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机六件等应力三点弯曲疲劳试验机的研制

    严庆光冯梓轩李湘吉王瑛玮...
    2013-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一机一件弯曲疲劳试验机效率不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一机六件等应力三点弯曲疲劳试验机,用于检测H13钢的疲劳寿命.首先,通过压力机对试样施加载荷,并利用力传感器实时检测载荷是否超过许用值.当载荷超过许用值时,控制器立即撤销该试样上的载荷,而不影响其他试样进行疲劳试验.同时压力机继续加载,直到所有试样断裂,试验结束.该种疲劳试验机能同时对6个试样进行疲劳试验,提高了试验效率.

    材料科学与工程弯曲疲劳试验一机多件等应力三点弯曲H13钢上位机

    SCR生产线结晶腔铜液凝固行为及质量控制

    姬会爽彭艳刘洋杨彦博...
    2021-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现场生产实践经验,研究了SCR连铸连轧生产线连铸系统结晶腔内铜液凝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浇铸温度、拉坯速度、乙炔流量、冷却水控制等各铸造工艺参数对铜液凝固行为的影响机理(铜液温度场流场及凝固结晶行为),并分析了铸坯组织缺陷形成原因(浇铸温度、拉坯速度、冷却水流量等波动大),提出了铸坯质量工艺优化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对解析SCR生产线以提高铜杆品质具有借鉴意义.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连铸连轧铜铸坯凝固行为工艺优化

    城市公交车辆驻站时间特征分析及预测

    杨世军裴玉龙潘恒彦程国柱...
    2031-2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分析公交车辆的驻站时间特征,并对其进行预测,本文对公交车辆驻站过程中的时间构成进行分析,引入了驻站服务时间的概念,用于量化车辆驻站过程中乘客上、下车的时长.根据人工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上车时间与下车时间是驻站服务时间与驻站时间的影响因素;与下车时间相比,上车时间与驻站服务时间、驻站时间的相关性更强,且两者的最大值与驻站服务时间、驻站时间的相关性最强.分析了车内拥挤状态对乘客上车时间、下车时间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乘客的付费方式、年龄、负重情况对上车时间的影响.引入车辆停靠偏离距离的概念,分析了驻站过程中车辆停靠偏离程度、上车人数对上车延误损失时间的影响,以及车辆待启时长对出站启步延误损失时间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构建了具有8个输入层的BP神经网络的驻站时间预测模型,模型的训练结果和预测结果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15和0.955,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城市交通公交车辆驻站时间延误损失时间驻站服务时间BP神经网络驻站时间预测

    多式轨道交通网络的耦合协调度

    薛锋何传磊黄倩罗建...
    2040-2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式轨道交通子网络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计算其拓扑指标值及耦合协调度,构建了多式复合网络拓扑模型.分析了复合网络的拓扑指标值变化,提出了结合网络规模、拓扑结构、鲁棒性、运输能力、换乘比例和功能造价等因素的多式轨道交通网络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并运用重庆2019年10月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 表明:复合后的网络具有更大的平均度、更小的最短路径长度,这一时期复合网络的耦合度为0.988,协调度为0.678,耦合程度较高,协调程度一般;4个子系统各指标下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数值上差异较大,但都随着系统数量的增多,整体的耦合性和协调性大多呈下降趋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多式轨道交通网络复杂网络拓扑结构评价指标耦合协调度

    基于运行轨迹的网联混合车流速度协调控制

    贾彦峰曲大义林璐姚荣涵...
    2051-2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车辆走走停停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运行轨迹的单车道速度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利用路测交通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对下游车辆簇中的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轨迹进行偏移和修正,以预测尾车人工驾驶车辆(HV)的运行轨迹.然后,对上游车辆簇CAV的速度分布进行规划,使上游CAV车辆簇能以更合理平滑的速度逐渐合并到下游车流.最后,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CAV渗透率为0%~25%、瓶颈开始的位置为575~975 m时,渗透率越高、瓶颈开始位置越远以及CAV所选用的速度引导曲线越平滑,对速度振荡的抑制程度就越强,同时证明了速度协调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交通流的波动,提高驾驶员舒适性和车辆队列整体通行效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网联混合车流轨迹预测速度协调数值仿真

    求解U型装配线平衡的改进启发式算法

    焦玉玲李琳李津徐彬杰...
    2061-2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假设条件下建立单U型装配线第一类平衡规划模型,根据表达产品作业优先关系的邻接矩阵特征,确定入口和出口候选作业集合,依据综合阶位值大小依次选择分配作业,求解单U型装配线平衡问题.结合小算例,详细说明了改进启发式算法的求解过程并编程计算,运用改进启发式算法程序计算了32个经典算例,将计算结果和评价指标分别与启发式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改进启发式算法有效,且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稳定.

