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资料译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资料译丛
经济资料译丛

张馨

季刊

ascxmu@xmu.edu.cn

0592-2184435

361005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B座115室

经济资料译丛/Jour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From Foreign Literatures of Economic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获准正式公开发行于1981年。办刊的宗旨是:根据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高等院校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有选择地将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在国外经济、管理类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高等院校的师生、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外经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供他们在教学、科研、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以及策划企业发展规划时参考、借鉴。所以,《译丛》是一份经济管理类的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引领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黄爱东黄梦竹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厦门经济特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厦门经济特区创建初期的1985年,习近平同志调到厦门市任职,他亲自主持编制《1985年-2000 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加强对台联系,促进祖国统一"和"逐步实施自由港政策,建设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这两个基本战略目标,形成了创造性的发展思路.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来厦门调查研究,针对厦门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又进一步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以"四个结合"为核心内容,创新了发展理念,为破解厦门经济特区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由此进入快车道.2021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贺信进一步昭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厦门经济特区承担着"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区"的双重任务.为此,厦门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型高水平开放,建设好自由贸易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后推出一批基础性开放性改革新举措,形成了许多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

    财政压力与企业污染——基于取消农业税改革的实证研究

    赵书宁杨帅政池耀先
    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检验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环保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07年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以取消农业税改革为政策冲击,通过连续型DID实证检验了财政压力对企业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消农业税改革引起的财政冲击会显著提高城市的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机制分析后发现,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不仅会放松环境管制,还会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和引入污染密集型企业来扩大工业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污染的来源做出了解释.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央在加大对地方政府行为监督管理的同时,也要切实提高财政扶持力度,从财力源头上解决地方对污染企业的过度依赖问题.

    取消农业税改革财政压力环境管制工业污染排放

    推进县级地区创新信用体系建设路径思考

    王岚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回顾了浙江省在"十三五"时期开展的"信用县"创建工作,并结合新时期的要求,探讨了县级地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路径.从夯实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构建精准信用监管体系、健全市场畅通的信用保障机制以及探索各类创新信用应用等方面出发,旨在提升县级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信用县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监管信用应用

    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

    张一帆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分布,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就业技能结构间的关系,为优化就业技能结构和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参考.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省(除港澳台及西藏)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对就业技能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应继续促进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辐射范围.

    数字普惠金融空间溢出效应就业

    碳税与碳市场协同的国际经验借鉴

    林璊
    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各国应用于碳减排最主要的两种制度手段.本课题旨在从国外施行碳减排政策的先行经验中,找寻思路与方法,为我国碳税政策与碳市场协同提供参考.在国际经验部分,本课题分析了以欧盟国家、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以南非、印尼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碳税制度,从中获取了碳税与碳市场协同的有益经验,并基于CGE模型进行情景模拟,比较了不同税率下的碳税制度对我国碳减排效果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为我国碳税与碳市场协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碳减排碳税国际经验CGE模型

    碳税

    孟祥旭
    5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论在工业化经济体,还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人们对通过使用碳税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愈发感兴趣.许多国家已将包括碳税在内的碳定价视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规定的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然而,政策制定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正在尝试澄清几个问题,尤其是碳税对经济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同家庭中的分布,碳税的设计架构,碳税对碳密集型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碳税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其他政策工具的比较.本文旨在通过综合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引入碳税概念以来的所有文献,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见解.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碳税碳减排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协调

    《国际经济学》线上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陈媛韩然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包括课堂直面讲授,课后资料查阅,社会实践调研,学生互动演讲,论文梳理撰写等.而"疫情"期间,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物理距离的空间隔离,已经不能满足"教"和"学"的需求,线上教学便成为教学依赖的重要手段.构建综合完整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和在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本文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科核心课程《国际经济学》在线授课实际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线上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和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线上教学混合教学教学评价质量评价

    《国际金融》课程趣味性探索

    郭飞刘学武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金融》课程理论性较强,与现实生活相差较大,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三个角度探索《国际金融》课程的趣味性:《国际金融》课程对于未来不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其实用性意义在哪里;《国际金融》课程的趣味性如何开拓;《国际金融》课程如何帮助解决中国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趣味性

    经世济民:金融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李牧辰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学科的教学要求能够培养出担当时代使命的尖端人才,供给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因而必须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以课程思政塑造接班之人,为金融强国战略输送金融之材.本文从经世济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金融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要点和难点,认为金融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真实世界、注重思维培养,通过运用中国金融理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以问题导向牵引课程思政,讲好中国故事.

    金融学科课程思政经世济民

    面向经管专业学生的《经济法律通论》课程思政实践

    刘淑萍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面向经管专业学生开展《经济法律通论》课程思政时,我们遇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打破传统学科间的隔离实现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融合,防范经管意识和法律意识两张皮的现象;二是如何将学生碎片化的法律知识转化成具有思辨能力的经济法律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为心中保持法律价值、手中掌握法律规则、具有服务地方能力的经管人才.基于此,课程按照"经济法学知识体系-经济法律问题解决技能-法律价值培养"递进式课程目标,从知识中靶向挖掘思政要素,把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写入大纲、编入教案、嵌入资源,运用思政教育全程融入的"理论—案例—实践"三环驱动的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具有法律意识、经济法律思维和心中保持法律价值、手中掌握法律规则、具有服务地方能力的经管人才.

    递进式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三环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