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成环境对交通小区地铁通勤客流的异质性影响

    马书红廖国美黄岩张俊杰...
    1913-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拟合建成环境变量与地铁客流的关系,并分析建成环境显著变量对地铁客流的异质性影响.采用西安市地铁1、2、3号线63个站点共5个工作日的客流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将客流数据与交通小区匹配,在传统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构建GWR模型,考虑人均GDP、土地利用混合度、停车场密度、交叉口密度、地铁出入口密度等对交通小区地铁客流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GWR模型能有效刻画交通小区地铁通勤客流与建成环境变量互动关系的空间非平稳性及影响尺度,其结果优于传统最小二乘法;同时,分析发现人均GDP、土地利用混合度、交叉口密度、地铁出入口密度4个变量对交通小区地铁客流的影响显著;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地铁通勤客流的吸引远远大于地铁出入口密度,且在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和均衡度较低的交通小区表现更明显.

    城市交通建成环境通勤出行地铁客流GWR模型

    超高速公路车路协同路侧单元感知融合方法

    何永明权聪魏堃冯佳...
    1923-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超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验证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在超高速公路的可行性,从车路协同中路侧感知单元入手,利用PreScan建立了多传感器感知融合系统模型.该模型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方法,通过了解多传感器融合方法的种类和架构,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采取混合式多传感器信息数据融合作为整体架构,采用后端式融合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式.该方法提高了超高速公路上传感器对目标距离和速度探测的精度,对Camera距离和速度的提升最大可分别达到7.2%和36.8%.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路侧单元检测能力,验证了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在超高速公路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融合算法超高速公路路侧感知车路协同

    基于避险脱离的自动驾驶路测安全影响因素

    涂辉招鹿畅陆淼嘉李浩...
    1935-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自动驾驶路测避险脱离率来表征自动驾驶路测风险.首先基于大量自动驾驶路测实测数据,采用LSTM方法辨识自动驾驶路测避险脱离,并基于Tobit模型分析车道宽度、天气等动静态因素对路测避险脱离率的影响,由此建立基于避险脱离的自动驾驶路测安全模型.本文安全模型从更为积极主动的角度来规避自动驾驶路测事故,保障自动驾驶路测安全有序地进行.

    交通运输工程自动驾驶路测避险脱离安全影响因素Tobit模型

    盐渍土环境下纤维锂渣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

    张广泰周乘孝刘诗拓
    1944-1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PLiC)柱在盐渍土环境下的抗震性能,对6根试验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得到四折线骨架曲线,并在众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考虑纤维和锂渣的作用,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各特征点修正系数计算公式.结合侵蚀时间的影响,引入刚度退化指数μ和损伤因子D,采用适用于PLiC柱承载力衰减、刚度退化的滞回规则,建立了盐渍土环境作用下的PLiC柱力-位移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加入聚丙烯纤维和锂渣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延性等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由本文恢复力模型得到的骨架曲线、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良好,可为盐渍土环境下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柱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提供参考.

    结构工程盐渍土环境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滞回规则恢复力模型

    钢混组合梁栓钉锈胀下混凝土板开裂行为数值分析

    肖林魏欢博卫星康志锐...
    1958-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腐蚀环境中钢-混组合梁栓钉锈胀引发的混凝土板开裂行为,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混凝土板塑性损伤模型.采用环向均匀位移模拟栓钉锈胀作用,选用基于牵引力-分离法则(Traction-separation law)的粘聚区模型模拟混凝土开裂,计算分析3种不同约束边界、4种不同栓钉间距及4种栓钉直径条件下,混凝土板锈胀应力分布及开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边界约束的增加,栓钉需要更大的腐蚀深度才会引起混凝土板开裂.栓钉横向间距从50 cm增加到80 cm,使混凝土边缘开裂需要锈蚀深度增加到1.59倍.栓钉直径从16 mm增加到25 mm,使混凝土边缘开裂需要锈蚀深度减小到0.87倍.