    工业工程U型装配线平衡改进启发式算法邻接矩阵

    悬索桥主索鞍承载力影响因素及结构优化

    钟昌均王忠彬柳晨阳
    2068-2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主索鞍安全性与经济性间的矛盾,对主索鞍极限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索桥主索鞍结构设计参数进行归纳和总结,利用Autodesk Inventor软件建立了参数化几何模型,导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进行大量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主索鞍承载力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并对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结果 表明:原设计索鞍的极限承载力为设计荷载的3倍,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铸钢材料强度对主索鞍承载力有很大影响,而容器钢材料强度对主索鞍承载力的影响很小;横肋厚度及数量对索鞍承载力有很大影响,鞍槽侧壁厚度、是否设置横肋的纵向加劲肋以及腹板厚度对索鞍承载力的影响较小;随着索鞍横向尺寸的减小,索鞍横向刚度和极限承载力也随之下降;优化后的索鞍其极限承载力降低了10%,但用钢量降低了20%.

    桥梁工程主索鞍极限承载力参数分析结构优化

    干湿循环下粗粒土回弹模量演变规律及模型预估和修正

    冉武平陈慧敏李玲冯立群...
    2079-2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动三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应力加载路径和干湿循环次数下粗粒土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多种预估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统计回归,最终确定Ni模型为粗粒土模量预估模型,并提出了干湿循环修正系数及拟合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回弹模量随含水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含水量为4%时对应的回弹模量值最大;当偏应力一定时,围压与回弹模量呈正相关,当围压一定时,偏应力与回弹模量呈负相关;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回弹模量整体呈衰减趋势,且在干湿循环次数N=1、2时衰减幅度最大,N=3、4时衰减幅度减小,当N>4时回弹模量趋于稳定.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粗粒土路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道路工程粗粒土干湿循环修正系数模量预估

    基于弹性波传播和谱单元法的桁架结构损伤检测

    刘福寿魏琦徐文婷谭国金...
    2087-2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及时地对桁架结构在长期服役后出现的构件和节点损伤进行检测,本文考虑了损伤引起的节点刚度下降,采用六自由度方向的线性弹簧模拟损伤后的节点,基于谱单元法建立了带有节点损伤的桁架结构动力学模型.对桁架结构施加窄带脉冲激励以激发结构内高频弹性波的传播,采用数值Laplace逆变换方法获取结构的时域响应.结果 表明,弹性波在通过两端含有受损节点的构件时,其传播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导致桁架节点位移幅值的改变和首波到达节点时间的延迟,通过分析节点损伤引起的弹性波在桁架中传播的变化情况,可以实现桁架结构的损伤检测.

    结构工程桁架结构弹性波传播谱单元法损伤检测

    胶合竹板-钢管约束收尘石粉混凝土柱的偏压性能

    周靖黎亚军赵卫锋罗宗健...
    2096-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胶合竹板-钢管复合约束收尘石粉混凝土柱(BSDCC)构型,可集成开发利用工业固废物和竹材资源.对12根BSDCC试件进行了偏心抗压试验,从试件的表观破损全过程、薄壁钢管的失效形态、载荷-位移曲线以及各基体的应变发展规律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破坏机理.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BSDCC偏心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BSDCC的偏心抗压破坏形态主要为柱身中部横向约束拉杆之间的胶合竹板开胶剥离破坏和胶合竹板材料局部压屈破坏,其极限载荷不仅与偏心距、长细比、截面积和含钢率相关,而且受约束拉杆间距比的影响明显;钢管内填充低强度的收尘石粉混凝土可有效改变试件的极限破坏模式,提高极限承载力;与胶合竹板-薄壁钢管空芯柱的极限压应力相比,BSDCC的极限压应力平均提高了25%.

    土木工程胶合竹板薄壁钢管组合柱偏心抗压极限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