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融与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融与经济
金融与经济

魏淦

月刊

1006-169X

JRYJJ@sina.com

0791-86613977

330008

江西省南昌市铁街25号

金融与经济/Journal Finance and Econom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立足金融,面向经济,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办刊宗旨,致力于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普及和宣传经济金融知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探索新时期经济金融理论,为繁荣江西金融文化事业,提高队伍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数据发展能否催生出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刘家民马晓钰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2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和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表征大数据发展,探讨其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有效地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促使供应链效率上升、缓解供需间的长鞭效应,并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积极作用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以及企业的性质、竞争力、融资约束、经营能力、规模和所属行业不同表现出显著差异.

    大数据新质生产力供应链效率供需波动数字化转型

    绿色金融、中小企业持续绿色创新与地区碳排放

    彭迪云苏雅邓语宣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3-2021年地级市与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地区碳排放存在先抑制后增加的"U"型作用,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会通过中小企业持续绿色创新间接影响地区碳排放,但主要表现在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方面.绿色金融早期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降低地区碳排放水平,后期则通过抑制中小企业策略性持续绿色创新增加地区碳排放水平.

    经济环境平衡非线性模型低碳发展

    低碳转型背景下碳密集型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张庆君杨炎明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转型风险的视角,通过构造SV-TVP-SVAR模型与SV-TVP-SVAR-DY模型,研究碳密集型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与净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碳密集型行业对银行业有着显著正向的风险冲击,且以短期冲击为主,并且煤炭行业的冲击最大.基于转型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与其他低碳转型政策相比,在"双碳"目标政策下,各碳密集型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冲击最大.构造基于广义误差方差分解的净溢出指数发现,随着商业银行对转型风险认识的不断深入,碳密集型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净溢出正缓慢下降.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银行应对碳密集型行业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强.

    低碳转型气候风险碳密集型行业银行风险

    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勇斌刘殿国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长期以来在0.2附近上下波动,增长疲软,且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并且对中部、西部的影响显著.

    农业保险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规模经营

    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

    赖妍温美琪彭佳妮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正向影响企业韧性;在ESG的三个维度中,公司治理维度的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最显著;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对ESG表现与企业韧性间的关系分别产生了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处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环境以及成熟期的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ESG表现企业韧性创新能力融资约束

    地方金融系统及其监管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基于央地双层协调治理视角

    吴江六崔皓吴非李华民...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金融强国战略为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重构奠定了基本原则.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所引致的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权的需求,以及中央政府对于地方金融系统演化所关联的系统性风险状态的认知,共同决定了地方金融制度和结构的变迁.只要地方政府事权存在,即便现存的地方金融机构被更高阶的金融制度所吸纳,也将会有新的地方金融制度填补空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央地双层协调治理的因果逻辑所决定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重构理应立足于地方金融系统的续存实施顶层设计:央地双层协调治理机制是地方金融系统监管安排的较优选择;从中央监管层面讲,更多关注隔离地方金融风险对于国有金融制度的传染;从风险释解技术而言,建议构建相应的ABS点释机制,以确保地方金融系统在风险释放过程中的运行安全.

    地方金融系统地方金融监管金融资源配置权央地双层协调治理

    "保险+期货"试点能否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基于全国146个县域经济数据的证据

    赖娟罗继美唐凡刘燕云...
    73-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1-2020年全国146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开展为准自然实验,采用熵值法对农业产业规模化进行赋权测算,并选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保险+期货"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保险+期货"试点对农业产业规模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财政支持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保险+期货"试点地区与品种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保险+期货"试点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影响更大,对粮食作物产业规模化的促进效应强于经济作物.对此要持续推进"保险+期货"试点范围扩大并覆盖更多农产品品种,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保险+期货"模式.与此同时,要在东部地区与产粮县区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积极推动"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开展,以提升当地农业产业规模化水平.

    "保险+期货"农业产业规模化风险管理农产品期货多期双重差分

    跨境金融国际法律:基本要素、对位分析及策略进路

    吴忠奇胡国正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跨境金融概念是确立跨境金融国际法律对象、对接跨境金融国际法律规则的基础.跨境金融概念应广义化理解,将国际法律中狭义跨境金融服务、跨境交易相关的金融服务和投融资活动纳入概念框架中,统一国内法律与国际法律规范的概念内涵.跨境金融国际法律的基本要素中,其价值主张由国家利益观拓展至平等合作观,其核心规则特性日渐清晰,即真实合法跨境交易结算与资金转移自由办理,跨境金融有限的、逐步的自由化,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重,跨境金融交易真实性必要审核,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规则.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与其对位分析的差异表明,需采取修订现行法规范及制定《跨境交易结算与外汇法》两步并重策略,从立法观念、基本原则、具体规则等方面全面逐步调适国内法规范,以实现跨境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法律保障.

    跨境金融金融服务法律规则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