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剖学报
解剖学报

章静波

双月刊

0529-1356

jpxb@bjmu.edu.cn

010-8280296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解剖学报/Journal Acta Anatom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报创刊于1953年,是代表我国解剖学科发展水平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人类学、大体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细胞学各学科的创见性研究论著。并辟有“短篇报道”、“综述”、“研究通讯”、“新技术方法”、“书讯”、“书评”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机器学习转移性鼻咽癌关键特征基因的筛选及其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陆进陈云帆张浩轩黄学应...
    31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转移性鼻咽癌(mNPC)的关键特征基因,并分析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 首先,通过 GEO 数据库下载训练集 GSE103611 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其次,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器操作(LASSO)回归筛选DEGs中的预测基因,并利用预测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筛选特征基因。再次,进一步分析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从而判断关键特征基因。最后,利用反向验证集GSE1245 数据,对关键特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ROC进行验证。结果 共获得 136 个DEGs,其KEGG主要富集在细胞色素P450、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朊病毒疾病以及EB病毒感染等通路。GO主要富集在肽基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病毒基因表达以及B细胞和白细胞活化的负调节过程。22 种免疫细胞在鼻咽癌(NPC)和mNPC中的浸润程度差异不明显。LASSO回归最终得到 2 个mNPC的关键特征基因无精子蛋白 1 缺失(DAZ1)和酵母氨酸脱氢酶(SCCPDH),且两者与mNPC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显著相关(P<0。05)。在反向验证数据集中,DAZ1 和SCCPDH在非鼻咽癌(nNPC)和 NPC 组间的差异表达不显著(P>0。05),且两者 ROC 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6。结论 DAZ1 和SCCPDH是mNPC的关键特征基因,可作为mNPC及其免疫治疗的重要标志物。

    转移性鼻咽癌免疫细胞浸润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

    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陈冬冬楼金金黄燕燕周璐...
    319-326,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肝细胞癌(LIHC)预后模型。方法 在UCSC Xena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和正常组织样本数据。对 LIHC样本和癌旁/正常样本的基因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富集分析。使用TCGA队列中的肝癌样本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获得生存与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再采用LASSO Cox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基因风险预后模型。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用于外部验证。利用CellMiner数据库研究枢纽基因对常用抗肿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分解代谢相关。通过差异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获得25 个生存与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再基于LASSO Cox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获得 5 个枢纽基因(FYN、CSF3R、HLA-G、FOS和BIRC5),并构建列线图。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值分别为 0。739 和0。625。根据枢纽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选出 12 种抗肿瘤药物用于后续实验。结论 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LIHC患者的预后,为LIH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肝细胞癌免疫浸润列线图免疫检查点基因药敏试验富集分析Cox回归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征象的脊柱标本观察及影像学分析

    钟伟兴王志宏李俊桦廖立青...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治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脊柱非测量观察、X线检查和脊柱测量2具脊柱标本,并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结果 第 1 例标本为第 7 胸椎(T7)~第 3 腰椎(L3),全长 29。7 cm;第 2 例标本为第 7 颈椎(C7)~第 2 腰椎(L2),全长 38。3 cm。标本中韧带部分或完全钙化,小关节、椎间盘骨化,骨质疏松;椎间孔的前后径(宽度)比正常成人窄,大多数上下径(高度)较宽。影像上标本前纵韧带钙化呈点状或条纹状,但实际标本呈片状。标本可呈现X线二维平面难以表现的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椎间孔等。结论 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患者脊柱弯曲、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胸廓扩张程度减小,进而影响呼吸,且难以进行椎管内麻醉和骶管注射等操作。在诊断方面,通过骨骼标本和X线影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过程和严重程度。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骼标本X线影像解剖学

    数字优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下胫腓联合损伤中骨隧道建立的应用

    李明慧熊吉祥周鑫张磊...
    334-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字优化设计寻找下胫腓联合骨隧道最佳置入位置。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95 名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 100 个下胫腓联合CT资料,导入Mimics19。0 软件中重建模型。在胫骨和腓骨之间进行虚拟钻孔并设计隧道叠加在重建模型上,作为虚拟模型。此外进行 3D打印作为实际模型。分别测量8 个参数,分别为骨隧道长度,胫骨隧道中心到胫骨前、后部的距离,腓外侧隧道中心到腓骨前、后部的距离,骨隧道胫骨侧点到内踝距离,骨隧道腓骨侧点到外踝距离以及骨隧道与水平面间夹角。结果 比较了虚拟模型和实际模型的 8 个参数,测量结果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在解剖学层面上不同性别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受累侧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优化设计可以为下胫腓联合重建提供精准可靠的骨隧道,从而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固定,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踝关节功能。

    下胫腓联合骨隧道3D打印数字优化设计解剖学

    强直性脊柱炎椎骨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后钛棒有限元分析

    苏宝科王永清康志杰王海燕...
    339-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去松质骨化(VCD)截骨术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椎(T)11~骶骨(S)节段钛棒应力变化分析,为术前钛棒选择、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将VCD截骨术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连续扫描的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 软件,分别重建T11~S、螺钉和钛棒,导入到 3-Matic建立初步几何模型,进行去噪、铺面、平滑等处理,完善后的模型导入Hypermesh10 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对材料进行属性赋值后导入 ANSYS 19。2 中显示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和载荷条件,测量螺钉与钛棒连接处应力值。结果 在中立位、前屈、侧向弯曲、轴向旋转工况下,钛棒在上端椎(T11)应力最大,顶椎(L3)应力最小;在后伸工况下,钛棒在下端椎(L5)应力最大。结论 在上、下端椎可考虑增粗钛棒直径,增强钛棒硬度,或改为双棒。

