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介入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滕皋军

月刊

1008-794X

jrfsxzz@163.com

021-81818191,62409496

200052

上海市华山路1328号(八五医院内)

介入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协办,实际上也是全国介入放射学组的专刊,是一本有关介入放射学基础研究、临床等方面的学术性期刊。办刊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介入放射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实验研究、短篇、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综述、训练等。内容涉及: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非疗内介入等各个领域,是介入放射学界医、教、研各类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癌TACE还是HAIC?

    杜楠王英李文涛
    1269-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的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已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HAIC联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和(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该文介绍了 TACE和HAIC的理论基础、发展史及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二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期为中晚期肝癌患者选择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动脉灌注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外周血管介入专家委员会李燕
    1274-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规范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最佳临床护理实践,经介入血管领域医护专家讨论、修改、完善形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诊治方法、术前护理、危险因素干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策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护理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护理专家共识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龚宇于淼田甜张继伟...
    1282-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术后影像学随访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影像学评估斑块特征.结果 支架内再狭窄组14例,支架内未狭窄组52例.斑块分布多位于下侧壁(37.8%)和腹侧壁(2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支架内未狭窄组,支架内再狭窄组负性重构(64.2%比28.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026,P=0.049);支架内再狭窄组斑块负荷79.09±8.82,支架内未狭窄组为69.46±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3);支架内再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为(16.02±4.24)mol/L,支架内未狭窄组为(12.05±3.3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01).支架内再狭窄组中明显强化斑块更多(78.5%比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1,P=0.04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OR=1.225,95%CI:1.040~1.443,P=0.015)与同型半胱氨酸(OR=1.676,95%CI:1.150~2.442,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AUC=0.765,95%CI:0.622~0.908,P=0.002,特异度0.731,灵敏度 0.714;同型半胱氨酸 AUC=0.767,95%CI:0.623~0.911,P=0.002,特异度 0.942,灵敏度0.500;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87,95%CI:0.794~0.981,P<0.001,特异度0.904,灵敏度0.714.结论 斑块负荷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大脑中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内再狭窄

    左侧远端桡动脉/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吴剑蔡然泽李秋平齐飚...
    1288-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左侧远端桡动脉(dTRA)/桡动脉(TRA)入路神经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接受右侧、左侧dTRA/TRA行脑血管造影及神经介入诊疗患者的资料,包括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入路、X线透视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纳入经左侧dTRA/TRA行神经介入诊疗患者32例,其中造影11例,介入治疗21例,介入治疗患者均为左侧椎基底动脉疾病.纳入同期经右侧dTRA/TRA行神经介入诊疗患者49例,其中造影19例,血管内治疗30例,介入治疗患者均为右侧椎基底动脉疾病,造影患者均为既往接受治疗后复查造影,且均为前循环系统血管内疾病.所有行介入治疗及造影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经左侧dTRA/TRA行介入治疗患者中,4例改TRA完成手术,2例改股动脉(TFA),1例经左侧dTRA因血管通路不稳定改TFA继续完成手术;行造影患者中4例患者改左侧TRA顺利完成造影,共3例患者未能完成选择性右侧锁骨下动脉插管;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远端桡动脉穿刺点局部淤青,所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复查彩超均未见桡动脉闭塞.经右侧dTRA/TRA行神经介入患者中,4例改右侧TRA完成手术,2例改TFA;行造影患者中4例改右侧TRA,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血管插管,有3例术后出现远端桡动脉穿刺点局部淤青,所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复查彩超均未见桡动脉闭塞.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经左侧dTRA/TRA和右侧dTRA/TRA对比,穿刺远端桡动脉成功率、术中X线透视时间、对4根主要血管(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的插管成功率、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左侧远端桡动脉/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及神经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左侧桡动脉入路左侧远端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造影

