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张瑞林

双月刊

1672-1365

jltyxb@sina.com

0431-8526765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2476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为广大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专家提供广泛交流科研成果的信息平台,迅速及时反映体育科研动态、热点问题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孟云鹏王玉坤
    72-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校武术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存在缺乏科学的技术体系,无法覆盖教学全过程,"沉浸式"体验感不足;过度依赖传统教学经验,导致学习过程中体悟感受不足以及缺乏竞赛激励机制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数据场景的构建,实现武术教学的数据化、智能化和虚拟化,使整个教学建立在以数据为基础之上,以细化教学、远程教学、开放教学和竞赛教学的方式,破解高校武术传统教学中缺陷与重难点,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为高校武术教学发展开辟新路径。

    虚拟仿真技术高校武术教学数据

    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数字化评价的内在价值、阻滞因素与应对策略

    刘娟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数字化评价的内在价值、阻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背景在于传统体育教育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数字化评价在提升评价准确性和全面性方面的潜在优势。研究目的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改进评价方法,实现科学化、动态化和智慧化的评价体系。在方法上,本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处理学生体育活动数据,构建动态数据画像,并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技术提供个性化反馈。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评价显著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但同时也面临着大数据思维缺位、技术水平不足和算法伦理风险等多重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树立"以人为本"的大数据评价思维,完善数字化工作机制和跨校信息共享系统,加强隐私保护措施,健全评价人才培养机制。这些策略将有效提升数字化评价的实效,促进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体育核心素养数字化评价阻碍因素应对策略

    具身认知理论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周锦锐孙锋李真鹏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域,系统分析其内涵特征,阐释具身融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并探赜实践路径。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和资料分析法,探讨了具身认知理论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共促融合之路。研究认为,具身认知理论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有助于感知与身体的联结、认知与环境的依赖以及运动与情绪的迸发。价值层面,具身认知理论有助于学生培养坚韧品质,鼓舞爱国顽强勇气,树立尊重竞争意识,赓续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从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具身认知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身体和情感投入、广泛应用情景教学法、多维交互促进教学四个方面,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应用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身认知理论体育课程思政内涵特征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不同等级女子散打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郝思源解红兵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等级散打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之间的差异和规律,挖掘影响后手直拳击打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Codamotion和ME6000表面肌电系统,采集了 20名运动员(健将级10名,一级10名)的运动学和肌电数据。通过分析关节角度、角速度、出拳速度、肌肉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等指标,旨在探索影响击打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检测与表面肌电检测结果,研究表明:健将级运动员在出拳起始、结束和还原阶段的关键关节角度、角速度及出拳速度均优于一级运动员;此外,三角肌前束是后手直拳的主要做功肌肉,健将级运动员的躯干和下肢肌群贡献率更高。本研究揭示了后手直拳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为优化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了肩、膝、踝关节屈伸角度及肌肉协调性的重要性。

    散打女子散打后手直拳运动学三维动作捕捉表面肌电

    教练员领导行为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MASEM分析

    方俊辉程燕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焦虑、运动动机和训练满意感影响运动表现的纵向数据进行追踪和证实,系统综述5个变量间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Meta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纳人文献进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路径分析以及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焦虑、运动动机和训练满意感均可显著直接影响和预测运动员运动表现,但运动焦虑和运动动机所构成的单变量路径及链式路径出现了 3个部分遮掩效应和4个部分中介效应,这种现象抵消了一部分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表现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教练员应结合教训经验、项目差异、运动员个性特点等把控运动动机和运动焦虑等心理状态在一定区间,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满意感,抑制潜在负面影响,转化为运动表现的提高,实现运动心理科技服务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表现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运动动机运动焦虑训练满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