    强直性脊柱炎螺钉钛棒矫形后有限元分析

    中年男性精子DNA碎片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平王静陈先兵陈曦...
    345-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年男性精子DNA碎片率(DFI)与精液质量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 180 例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且男性年龄>38 岁的精液标本。根据DFI的阈值分成(<30%和≥30%)两组。主要测量指标包括:常规精液参数、激素水平、DFI、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DFI与男性卵泡刺激素(FSH)、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密切相关,且精子活力随着DFI水平的升高而下降(P<0。05);当DFI≥30%时,优质胚胎率下降(P<0。05),但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FI可以作为中年男性精液常规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虽然DFI影响优质胚胎率,但与辅助生殖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无关。

    精子DNA碎片率精子活力精子染色质扩散形态学观察

    甘南藏族人体组成成分分析

    孙思雨李咏兰郑连斌宇克莉...
    349-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揭示甘南藏族人体组成成分特点。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了甘南藏族 410 例成人(男性 221,女性 189)人体组成成分。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总肌肉量、推定骨量、躯干肌肉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小,水分率、内脏脂肪等级及躯干脂肪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女性身高及躯干肌肉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小,体重、总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内脏脂肪等级、右上肢脂肪率、右上肢肌肉量、左上肢脂肪率及左上肢肌肉量、右下肢脂肪率、左下肢脂肪率、左下肢肌肉量及躯干脂肪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水分率、内脏脂肪等级、躯干脂肪率及躯干肌肉量 4 项指标值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 14 项指标值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体重、身高、总体脂率、总肌肉量、推定骨量、BMI、内脏脂肪等级、右上肢脂肪率、右上肢肌肉量、左上肢脂肪率、左上肢肌肉量、右下肢脂肪率、左下肢脂肪率、左下肢肌肉量、躯干脂肪率及躯干肌肉量 16 项指标值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 2 项指标值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检验结果表明,男性体重、总肌肉量、推定骨量、水分率、四肢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高于女性,女性总体脂率、四肢脂肪率、内脏脂肪率及躯干脂肪率高于男性。根据BMI判定,甘南藏族男性、女性超重;根据体脂肪率,甘南藏族男性属于非肥胖,女性属于肥胖。结论 在13 个族群中,甘南藏族男性、女性BMI、总体脂率较大。

    甘南藏族人体组成成分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生物电阻抗法成人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成人的体成分特征与肥胖

    希露格于会新廉祎伊拉娜...
    356-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 3 个族群成人体成分特点以及肥胖状况。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鄂温克族245 例(男124,女121)、达斡尔族207 例(男90,女117)、蒙古族布里亚特部181 例(男 74,女 107)成人进行 18 项体成分测量。运用Excel 2016、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 个族群男性、女性内脏脂肪等级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1),身高、总肌肉量、推定骨量、躯干肌肉量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P<0。01);鄂温克族男性体脂率、左上肢脂肪率、躯干脂肪率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5 或P<0。01),女性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四肢脂肪率、躯干脂肪率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达斡尔族男性体重、BMI、左上肢脂肪率、左上肢肌肉量、下肢脂肪率、肌肉量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P<0。05 或P<0。01);蒙古族布里亚特部男性体重、上肢肌肉量、左下肢肌肉量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P<0。05 或P<0。01),女性躯干脂肪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P<0。05)。族群间比较显示,鄂温克族与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多数体成分指标值最为接近,身体脂肪含量高于达斡尔族。BMI、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均表现为蒙古族布里亚特部>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聚类分析表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与北方族群距离较近,与南方族群较远。结论 鄂温克族与蒙古族布里亚特部多数体成分指标值最为接近,3 个族群均具有较为严重的肥胖问题。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体成分生物电阻抗法成人

    《解剖学报》授权声明

    《解剖学报》编辑部
    362页

    基于灌注系统对CUBIC组织透明化技术的优化

    宫川惠邱家怡印可馨张继茹...
    363-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缩短清晰无障碍脑成像鸡尾酒和计算分析(CUBIC)技术的透明时间,提高透明效率,探索亲水性组织透明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本研究对CUBIC技术进行灌注优化后,与 4 种亲水性透明化方法在组织透明效果、透明时间、面积变化、体积变化及腺相关病毒(AAV)荧光保留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方法 取 6 只成年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的脑、肝、脾和肾分别采用SeeDB、FRUIT、ScaleS、CUBIC的方法进行透明化处理,使用Image J 1。8。0 测算样本的面积和灰度值,排水法测量透明前后体积,比较各组的透明效果、时间以及大小变形。通过改进灌注速率与最佳灌注剂量对CUBIC技术进行灌注优化,每组实验样本量为6。另在16 只成年小鼠的大脑运动皮层定位注射AAV,4 周后取其颈髓节段透明化处理,荧光照片经过ImageJ1。8。0 测量平均荧光强度,评估不同技术的荧光保存情况。结果 灌注CUBIC的最佳灌注速率和灌注剂量分别是15 ml/min和200 ml。对于透明能力和速度,灌注CUBIC技术的平均灰度值最低且用时最短,而CUBIC消耗的时间最长,SeeDB、FRUIT、ScaleS并没有显示出良好的透明能力。在面积和体积变化方面,几种技术对组织或器官透明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在荧光保留方面,灌注CUBIC对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信号的保留效果最好,其次是 CUBIC、ScaleS、FRUIT和 SeeDB。结论 灌注CUBIC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组织透明效果最好,透明时间最短,AAV荧光保留最多。

    组织透明化光学透明清晰无障碍脑成像鸡尾酒和计算分析亲水性组织透明化技术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