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与社会发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

戴庆瑄

双月刊

1672-2728

jjsh@vip.163.com

0771-5860201、5859278、5854760

530022

广西南宁市新竹路5号

经济与社会发展/Jour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及实用性的办刊原则,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广西,面向实际,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改革发展服务”作为办刊的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县域工业的城镇化功能导向与政策供给——基于我国发达地区的案例

    王丽惠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工业与园区工业从不同面向共同编织我国现代工业图谱.县域内乡村工业通过同乡同业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链与产业中心,嵌入产业治理规范化,承载人口就地城镇化,实现"推力—强镇"功能.县域内园区工业通过产业扩镇、产业中端化和吸纳人口正规化就业,实现"拉力—扩镇"功能."推力""拉力"共同推动了县域工业和人口的新型城镇化.在县域城镇化视角下,乡村工业与园区工业间并非前者为后者腾土地、腾空间、腾资源的"此消—彼长"的排斥性关系,而是更具融合性的量和质并行发展关系.扩大县域乡村工业与园区工业共同发展的城镇化效应,需要供给更加具有在地化保护、内生性激活和人口需求满足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和配套保障政策.

    县域工业乡村工业园区工业城镇化

    RCEP成员国产业与对外贸易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赖敏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国产业发展与其对外贸易关系具有紧密联系.文章以RCEP的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RCEP成员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关联匹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现象;东盟10国与澳日韩新等两类组别分别呈现各自相对一致与趋同的匹配特征;中国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错配水平在RCEP成员国内处于中等偏下.因此,在高质量实施RCEP的过程中,中国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持续优化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以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关联匹配与良性互动助力RCEP的高质量实施.与此同时,针对RCEP框架下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与中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在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上的不同特征,制定并实施各具特色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实施细则.

    RCEP灰色关联产业结构贸易结构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动力与优化路径

    聂宇欣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动力,包括制度环境的优化、科技的引领作用、产业的升级以及人才培养的战略重要性,并系统识别了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如资金短缺、体制机制障碍、创新能力不足、人才资源匮乏以及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约束挑战.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制度优化、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四个关键维度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从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动力

    元宇宙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李琳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元宇宙促进技术与文化交叉融合、多点突破的趋势日益显著,数字信息网络、数字智能制造、数字社会与虚拟经济等领域呈现群体联动跃进态势,元宇宙的动能驱动与精准赋能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新价值.文章基于元宇宙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元宇宙空间赋能、场景赋能、消费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种新路径,阐释元宇宙数字动能催生数字文化新业态,重塑产业结构与价值链条,驱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沉浸式场景和开辟文化新消费的赋能逻辑.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将向交互式、虚拟式、沉浸式产业继续迭代,文化产业生态发展将向文化元宇宙生态圈建设迈进.

    元宇宙文化产业数字赋能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城市

    Web3.0时代社交媒体平台创作者经济的实现机理研究——以可供性理论为研究视角

    王亚楠李露敏林文萍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Web2.0时代的中心化机制导致社交媒体平台方与创作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权利不对等、议价能力弱、价值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创作者对价值公平回报的诉求日益强烈.文章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从生产、社交、代币、用户等层面考察Web3.0技术环境下创作者经济理念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实现.从"平台—用户"的交互视角分析创作者经济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深化创作者经济研究,为激活创作者经济、优化平台设计和提升平台价值提供有益参考.

    Web3.0社交媒体平台创作者经济

    媒介化社会中NFT虚拟时装的消费文化探析

    崔晓旋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兴数字艺术,NFT虚拟时装重构了现实着装和时尚想象的关系,也重新定义了服装消费模式.从社交媒体里的"滤镜化"展示,到虚拟空间中的"拟象化"交互体验,再到"虚拟+实物"的双向赋能,NFT虚拟时装以其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凸显着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品味,成为塑造和建构"新的自我"、慰藉人类完美主义情结的有效手段,数字藏品的流通属性也为NFT虚拟时装赋予更多价值.然而,在去中心、去深度、去权威的媒介环境下,技术手段对文化意蕴的肤浅模仿、视觉伦理的失范、主体性的消解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元宇宙及NFT虚拟时装的迅猛发展,推动中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尤显紧迫.

    NFT虚拟时装消费文化媒介化社会元宇宙

    海洋安全治理现代化:理念认知与实现路径

    杨思派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下,加强和完善海洋安全治理,更好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在海洋国土完整、海上通道安全、海洋生态安全、海洋公共安全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为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海上力量建设、提高国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动全球海洋安全治理合作,实现海洋安全治理现代化.

    海洋安全海洋强国海洋治理

    晋商家训匾额: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家国文脉"——基于晋中市的调查研究

    张旭光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商家训匾额遗存固化记忆着明清晋商的优秀家训思想,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鉴思资源.通过对晋商家训匾额遗存田野调查和释读考证,深入挖掘晋商家训匾额的思想内涵,并对晋商家训匾额文化特色及其时代价值进行分析与思辨.研究表明,晋商家训匾额遗存"匾匾药石,言言龟鉴",不仅蕴含深邃厚重的家训思想,而且在文化形式、价值取向、教化场域、教化理念等方面呈现出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是谱写新时代家风建设华章的文化标识.在新时代家风建设中赓续晋商家训匾额文化,有利于拓展家风建设历史文化纵深和实现价值引领,汇聚起推进新时代家风建设的中国力量.

    晋商家训匾额家风文化标识家国文脉

    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隐喻论探析

    翟鹤孙毅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查德·罗蒂在后哲学文化的新实用主义思潮下界定隐喻,其核心在于隐喻的非认知性.私人隐喻话语具有主体依存性和局部仰仗性双重特征,它不受普遍性原则管控,当这些话语被频繁使用,就会失去新奇魔力,演化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公共话语,融入直陈意义,享有通约性和默认性,最终达成隐喻合理性证成.理查德·罗蒂对隐喻非认知性的论述涉及新奇性、外延性、延时性、私人性、通约性.对理查德·罗蒂隐喻观的细致探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并揭示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理查德·罗蒂隐喻后哲学非认知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现实启示

    张飞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系统探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以及人的解放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人的存在与发展规律,为克服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找到出路.系统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生成理路和科学内涵,对科学把握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髓实质和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学思想高校思政课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