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农业科学
东北农业科学

张世忠

双月刊

1003-8701

jlnykx@cjaas.com

0431-87063151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彩宇大街1363号

东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技术刊物。主要刊登作物育种、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畜牧兽医、果树园艺等专业的科学论著、试验研究报告、推广技术、农业科研动态及国外农业考察报告等。刊载文章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取材真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计量标准,编排规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外玉米杂交种在我国育种中的应用

    代秀云王薪淇吴凤新周小辉...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玉米杂交种或商品玉米用于试验和应用,部分研究人员采用选育二环系的方法或以其为素材构建选系基础材料培育了大批玉米自交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国外玉米杂交种在我国育种中的应用及应用途径、应用成就进行了阐述.

    玉米国外杂交种育种应用

    不同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叶旭波冶会锋马童杰代晓华...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宁粳47号和宁粳43号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保墒旱条播、保墒旱穴播以及播后上水3种旱直播方式,研究不同旱直播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在不同旱直播方式下根系形态变化具有一致性.苗期与灌浆期,保墒旱条播方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干重均大于保墒旱穴播与播后上水方式;孕穗期,保墒旱穴播方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干重均大于保墒旱条播与播后上水方式;播后上水方式在不同生育时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为最小.保墒旱条播与保墒旱穴播方式根直径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出下降趋势,播后上水方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育中后期,播后上水方式根直径均大于保墒旱条播与保墒旱穴播方式.不同处理间宁粳47号保墒旱穴播方式产量最高;宁粳43号播后上水方式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孕穗期宁粳47号根长、根体积及根干重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呈正相关;孕穗期宁粳43号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与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灌浆期呈正相关.

    水稻旱直播根系形态产量

    绿豆AsA-GSH循环对初花期低温的响应及烯效唑的缓解效应分析

    项洪涛李琬王雪扬王德明...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初花期低温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处理对绿豆(Vigna radiata L.)叶片AsA-GSH循环和产量的影响,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绿豆始花期预喷施S3307,并进行低温(平均12 ℃)连续5 d的处理,对绿豆叶片活性氧类物质(ROS)积累量、AsA-GSH循环物质的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绿豆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期低温引起绿豆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有所增加,低温处理1~5d导致绿丰5号单株产量下降14.87%~48.14%、绿丰2号单株产量下降20.60%~56.18%.低温条件下,预喷施S3307能有效增加绿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H2O2、MDA含量,显著提高AsA、氧化型抗坏血酸(DHA)、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喷施S3307,正常温度条件下,绿丰5号和绿丰2号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70%和7.87%;低温条件下处理1~5 d,绿丰5号单株产量提高5.11%~12.54%、绿丰2号单株产量提高6.30%~32.91%.初花期低温影响绿豆叶片活性氧物质积累、AsA-GSH循环、渗透调节等生理功能;预喷施S3307可有效缓解冷害对绿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绿豆抗低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绿豆烯效唑(S3307)低温AsA-GSH循环产量

    纤用工业大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张雪解林昊韩祉君魏尊苗...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工业大麻节本增效、保护黑土地,开展本项研究,对工业大麻品种、密度、施肥采用正交随机区组设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庆麻1号品种产量最高的组合为处理6:密度500株/m2,施肥量700 kg/hm2,干茎公顷产量9 916.67 kg;吉麻1号最佳组合为处理2:密度400株/m2,施肥量600 kg/hm2,干茎公顷产量9 944.44 kg;火麻1号最佳组合为处理3:密度400株/m2,施肥量700 kg/hm2,干茎公顷产量8 916.67 kg.为了达到节肥、节种的目的,经济效益较好的为处理2:密度400株/m2,施肥量600 kg/hm2.

    工业大麻高产栽培技术

    堆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春光岳玉兰马襄鸿武俊男...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猪粪与玉米秸秆为原材料进行好氧堆肥,探究堆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田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两个堆肥施用量处理,分别为12 500 kg/hm2和25 000 kg/hm2.设置四个化肥减量处理,减施比例分别为0%、10%、20%、30%.在玉米完熟期考察玉米产量及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并测定玉米籽粒的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堆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及籽粒品质.其中,堆肥用量1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时,玉米产量最高,各项品质指标最优,玉米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分别较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 3.86%、11.16%、14.62%、18.02%、16.04%、12.91%.

