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曹铁

月刊

1000-9795

jmsjyxyxb@126.com

0454-6191326

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杏林路1877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uamjusi Education Institute
查看更多>>学术性刊物。以促进发展成人师范教育、普及九年制教育为主要目的,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两个结合"中探寻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

    成虹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凝结着根本经验,是规律性认识,也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持续推进"两个结合"必将坚持守正创新。在"两个结合"中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引,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守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坚持守正创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文化生命中坚持守正创新,在系统把握理论前提,不断厘清客观依据和掌握必要条件中坚持守正创新。

    "两个结合"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吉林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于影汪子楠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价值,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对于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认识不清、利用率低、方法匮乏等问题。本文通过加强当地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建设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使吉林省红色文化能够更完美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红色文化历代相传。

    吉林省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推动

    周鹏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下,可以使高校思政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场地,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并增强认同感。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且,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使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更趋成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能力

    高校"党建+思政"互融机制建设研究

    宋静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党建+思政"互融机制的有效实施,针对的是响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旨在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一机制的研究对于指导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履行其教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而围绕制度设计、实践操作和效果评估三个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创新方法与手段,建立有效的反馈与调整机制,不仅可为高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可为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开拓新视角,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党建思政互融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培育路径研究

    姚梦雪蔡钰萍宋美娜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的丰富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的文化场域、党性教育和实践活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党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认知、深度认同与自觉践行,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的教育资源和拓展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的实践范畴,帮助学生党员增强文化自觉、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党员培育实践路径

    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途径研究

    王攀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分析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

    刘玲王新维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重塑了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互动和教学方法,同时深刻影响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师生沟通方式。这种环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新挑战,包括价值观多元化、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思想动态以及价值观传播和接受的障碍。针对这些挑战,采取新媒体叙事策略、社交媒体影响力和意见领袖策略、利用互动媒体和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潘奕羽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促进智能思政建设的重要向度。数字赋能、智能互联是重构思政教育格局的技术抓手。智慧思政承载着思政开拓发展、动态调整及创新创造的新使命。结合智慧思政的应用原则及运行模式,能够帮助我们从主体性、渗透性、方向性等原则出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出科学、全面、切实有效的思政教育创新思路及路线,切实转变传统思政教育范式,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智慧思政人工智能思政教育创新

    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

    胡玲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团组织育人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青年文化自觉、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的基本内涵、逻辑理路和实践路径。以期给广大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共青团文化育人逻辑理路实践路径

    大学外语ESP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分析

    寇培宇马辉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课程思政"已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逐步推进。大学外语ESP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外语ESP《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其课程思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思政元素缺失、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偏差、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足等。基于《商务英语》课程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例分析其教学环节,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数字化教材建设、顶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测的实施路径,进而实现外语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法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