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孙秀云

月刊

1007-2853

jhxy@chinajournal.net.cn

0432-3083069

132022

吉林市承德街45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吉林化工学院主办的以化工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以及与其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兼顾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我院、我省乃至全国化工方面的科技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繁荣化工事业。本刊已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刊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响应面法的人参皂苷Rg5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壳聚糖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索

    成乐琴张仔豪陈洁朱小涵...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参皂苷Rg5是原人参二醇组皂苷(PPD)的转化产物,显示出良好的抗癌、消炎、改善记忆、抗糖尿病等药理活性。人参皂苷Rg5因其稳定性差,通常用比较温和的有机酸作催化剂制备,导致反应速率较慢、收率较低。为了提高人参皂苷Rg5的转化率和降低Rg5的分解,通过曲面响应法优化了高粘度壳聚糖辅助下的盐酸催化制备人参皂苷Rg5的工艺条件,并初步探索了壳聚糖的作用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人参皂苷Rg5的最佳工艺为酸浓度0。17 mol/L,高粘度壳聚糖用量20 mg,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100 min,此时Rg5的收率最高达到58。92%。对高粘度壳聚糖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壳聚糖先吸附氢质子,再通过氢质子吸附PPD皂苷,而且显示对强极性皂苷的吸附能力高于弱极性皂苷。高粘度壳聚糖的这种特性促使高粘度壳聚糖表面可以不断吸附极性较高的PPD皂苷,在其表面生成极性较弱的人参皂苷Rg5,再把生成的人参皂苷Rg5解析到有助于Rg5稳定的酸浓度较低的溶液中,形成吸附→转化→解析的循环,从而提高人参皂苷Rg5的收率和反应速率。

    人参皂苷Rg5壳聚糖制备优化作用机制

    参玫五味颗粒剂制备工艺及体外活性研究

    徐镜惠王晓林钟方丽陈浩...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参玫五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活性。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参玫五味总皂苷提取工艺及颗粒剂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参玫五味总皂苷含量;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考察了总皂苷的体外活性。参玫五味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7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10(g/mL),80 ℃提取时间2次,每次2。5 h,在此条件下,参玫五味总皂苷的提取率为7。36 mg/g。参玫五味颗粒剂最佳制备工艺:浸膏粉与稀释剂质量比为1∶1(g/g),稀释剂中乳糖与糊精的质量比为2∶1(g/g),三氯蔗糖为矫味剂,润湿剂为85%乙醇溶液。体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参玫五味总皂苷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为参玫五味颗粒剂在保健食品方向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参玫五味颗粒剂提取工艺制剂工艺体外活性

    吗啉脱氨过程塔顶压力选择控制系统设计

    宋楠赵黎明杨莹曹玉波...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吗啉脱氨精馏过程塔顶压力控制问题,基于西门子S7-300 PLC,设计了塔顶压力选择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通过冷凝水流量控制塔顶压力,当回流罐内不凝气累积过多导致冷凝液的压力调节功能失效时,切换到放空控制回路排出不凝气,继而恢复冷凝液对压力的调节能力。经离线仿真测试,投入自动控制后,控制程序能够较好地满足预定的控制要求并按照限定的参数条件进行控制器切换,对现场实际工程改造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选择控制精馏塔PIDSTEP7

    基于24Model的受限空间事故行为致因分析

    祝冠军付净李亚志刘耀辉...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预防化工行业受限空间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基于化工行业受限空间事故统计数据,明确事故发生规律。应用24Model系统探究"4·15"重大着火中毒事故致因要素,并深入挖掘要素间的内在关联,计算各致因要素总输入输出度,由此明确预防措施的优先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化工行业受限空间事故发生数呈平稳变化趋势,事故级别多为较大事故(占比65。6%),主要事故类型为中毒和窒息事故(占比59。1%)。在"4·15"重大着火中毒事故致因要素中,车间地下室不正确存放LMZ冷媒增效剂总输入输出度最大(CB1=0。44),具有预控的优先级别。研究结果为化工行业受限空间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及策略参考。