    桥梁工程栓钉连接件锈胀混凝土板开裂数值分析

    多温度条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阈值

    罗蓉梁宇牛茏昌黄婷婷...
    1966-1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与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发生,以表面能理论为基础、全国六大区域主要城市月平均气温为依据,结合表面能试验和宏观水稳定性试验两种评价方法来准确评价多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首先,测试-20~50℃区间内原材料表面能,确定各温度条件下黏附性评价指标ER值;选用 4种沥青混合料进行-20℃的 5次冻融循环劈裂试验、10℃和30℃的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50℃的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并借助以上3种宏观试验指标及其技术要求,依次确定对应于各温度点的指标ER阈值.试验结果表明:在-20、10、30、50℃条件下,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指标ER阈值分别为0.992、1.693、0.994和0.512;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指标ER阈值分别为1.562、1.944、1.144和0.512.进而以多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阈值为基础,建立基质沥青混合料阈值与温度的关系模型为 y=-0.0006x2+0.0097x+1.4726;改性沥青混合料阈值与温度的关系模型为y=-0.0006x2+0.0004x+1.8341,其中x为温度,y为对应温度条件下的指标阈值.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表面能阈值温度

    SiO2气凝胶/反应性弹性体三元共聚物/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与改性机理

    高英力谷小磊廖美捷胡新浪...
    1978-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反应性弹性体三元共聚物(RET)、多聚磷酸(PPA)和SiO2气凝胶(SG)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首先利用三大指标试验确定3种改性剂掺量;通过DSR、BBR、MSCR试验分析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及抗永久变形性能;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试验、荧光显微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沥青改性机理和微观特性.结果表明:RET、PPA和SG的掺入提升了沥青高、低温性能.相比于原样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复数剪切模量提升了170%;-12℃时,蠕变劲度减小35 MPa,蠕变速率加快21.3%.气凝胶与两种聚合物以物理共混为主,改性过程生成新的吸收峰,气凝胶改善了沥青界面的相容性,且改性剂颗粒分散均匀,提高了沥青路用性能.

    道路工程改性沥青流变性能改性机理反应性弹性体三元共聚物多聚磷酸SiO2气凝胶

    水-荷耦合作用下沥青桥面铺装层裂缝扩展分析

    崔亚宁司春棣凡涛涛王飞...
    1988-1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层裂缝在水-荷载作用下会进一步引发松散、坑槽等病害,为揭示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对既有裂缝扩展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沥青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面铺装层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现场动载试验,以桥梁动挠度及模态为指标验证有限元模型正确性.在桥面铺装层上面层底部预设纵向裂缝,通过分析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I和KII的变化规律研究水-荷耦合作用下桥面铺装层既有裂缝扩展对桥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应力强度因子KI的变化反映出动水压力作用会促进铺装层张拉型裂缝扩张,水的存在导致KI值增大约50%,动水压力越大扩展速度越快,动水压力对剪切型裂缝的扩展影响较小,应力强度因子KII变化不大,但由于水的存在使得应力强度因子响应时间变长,因此,水会对桥面铺装层产生持续影响.

    道路工程桥面铺装层裂缝扩展水-荷载耦合应力强度因子

    曲线盾构隧道施工期地表位移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果林杨一凡徐浩栋罗桂军...
    1997-2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曲线盾构隧道施工期地表位移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盾构主动铰接机构的曲线隧道开挖力学模型,分别提出了盾构施工附加应力和地层损失所引起的地表位移计算方法.基于实际工程,开展了相应监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影响地表位移偏移的敏感度指标.结果表明:曲线段地表位移沿隧道开挖方向向隧道内侧偏移,计算方法所得曲线段地表最大位移值和偏移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敏感度分析发现,不平衡系数的敏感度最高,而在曲线超挖间隙因素中转弯半径和开挖半径敏感较高.建议曲线段施工应合理控制内外侧油缸推力差和超挖范围.

    盾构隧道地表位移计算方法曲线超挖间隙敏感度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公共建筑短期能耗预测模型

    朱国庆刘显成田从祥
    2009-2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公共建筑短期能耗预测的精度、泛化能力和鲁棒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公共建筑短期能耗预测模型.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作为公共建筑能耗特征提取器,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保留有价值的能耗历史数据,通过自主学习与自组织调整不同时序的输出,并引入灰色系统,减少所需样本数据数量和缩小误差.采用最小乘二法计算输出权值,获得长短期记忆网络下的预测值,将经反归一函数处理后的结果累减计算,得到建筑能耗短期预测值.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能耗预测能力优秀,可以有效地用于公共建筑能耗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灰色系统公共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反归一化函数记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