    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预测模型及对长期预后影响

    王欢易岂建邓萌苏建军...
    1293-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并验证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预测模型,分析残余分流患儿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78例,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144例和验证集34例,均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随访12个月内残余分流发生情况.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影响因素.建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及效能评估.统计残余分流发生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训练集144例患儿中,21例(14.58%)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验证集34例患儿中,5例(14.71%)发生残余分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室间隔缺损基底部大小(OR=5.339,95%CI:2.197~12.975)、缺损处压差(OR=4.384,95%CI:1.804~10.655)、封堵器直径(OR=4.707,95%CI:1.937~11.439)是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以上述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08(95%CI:0.761~0.839),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0.05).训练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灵敏度80.95%,特异度为84.55%,AUC为0.855(95%CI:0.774~0.937).验证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灵敏度80.00%,特异度为86.21%,AUC为0.871(95%CI:0.791~0.943).训练集21例发生残余分流患儿,有14例(66.67%)出现残余分流自愈,残余分流自愈组残余分流>4 mm的占比低于残余分流未自愈组(P<0.05).结论 室间隔缺损基底部大小、缺损处压差、封堵器直径是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效能良好,残余分流<4 mm的患儿多可自行愈合.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残余分流列线图预测预后

    超声引导血管腔内缝合多级瘤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钱朝庆刘淼
    1298-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多级瘤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且瘤腔数目≥2个的患者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无复发、破裂、感染,无股动脉狭窄以及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血管腔内缝合治疗复杂性多级瘤腔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超声检查血管缝合器假性动脉瘤,多级瘤腔股动脉

    鼻颅底富血供肿瘤栓塞后即刻切除术临床应用

    何钰刘强洪汝建吴佳伟...
    1302-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介入栓塞后即刻行肿瘤切除在鼻颅底富血供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的25例鼻颅底富血供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同日在介入栓塞后随即接受肿瘤切除术.统计栓塞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情况及预后.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栓塞并即刻切除肿瘤.介入栓塞采用动脉入路,全身麻醉下栓塞19例,局部麻醉下栓塞6例,均获成功且无栓塞并发症发生.肿瘤切除在鼻内镜、内镜引导经唇龈沟切口或口腔内镜下完成,均获成功且无切除并发症发生.肿瘤切除术中位出血量844 mL(100~2 000 mL).结论 介入栓塞后即刻行肿瘤切除治疗鼻颅底富血供肿瘤患者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介入栓塞即刻切除鼻颅底富血供肿瘤

    超声引导氩氦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观察

    高志强王雷滕家俊顾平...
    1308-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 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静脉化疗或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超声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锁骨上转移的淋巴结,观察其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实施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整体有效率为78.6%,患者局部受压症状好转,QLQ-C30生命质量量表评估得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术后发热和穿刺局部的疼痛作为氩氦刀冷冻治疗常见的伴随症状,在对症治疗后数天内症状会减轻或消失.结论 超声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是一种有效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进行局部姑息治疗方法,并能对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短期临床症状可在术后得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

    氩氦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超声引导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期刊国际数据库简介(JSTChina)

    1312页

    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对高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徐芬芬赖林强叶泽康张登科...
    1313-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DEB-BACE)和单纯静脉化疗对高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丽水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中晚期肺癌患者213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化疗组和DEB-BACE组.匹配前化疗组107例,DEB-BACE组106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化疗组和DEB-BACE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利用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DEB-BACE组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均优于化疗组.匹配前DEB-BACE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7.0个月,化疗组为6.0个月(P<0.001).匹配后DEB-BACE组mPFS为7.0个月,化疗组为5.0个月(P=0.001).匹配前DEB-BACE组中位生存时间(mOS)为23.0个月,化疗组为20.0个月(P<0.001).匹配后DEB-BACE组mOS为24.0个月,化疗组为18.0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治疗方式、肿瘤大小、TNM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匹配前后DEB-BACE组治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 应用DEB-BACE治疗高龄中晚期肺癌,比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

    中晚期肺癌高龄人群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载药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