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理论与实践

庞贞燕

月刊

1003-4625

JRLS@chinajournal.net.cn

0371-69089212

450040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1号

金融理论与实践/Journal 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主管的以金融理论经研究和金融业务实践探索为主要任务的刊物。其宗旨是:探索发展金融理论,服务金融改革实践,拓展金融业务领域,反映金融运行信息,展示金融科研成果,培养金融科研人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金融政策与城市产业链韧性——来自"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证据

    邢小明应兆琦章文颖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产业链韧性对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度产业链韧性指标,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链韧性提升,且效果表现出动态可持续性.这一结论在DID估计有效性检验、异质性处理效应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信贷供给提升以及科技财政投入是科技金融政策提升城市产业链韧性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高市场化水平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科技金融政策产业链韧性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信贷供给科技财政

    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质量提升——来自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杨航英强永昌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数字化转型正重塑其传统服务与管理模式,进而影响实体企业创新行为.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这种提升作用通过增加企业信贷期限,降低企业信贷成本,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市场规模增长而产生;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提升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欠发达地区企业样本中更明显.拓展分析发现,在不同维度的数字化转型中,银行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提升作用最大;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增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对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并由此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银行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质量信贷期限信贷成本经营风险市场规模

    新市民群体愿意配置风险金融资产吗?——来自CHFS数据的证据

    岳尧王多民赵励远宋明勇...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市民群体市民化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类群体的金融资产配置偏好.利用2011-2019年5期中国家庭金融(CHFS)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市民身份对金融资产配置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市民群体具有较强的风险规避特征,偏好配置储蓄类资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来自农村地区、无房贷压力和未创业群体中,新市民身份对金融资产配置偏好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新市民身份的风险规避特征可以通过提高金融素养水平进行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市民身份对金融资产多样化配置呈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加强新市民身份对其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的了解,持续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以及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参考.

    新市民金融资产配置风险偏好金融素养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理、现实困境和推进路径

    李麦收高星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质性归纳的方法,分析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现生态宜居、塑造乡风文明、提升治理能力、助力生活富裕赋能乡村振兴.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如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供需不匹配、乡村居民缺乏数字素养、乡村数字治理体系还未真正建立等.未来需要从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生态宜居外部环境、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搭建乡村生活富裕体系、加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做好乡村数字政务服务顶层设计、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数字基础设施金融素养数字政务服务

    金融素养对家庭收入流动性影响研究

    姜楠张帅华朱家铭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入流动性作为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对于考察个体收入分布的机会均等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收入转移矩阵和实证分析法,研究金融素养对我国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素养能够显著增强家庭收入流动性,并促进低收入家庭向较高收入层级的跃迁.从异质性分析来看,金融素养的增收效应在低收入、低龄化以及农村家庭群体中表现尤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能够通过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促进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研究结论丰富了家庭收入流动性方面的研究,也为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收入流动性金融素养收入转移矩阵收入流动性质量

    企业ESG实践是否悖离利润最大化目标?——兼对"漂绿"现象的财务动因探析

    田露露刘自敏崔志伟
    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ESG实践与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关乎微观经济主体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从长、短期视角对企业ESG实践的财务表现效应进行研究,以检验企业ESG实践是否与传统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离,并由此解释ESG"漂绿"现象频发的财务动因.研究显示,企业ESG实践在短期内对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但长期内则会助力财务表现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ESG实践短期内与财务表现的冲突主要源于"成本效应"——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是激励企业ESG实践"漂绿"的财务动因;外部竞争环境在ESG实践的长期财务表现效应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外部信息环境在ESG实践的长、短期财务表现效应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ESG实践对财务表现的长、短期影响在具有不同内部治理特征(股权结构、管理层决策权)和基本属性(生命周期、所有制、环境敏感性)的企业中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ESG实践与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的动态关系,也为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平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证依据.

    ESG实践ESG"漂绿"财务表现成本效应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杜华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选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的绿色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内部治理及提升市场关注等路径作用于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污染严重、环境规制严格和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研究内容有助于厘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绿色转型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约束市场关注内部治理水平企业绿色转型

    金融集聚、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

    车欣范璐璐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利用区域熵指数来衡量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集聚水平,实证研究金融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均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金融集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机制影响碳排放.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在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高环境规制地区和东部地区,抑制作用更强.研究内容有助于厘清金融集聚、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金融集聚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绿色经济

    股东关系网络与企业杠杆操纵

    罗栋梁张惠娴
    8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杠杆操纵是企业调节账面杠杆率以应对去杠杆政策的主观行为,这将会影响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股东关系网络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及机制路径.研究发现,股东关系网络可以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股东关系网络通过降低企业短债长用、提升公司透明度从而抑制杠杆操纵;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战略差异程度较高的企业,股东关系网络对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从企业间关系探讨了股东关系网络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为防范企业金融风险提供新的视角.

    社会网络股东关系网络杠杆操纵公司透明度短债长用

    专精特新企业供应链网络位置能提升股票收益吗?

    简冠群郭阳阳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激增且占据供应链网络关键位置,这对投资者决策和企业股票收益产生影响.以2013-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专精特新企业供应链网络位置提升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所处供应链网络位置通过技术、人才、资金三重渠道作用于企业股票收益,即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加快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进而提升企业股票收益,且这一提升作用在具有产学研合作、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专精特新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证实了专精特新企业所处供应链网络位置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所获财务价值的有效性,为中小企业提升股票收益及有效制定融资决策提供了行动方向.

    供应链网络位置股票收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资本结构调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