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介入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滕皋军

月刊

1008-794X

jrfsxzz@163.com

021-81818191,62409496

200052

上海市华山路1328号(八五医院内)

介入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协办,实际上也是全国介入放射学组的专刊,是一本有关介入放射学基础研究、临床等方面的学术性期刊。办刊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介入放射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实验研究、短篇、经验介绍、病例报告、综述、训练等。内容涉及:神经介入、心脏介入、血管介入、肿瘤介入、非疗内介入等各个领域,是介入放射学界医、教、研各类人员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门静脉高压介入性精准分流

    马婧嵌罗剑钧颜志平
    1045-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PPG)病理性升高,常导致严重并发症.介入性分流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已逐渐成为重要治疗手段,但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确定,需要精准分流以实现个体化治疗.精准分流旨在平衡分流量与肝组织血液灌注,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最小化并发症.介入性分流术后血流动力学目标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的术后血流动力学目标(合理PPG)应综合考虑术式差异与个体差异.精准分流初步临床实践强调对术前门静脉压力的准确测量以及对术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有效监测.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介入性分流技术,以实现更为个体化和精准的治疗.

    介入性分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精准分流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力梯度

    影像引导下肿瘤冷冻消融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马丽董薪...
    1049-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引导下肿瘤冷冻消融治疗以其精准、微创、示踪性好、消融范围可控、存在免疫诱导效应等优势获得广泛应用.但在消融过程中存在皮肤冻伤、低体温、冷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死亡.影像引导肿瘤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防治术中、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舒适度.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邀请全国介入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该共识,以期在推广的同时获得持续改进.

    肿瘤影像引导冷冻消融护理专家共识

    神经介入治疗中桡动脉闭塞重复再通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蔡然泽吴剑齐飚
    1053-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重复再通用于神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介入手术后出现RAO的18例脑血管病患者基线、手术、超声检查、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7例、11例分别接受2次、3次同侧TRA手术.所有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出现RAO,后续RAO穿刺再通后均成功进行神经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13例,动脉闭塞2例.共行RAO血栓处穿刺术29次,成功再通23次,成功率79.3%.早期RAO再通后(8.8±8.7)d,超声检查提示14例患者成功再通,4例持续闭塞;13例患者首次RAO再通随访(7.8±2.7)个月后,超声检查提示4例成功再通,9例持续闭塞.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重复经RAO原位穿刺再通后行神经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桡动脉入路桡动脉闭塞神经介入治疗

    中短期随访时未发生支架内狭窄的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的长期随访结果

    李元智张航马亚静司明磊...
    1057-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中短期随访时无支架内狭窄(in-stent stenosis,ISS)的患者在长期随访时ISS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接受PED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出首次DSA随访时未发生ISS并完成术后12个月以上长期随访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收集其相关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统计在术后12个月以上的长期随访时ISS的发生率.ISS定义为随访时支架所在范围载瘤动脉较术后即刻管腔丢失>25%.结果 本研究57例患者共61枚动脉瘤,置入68枚PED,41枚(67.21%)动脉瘤采用单独PED植入,20枚(32.79%)动脉瘤采用PED联合弹簧圈栓塞.中位初次随访时间184.0(119.0,212.5)d,术后12个月以上的长期随访时,35枚(57.38%)动脉瘤采用DSA随访,22枚(36.07%)动脉瘤采用CTA随访,4枚(6.56%)动脉瘤采用磁共振3D-SPACE序列随访.中位术后长期随访时间538.0(407.5,678.0)d,ISS发生率为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ISS相关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PE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ISS发生率低,短期随访时未发现ISS者,长期随访倾向于无ISS事件发生.

    颅内动脉瘤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支架内狭窄长期随访

    基于引文空间的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可视化分析

    张云晓孙振海张梦贺李树弟...
    1064-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挖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前沿、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为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将其导入至NoteExpress软件中进行筛选与数据清洗,利用引文空间软件对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了 1 708篇文献,其中2020年发文量最多,为137篇;核心作者数量占总发文人数的4.37%,暂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辽宁是发文量最多的地区,各地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作网络;聚类分析得到25个聚类,448个关键节点和1 266条连线,主要的聚类结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再狭窄等;突现分析得出24个突现词,包括中医辨证、参芍口服液、心脏康复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PCI术后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医辨证、病因病机、临床试验等,再狭窄等术后病理现象为本领域之研究难点,焦虑、双心医学、心脏康复为当前研究热点.中医药在促进PCI术后心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再狭窄等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医药引文空间可视化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安全性和滤器附着物组织学分析

