城市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城市精细化规划管理

    高等教育与绍兴市县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研究

    赵国正周建芳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科技、创新是县域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绍兴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较于其他同类县域具有明显优势。依托于地方产业发展基础、政策优势与人才需求,绍兴市县域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与县域经济通过良性互动,谋求共同发展,以实现"互补""双赢"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探讨高等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两者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对于实现绍兴市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县域经济社会绍兴市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金融风险法律规制研究

    陈志超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字技术驱动+金融业务创新"的组合不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有方兴未艾之势。同时,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主体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愈趋于多元化,既是对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延续,又是对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创新。但随之也带来了传统+新型的复杂多样的金融风险。应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现代化与科学化,加强数字金融监管,完善数字金融立法,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走向有序合规的现代化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金融业发展道路。应根据数字金融新趋势,探析伴随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包括监管法规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金融消费者权益缺少保护以及数字金融主体风险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出能够建立并完善数字金融监管及数字金融立法的路径,完善在线诉讼制度及平台技术保障,为逐步探索出适合解决数字金融纠纷的机制提供数字平台基础。

    数字金融主体金融消费者法律监管

    人工智能背景下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姜美琦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也不断扩大。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社会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科技的发展趋势之一。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产业进行了转型升级,使得传统就业岗位受到冲击,失业保险法律制度面临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取代了大量低技能岗位,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的需求范围和支付压力随之扩大,也显现出现行失业保险法律制度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问题上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亟需对失业保险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以便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保障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法社会保障法失业保险人工智能法律制度

    数字时代远程办公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

    邓媛媛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促进远程办公模式的形成,但也由此引发远程办公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时代之问。远程办公语境下,工作时间模糊导致劳动者的休息权难以得到保障,工作内容平台化导致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面临被不当抓取和非法利用的风险,远程办公工作形式导致劳动者工作与家庭边界模糊,从而对原有的工伤认定标准产生冲击。因此,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完善路径,宏观上秉持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自愿原则、保护原则;微观上通过部门规章或指导性文件对远程办公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础性问题进行回应,以起到引领作用。依循远程办公的强技术性构建远程办公平台,亦是寻求宏观经济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平衡点的有益探索,目的是加强数字政府对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赋能与监管作用。

    远程办公休息权个人信息权益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