    春玉米堆肥减施化肥产量品质

    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及腐熟剂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胡慧影马传芳李沐恺郭伟...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肥减量配施腐植酸及腐熟剂是缓解土壤肥力下降、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设置1/2全量化肥(1/2CF)、3/4全量化肥(3/4CF)和全量化肥(CF)分别配施0 mg/kg腐植酸(HA0)、250 mg/kg腐植酸(HA250)、500 mg/kg腐植酸(HA500)和0 mg/kg腐熟剂(V0)、100 mg/kg腐熟剂(V100)处理,研究其对拔节期和抽雄期玉米植株干重与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松嫩平原草甸黑土区玉米化学肥料减施技术模式建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拔节期(CF+V0HA250)和(1/2CF+V100HA0)处理单株干重较其他处理增加13.4%~220.1%和13.2%~94.4%;抽雄期(CF+V0HA250)处理和(3/4CF+V100HA0)处理单株干重较其他处理增加27.9%~181.0%和11.5%~82.2%.拔节期(CF+V0HA0)、(3/4CF+V0HA250)、(CF+V100HA500)处理的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对较高;抽雄期(1/2CF+V0HA250)处理植株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F+V100HA500)处理植株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4CF+V100HA0)处理植株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CF+V0HA250)和(1/2CF+V100HA0)的施肥方法可以为松嫩平原草甸黑土区玉米化肥施用提供用量参考和技术指导.

    化肥腐熟剂腐植酸养分吸收玉米

    前胡等中草药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孙玲姜兆远梁卫孙辉...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前胡水提液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方式的最佳组合筛选试验,以及前胡与陈皮、金银花等12种常见中草药浓度为5 000 mg/L的水提液混合施药对稻瘟病抗性的诱导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 500 mg/L的前胡水提液浸种,再用浓度为5 000 mg/L的前胡水提液喷施可对水稻稻瘟病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有9种中草药与前胡互作产生协同作用.前胡+陈皮混剂诱导效果最好,虽然与8%好米得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药效持久性与8%好米得无明显差异,药效可持续35 d左右.

    中草药诱导抗性稻瘟病前胡

    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周聪陈未李江叶刘丽珠...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氟磺胺草醚施用后大豆苗期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变化,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除草剂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大豆(苏1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剂量氟磺胺草醚施用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施用剂量达到或超过225 g a.i./hm2时显著抑制大豆苗期根系生长,促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上升.氟磺胺草醚施用剂量超过450ga.i./hm2时会破坏大豆苗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大豆生物量下降.从叶绿素荧光成像看,氟磺胺草醚对大豆光合作用的药害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过量施用氟磺胺草醚会延缓大豆苗期整体的生长发育,破坏大豆苗期光合作用.

    氟磺胺草醚大豆酶活性叶绿素荧光

    羽毛针禾根部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及其酶活性检测

    刘玉凤马磊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是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优良的固沙植物,特殊的根鞘结构是其沙生适应性的重要表现.根鞘中的微生物是羽毛针禾根鞘形成和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中部两个地区的羽毛针禾的根部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36株细菌、15株真菌和13株放线菌.结果显示:羽毛针禾根部微生物中优势菌种占比依次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多为球状细菌.分离得到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有22株,具有淀粉酶活性的菌株有12株,同时具有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菌株有16株.羽毛针禾根鞘土壤中筛选出2株解磷菌.本研究对羽毛针禾根部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为固沙植物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羽毛针禾微生物酶活性根部土壤

    航天诱变紫花苜蓿新品系比较试验研究

    耿慧刘建于博洋郭兴玉...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中国苜蓿品种中缺少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丰产品种问题,以选育高产抗寒紫花苜蓿新品种为目标,2006年搭载实践8号育种专用卫星将3个品种的苜蓿种子进行太空诱变,选育出2个苜蓿新品系.于2017-2020年开展品系(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系(种)生态适应性、生育期、鲜干草产量、叶茎比、植株高度、种子产量、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品系1抗寒、高产,平均年干草产量17 038 kg/hm2,种子产量312 kg/hm2,符合育种目标.

    太空诱变苜蓿比较试验产量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