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理论与实践
金融理论与实践

庞贞燕

月刊

1003-4625

JRLS@chinajournal.net.cn

0371-69089212

450040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1号

金融理论与实践/Journal 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主管的以金融理论经研究和金融业务实践探索为主要任务的刊物。其宗旨是:探索发展金融理论,服务金融改革实践,拓展金融业务领域,反映金融运行信息,展示金融科研成果,培养金融科研人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胡安军赵昱璇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塑造了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也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分析数字经济作用企业经营绩效的机理基础上,将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及其所在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企业经营绩效,进一步用工具变量法与多时点DID模型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通过系统GMM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动态影响效应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债务风险、提升信息传递能效以及减少代理成本等渠道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市场化水平在数字经济作用企业经营绩效过程中发挥着调节效应;同时发现,数字经济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在企业运营状况不善时,数字经济抑制了企业经营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于企业的发展能力影响具有差异.研究为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提供了一定理论和经验依据.

    数字经济企业经营绩效动态模型非线性效应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价值、挑战与应对措施

    熊礼慧彭琪张珑于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基建"的核心组成部分,实现了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全面分析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标准建设与技术创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好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创新产业链协同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何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刘自强封秋硕
    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是充分挖掘企业创新活力,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作用的三条传导路径和两种外部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助推作用是通过提升银行对企业的信息甄别能力、纾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加剧银行竞争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银企关系的建立与产融结合程度的加深都会促使银行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对民营企业受益更大,对小微企业发展更有利,对成长期企业提升更明显.在地理区位上,西部地区企业受到的助推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我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充分发挥银行数字技术应用成果,实现银行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银行数字化转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

    从资本市场功能发挥角度监测金融压力的实证研究

    王轩徐刚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测金融压力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从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视角对现有金融压力监测框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选取了32个代表性指标,并应用2008-2023年的数据开展实证研究.运用经验累计分布函数法对基础指标进行标准化,运用等权重法和CRITIC赋权法分别合成综合指数,并通过ROC检验评估其有效性.研究发现:(1)从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视角监测金融压力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警效果,对现有的金融压力监测框架形成有益补充;(2)反映各监测维度风险状况的类别子指数既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体现了不同风险因素的共振与相互影响;(3)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驱动金融压力上升的因素各有差异.

    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压力指数资本市场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组织韧性——基于突破性创新和内部控制的中介作用

    夏鑫宋欣蓉董江春袁雪烽...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动态能力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为依据,基于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组织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通过增强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组织韧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媒体关注度高、西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中,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进一步厘清了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韧性之间的关系,为引导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实现组织韧性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字经济组织韧性突破性创新内部控制

    激励性规制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基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向仙虹邹志雁赵佳佳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推进降碳减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激励性规制被广泛认为能够创造巨大的绿色价值,但激励性规制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发展仍有待深入论证.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1年279个城市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检验激励性规制是否促进了城市绿色发展,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激励性规制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节能降耗、创新效应是促进绿色发展的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政策效应在资源型城市、西北区位城市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更明显.研究结论为激励性规制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城市绿色发展激励性规制多期双重差分

    绿色债券发行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刘兴华辛珂欣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上市企业2009-2022年季度数据,运用PSM-DID模型探讨了绿色债券发行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获得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此结论经过更换匹配方式、更换变量度量方式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绿色债券发行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股票流动性、提升ESG表现、促进绿色创新,进而带动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下降.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债券发行方获得的融资便利对规模较小、内控水平较高、重污染行业及绿色金融发展较低地区的企业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揭示了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下降的具体作用机理,为加深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理解和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绿色债券权益资本成本信息不对称ESG表现

    企业ESG责任履行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吴永钢张晓彤郭静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企业ESG责任履行对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责任履行能够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对国有企业、污染行业的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明显,在经过稳健性以及内生性检验之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积极履行ESG责任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声誉两个途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还考察了数字金融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企业ESG责任履行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关系,其中,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调节效应比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环境和社会层面责任的履行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ESG责任履行高质量发展企业声誉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陈康叶明华李琴英郑慧...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是守好"三农"基本盘的重要举措,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农业经济韧性具有内在契合性.以我国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0年我国420个产粮大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影响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研究发现,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韧性提高,并且数字化程度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其促进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粮食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粮食种植规模较小地区的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升对农业经济韧性促进作用更强.相较于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提升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更强.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业经济韧性数字化程度

    消费约束下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最优产品设计

    张建吴瑾王旭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内生动力,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农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的融合发展也成为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多重均衡模型,引入最低消费约束,研究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保险"三种方式对农户终身效用的影响,并通过调整贷款比例和保障水平为不同资本水平的个体设计最理想的农业"信贷+保险"产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单一的信贷产品和单一的保险产品只能提升部分农户的终身期望效用;第二,固定保障水平和贷款比例的"信贷+保险"产品无法满足所有农户的实际需求,抑制了部分农户的终身效用;第三,最优的"信贷+保险"产品设计能使所有农户的终身期望效用得到提升,尤其对低资本农户提升效果显著,使其摆脱了低均衡状态,实现资本增长.通过优化农业"信贷+保险"产品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和自我发展动力,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业信贷+保险多重均衡模型终身效用贷款比例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