    化工行业受限空间24Model事故致因关联路径

    热压制备SiC/Si3N4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解玉鹏周新龙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热压烧结制备SiC/Si3N4陶瓷复合材料,研究温度和压力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料质量配比Si3N4:SiC:CaF2=6:4:1,在1 400 ℃、25 MPa烧结压力下材料的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为66。7 MPa,体积密度为2。2 g/cm3,气孔率达到29。01%。随着温度的上升,材料的性能逐渐下降。在1 400 ℃时主晶相仍为β-Si3N4且含有少量SiC。(2)相同的质量配比时,在1 400 ℃烧结温度和45 MPa的烧结压力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为77。4 MPa,体积密度达到2。3 g/cm3,气孔率达到27。09%。从SEM图中可以观察到随着烧结压力的不断升高,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逐渐提高。

    烧结温度烧结压力致密度力学性能

    混联驱动上肢康复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王守鹏廖承业
    32-3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国内外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研究启发,依据人体上肢体结构以及运动形式,设计一款新型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该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混联驱动式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以实现人体坐姿态情况下进行上肢康复。首先,对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初步建模设计。其次,对初步建模进行运动仿真,观察初步建模设计是否能够进行相应康复动作。再根据初步建模模型对康复机器人进行细节结构设计,并且对机器人结构中采用的减速器和电机进行计算与选型。根据细节结构再对康复机器人进行运动仿真模拟康复训练的相关动作,验证康复机器人是否满足康复要求。最后,对康复机器人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康复机器人零件进行优化。

    机构建模结构设计运动仿真有限元分析

    基于多角度弯曲高压输流管道流固耦合分析

    张友军甘树坤吕雪飞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弯曲高压输流管道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为分析其输流特性,通过构建动力学模型,应用Solid-Works 软件建立定圆角多弯曲角度管道有限元模型,ANSYS的Workbench平台搭建Fluent模块和瞬态结构模块进行流固耦合,创建数据传输进行模态分析,进而研究高压流体流入管道后在弯道处对管壁的冲击力大小、应力、应变的数值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角度输流管道对管壁的影响不同,从而为工程实践合理规避管道压力的危害提供理论参考。

    弯曲高压输流管道流固耦合应力应变

    多因素影响下的S型管道冲刷腐蚀速率分析

    马忠贞张友军吕雪飞甘树坤...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S型管道应用于输运过程中的复杂地形,在上下游弯头处,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刷腐蚀,造成安全隐患。为分析其腐蚀影响因素,建立S型管道腐蚀模型,采用ANSYS的Workbench平台搭建Fluent模块对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腐蚀模型进行研究,创建数据传输,进而研究流体在流入弯管后各因素与冲蚀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S型管道冲刷腐蚀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下游弯头处的冲刷腐蚀更为明显。适当减小颗粒物直径、颗粒物质量流量,增大管径和弯径比可以减缓腐蚀及减小腐蚀区域。研究可为管道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DPMS型管冲刷腐蚀腐蚀速率数值模拟

    基于改进YOLOv5s的仓储货物检测算法研究

    王影王晨贾永涛刘麒...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仓储货物分类速度慢、易出错、灵活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货物检测算法,对仓储货物进行预分类。首先,根据仓储货物的外形特征,将其分为包装箱与包装袋两大类,形成训练数据集;其次,将骨干网络更换为具有更小模型尺寸的MobileNetV3,加快推理;再次,添加SE注意力机制模块,旨在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最后,结合α_CIoU损失函数,增强模型的灵活度。通过实验验证,改进后的算法相较于原始算法在精确率(Precision,P)、平均类别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帧率(Frames per second,FPS)三方面分别提升2。1%、0。5%和10。6%,能够高效地完成对仓储货物的预分类工作。

    YOLOv5s仓储货物检测算法预分类

    基于DBO-BP的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方法

    刘麒谭丁诚刘振刚王影...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DBO-BP与离线前馈校正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研究。通过使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获取工业机器人的位姿样本,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误差预测模型,应用DBO优化算法改善了局部最优现象,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收敛性和鲁棒性。经过离线前馈补偿处理后,降低了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大幅提高了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为工业机器人的精准定位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工业机器人BP神经网络DBO算法绝对定位精度误差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