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资料译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资料译丛
经济资料译丛

张馨

季刊

ascxmu@xmu.edu.cn

0592-2184435

361005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B座115室

经济资料译丛/Jour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From Foreign Literatures of Economic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获准正式公开发行于1981年。办刊的宗旨是:根据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高等院校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有选择地将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在国外经济、管理类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高等院校的师生、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外经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供他们在教学、科研、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以及策划企业发展规划时参考、借鉴。所以,《译丛》是一份经济管理类的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减税降费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风险的影响

    饶茜党茹嫣黄瑞卿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我国2019-2022年被评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减税降费政策对"小巨人"企业风险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风险,该抑制效应在年轻或小型的"小巨人"企业中更为明显,且风险的降低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还检验出减税降费可以显著地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成本收益机制来抑制"小巨人"企业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巨人"企业新颖化风险受到减税降费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特色化风险和精细化风险,专业化风险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小.

    减税降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风险高质量发展

    灵活用工平台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的法理检视

    史乐乐胡邵峰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灵活用工平台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对传统税收征管提出了挑战.现行税法缺乏对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完整的制度构建,而灵活用工的多重主体、多重支付的特点也需要税收征管的有效回应.为此,本文认为,应当在现行税法中提炼出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的构成要件,并基于功能适当原则对支付决定主体和实施主体进行分析以明确扣缴责任主体,在此基础上,从行政助手的角度对扣缴义务人合理分配其在收入定性上的权利和义务.

    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平台经济灵活用工

    现状与展望:沪渝房产税试点效果研究

    李永刚李灿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梳理来研究沪渝房产税的试点效果.本研究发现,现有试点效果主要集中在财政收入、房产资源配置、房价调控和收入调节四个方面.沪渝试点方案相对温和,财政收入功能较弱.沪渝试点通过增加房产持有成本影响供求,进而影响房产资源配置.沪渝试点可以调控房价,但作用可能不显著.沪渝试点缩小了收入差距,但拘泥于研究视角,也有相反的研究结论.展望未来,本文认为后续研究可能聚焦在沪渝试点效果定量研究、试点经验借鉴和房产税立法改革三个层面.

    房产税试点沪渝两市研究现状研究展望

    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兼论服务业"成本病"的治愈

    赵伶聪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已出现服务业"成本病","病因"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抬高了服务业的成本投入,造成经济增速放缓.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契机.本文先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机制,然后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同时,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间接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数字经济劳动生产率服务业"成本病"

    数字平台与贸易成本

    郭慧彭浪川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促进地区间贸易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国际贸易领域早期的理论模型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为分析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提供了理论框架.近年来,随着数字平台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数字平台的发展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且随着准随机实验和田野实验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相关方法研究数字平台对贸易影响的问题,探讨各类实际的数字平台能否促进地区间的贸易,以期带来福利收益.本文分别选取了针对不同数字平台的三项准随机实验进行介绍.

    数字平台国际贸易贸易成本福利效应

    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

    胡士磊石晶晶陈俊安
    5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在数字化和老龄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实证考察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融入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主观阶层认同.机制分析发现,数字获得感和社会网络在数字融入影响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发现,数字融入对于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在性别、户籍和区域方面表现出异质性.据此,本文提出了努力构建数字包容社会和老年友好型智慧社会、实施积极老龄化等建议.

    数字融入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数字获得感社会网络

    从个人理性到社会责任:经济博弈论中的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塑造

    熊琦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充分论述了选题的重要性和背景,展示了思政要素与经济博弈理论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在经济博弈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三种思路:一是强调公平与公正;二是强调合作与共赢;三是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并基于经济博弈中经典的囚徒困境案例,通过与福建特色思政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决策对社会的影响,教育学生在经济决策中考虑到社会责任,将个体行为与公共利益相协调.希望通过经济博弈论的教学,促进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塑造,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政修养.

    经济博弈论集体利益社会责任福建特色思政元素

    教学创新赋能新质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创新实践为例

    刘晓伟韩立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因地制宜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创新是探索培养新质人才的重要路径.本轮课程教学创新以建立新质课程为最终目标,开展了以搭建"大课堂"、引导"大转变"、依托"大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创新实践.具体通过构建专题—主题—问题相贯通的"大课堂"、主动—互动—生动相融合的"大转变"、智慧化教学创新平台-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共学共享名校"大平台"等三个模块来全面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堵点问题,强化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提高了育人效果,实现了价值塑造与综合能力的双提升,育人成效显著,示范效应突出.

    新质生产力新质人才模式转变创新实践

    诺斯与费孝通关于制度缘起的隔空对话——比较North(1991)与《江村经济》

    杨子砚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比较North(1991)和费孝通《江村经济》两部文献,展示了中西方学者在"制度缘起"这一研究主题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费孝通《江村经济》中人类学对各类市场的观察与制度描述,一一印证了 North(1991)提出的随着贸易从本地贸易,逐步发展到区域贸易,乃至世界贸易的过程中,为更好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现代经济制度不断涌现,而这些制度的出现又改革了劳动力分工和社会结构,最终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这一对比也体现出人类是一个共同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都在对同一个重要命题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并得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制度缘起江村经济诺斯费孝通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