    王书青胡家钱廉维帅吴永发...
    1073-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回收率和安全性,以及滤器附着物的组织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34例行取除下腔静脉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回收成功率、并发症及滤器附着物等情况,采用组织染色分析附着物性质.结果 234例行取除下腔静脉滤器患者中成功回收率91.03%(213/234),17例因滤器捕获血栓放弃回收,4例因滤器倾斜回收失败.所有患者围术期未发生腔静脉穿孔、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成功回收213例滤器中含有附着物156例,附着物组织学染色显示主要成分为混合血栓伴有少量纤维素退变.进一步分析表明,滤器附着物在≤14 d组发生率低于>14 d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91,P=0.009);非抗凝组滤器附着物发生率低于抗凝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74,P=0.005).结论 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高,相关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应用安全性高,但滤器置入后滤器微小血栓形成不容忽视,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滤器回收安全性混合血栓

    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TACE中的应用

    王如建姜雨田付强盛忠峰...
    1078-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供血的肝癌TACE超选择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对5例合并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进行TACE中采用常规插管技术微导管RIPA超选择插管失败后,应用导管开窗技术完成RIPA的超选插管.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IPA超选择插管及TACE治疗,手术成功率100%,超选择插管时间(3.2±2.39)min.术后肝肿瘤指标较前下降,肝功能指标无明显下降,按照mRECIST标准进行评估疗效,其中3例达到部分缓解(PR),2例达到完全缓解(CR).5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导管开窗技术可提高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TACE时RIPA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安全有效.

    导管开窗右膈下动脉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高谦李宝福刘冰王春满...
    1083-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HN患者201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脉冲射频组、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7例.3组PHN患者均常规药物治疗,脉冲射频组采取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神经阻滞组采取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再采取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治疗前(T0)、治疗后7 d(AT7)、治疗后30 d(AT30)和治疗后90 d(AT90)时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β-内啡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6变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T7、AT30、AT90 时,联合组 PHN 患者 SF-MPQ 的 PRI、VAS、PPI 评分和 PSQI 评分、P 物质、CG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脉冲射频组和神经阻滞组(P<0.05),β-内啡肽水平高于脉冲射频组和神经阻滞组(P<0.05),3组PHN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PHN患者的疼痛、睡眠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其单独治疗,可能与调节疼痛介质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带状疱疹神经痛脉冲射频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疗效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和安全性Meta分析

    刘仲源魏传付李念虎
    1088-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9年5月至2022年7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病例对照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设对照组(单纯PVP治疗)和试验组(PVP联合RFA治疗).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评分评价病例对照试验研究文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0篇病例对照试验,2篇随机对照试验)1 05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减少脊柱转移瘤复发(OR=0.17,95%CI=0.08~0.34,P<0.001),减少并发症发生(OR=0.29,95%CI=0.21~0.41,P<0.001),降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MD=-1.21,95%CI=-1.64~-0.78,P<0.001),改善 Karnofsky 功能状态(KPS)评分(WMD=14.69,95%CI=-12.25~17.14,P<0.001),但提升远期疗效并不显著(OR=1.55,95%CI=0.90~2.68,P=0.12).结论 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具有显著的临床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但远期效果并不显著.受限于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以上结论还需更大规模、更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

    脊柱经皮椎体成形术射频消融肿瘤骨转移Meta分析

    不同肝背景下大鼠移植性肝癌肿瘤生长及TACE治疗疗效的差异

    赵航宋晓磊郑璇张煜杰...
    1095-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正常肝、脂肪肝、肝硬化背景下大鼠移植性肝癌肿瘤生长时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TACE治疗后疗效的不同.方法 将Walker-256腹水瘤细胞种植到正常肝、脂肪肝、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肝脏内,并对其行TACE治疗.观察3组不同肝背景大鼠肿瘤生长时及TACE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不同肝背景肿瘤体积间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部分肝功能指标脂肪组明显高于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微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在同一组内,治疗前后对比3组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肿瘤生长过程中:①肿瘤体积存在差异,肝硬化在前期会抑制肿瘤生长,但后期肝硬化大鼠的恶病质状态会加速肿瘤生长;②肝硬化组和脂肪肝组肝功能相似;③微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差异,但随着肿瘤的增长微血管密度会稍增加.TACE治疗后:①肿瘤体积未见明显差异;②脂肪肝大鼠相对于肝硬化大鼠有较多的肝功能储备;③微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差异,但栓塞治疗会刺激微血管的增生.

    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脂肪肝肝硬化疗效差异C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