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冯伯阳

双月刊

1674-5442

jybjbok@sina.com

0431-85641602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95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College of the Arts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坚持“双百”方针,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文化艺术的主旨,重点探讨跨世纪的高等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把学报办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厚、质量上乘、富含学术价值的高品位艺术类综合学术刊物。读者对象:国内外艺术工作者、艺术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闽南红砖厝"适应性再利用"构建设计——以泉州石狮市永宁镇古厝为例

    刘雅培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南红砖厝是福建闽南区域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在海上丝绸之路交流贸易基础上,兼收并蓄融合多元地域文化特色,呈现艺商共融的审美思想.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助力下,闽南地区加大了对传统建筑群的保护力度,同时也积极推动传统民居的开发和利用.现以闽南泉州永宁镇遗留的红砖厝为改造设计对象,依据当代功能需求,依托智能软件技术,遵从历史文脉,重构其户型格局、建筑外观形制,融合南洋文化风格元素打造宜居舒适的住宅环境空间.设计方案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传统民居建造方式的变革,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兼容域外文化精髓,为闽南一带修复改造乡镇古厝开拓新途径.

    闽南红砖厝适应性再利用构建设计

    视觉感知理论下的博物馆动线设计策略

    宋益民刘佳乐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视觉感知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博物馆动线设计的策略,对视觉感知理论与博物馆动线设计的解读,建立二者链接关系,并分析视觉感知规律、要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博物馆动线的影响,总结梳理提出三项博物馆动线设计策略:强化视觉注意引导、优化视觉体验空间、提升视觉感知效果,将"观众视觉感知需求"与"动线视觉布局"整理成为一条连贯的视觉线路,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与参考,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对博物馆展品的理解.

    视觉感知理论博物馆动线设计注意力引导视觉体验

    数字乡村视域下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研究

    徐祥伍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适老化设计理念,提高数字乡村视域下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的适老化体验.通过对"未来乡村"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乡村留守老年群体认知行为及生活习性研究,并依此构建以自理、介助和介护老人为主的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的应用场景,借以提出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创新建设模式.从乡村老年用户感知与行为心理需求出发,探寻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设计的策略与可行性方法,设计出老有所医、老有所去、老有所乐的适老化场域环境,提高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体验,促进未来乡村老年用户生活品质的提升,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化建设新局面.

    未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乡村振兴

    数字媒体语境下动态电影海报的跨媒介叙事

    洪潇楠郑琦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媒介的创新应用为动态电影海报的叙事提供有力支撑,数字媒介的出现打破传统叙事壁垒,叙事元素的调度使叙事呈现更加完整,信息的传达使叙事解读更加沉浸,调动了信息传达者与接受者的有效互动,动态电影海报设计愈发成为电影宣传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立足于叙事学视角分析当代动态电影海报设计内涵,从叙事特征、叙事内容、叙事效果等多个维度探讨其价值,对动态电影海报的未来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海报设计动态电影海报叙事学跨媒介叙事

    皖东地方音乐融入高校《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实践研究

    周忠慈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东地方拥有丰富独特的音乐类型,如民间歌谣、戏曲等,它们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将皖东地方音乐合理融入高校《声乐艺术指导》课程,不仅能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还可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地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中,加强民歌搜集与研究、创新声乐艺术指导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教师师资培养等五个维度共同发力,能有效地实现地域资源在高校专业音乐课程中的融合.

    声乐艺术指导皖东地方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院校打击乐专业"五金"建设方略研究

    洪杰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音乐艺术大家族中,相较于键盘乐、管乐和弦乐而言,打击乐相对小众.自 20 世纪 60年代起,中国先后有多所音乐院校将打击乐设置为独立专业.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打击乐专业已涵盖民族打击乐、西洋打击乐、流行打击乐等多个方向,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打击乐人才.可以说,音乐院校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打击乐人才培养主阵地.如何在高等教育全面和深度改革中找到自身方向,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应正视当下学生综合素质不足、实践能力缺失、专业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树立起"五金"全新发展目标,即"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教材和金基地",以教学关键要素"小切口"全面推动专业的"大改革",带动新时期音乐院校打击乐专业迈上新台阶.

    打击乐专业"五金"建设

    融合深度学习技术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浩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技术以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以融合深度学习技术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阐述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分析深度学习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融合深度学习技术调整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要结合当下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要考虑深度学习技术本身的特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要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构建完善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数据驱动的人才培养策略,协同多方主体共助新质人才培养.

    深度学习技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106页

    新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大中小学教师微课、工作坊展示

    封3页

    新艺术课程标准背景下艺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向美而行·育见未来——艺术教育成果演出

    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