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学刊
地质学刊

夏鸣

季刊

1674-3636

dizhixuekan@163.com

025-84820975

210018

南京市珠江路700号地质大厦

地质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Ge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首届江苏期刊方阵入选期刊、江苏省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并长期被《中国地质文摘》等收编。本刊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主要刊登江苏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江苏地学界在省外、国外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江苏地矿业的研究成果及新理论、新方法。本刊以全国广大地学及相关学科的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镇西山头地区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方向

    刘志宏赵成缪柏虎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山头地区位于宁镇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往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了较好的找矿线索,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剖析研究区的成矿条件,开展了地质调查、化探调查、激电中梯、高精度磁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激电测深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具有与栖霞山铅锌矿床类似的双构造层,具备寻找栖霞山式铅锌矿的条件;区内逆冲推覆体下部的构造不整合面、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纵向断裂是研究区主要的赋矿位置,也是未来重要的找矿方向.

    物化探异常铅锌矿西山头宁镇地区

    西秦岭以地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朵得文杨小英黄小丰王广有...
    237-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南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岗岔—阿什加金矿集区,系新探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床.为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基于已有地质成果资料,初步分析总结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指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结果表明:矿体赋存于德乌鲁石英闪长岩及其外围的近SN向断裂和岩体接触带内,主要受近SN向构造断裂破碎蚀变带控制;矿石类型以破碎蚀变岩型为主,金主要包裹于硫化物中,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金矿化的富集与蚀变强度及硫化物含量等直接相关,矿床地质特征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相似.根据现有资料,已知破碎蚀变带型矿体深边部金矿化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仍具良好的找矿前景.

    矿集区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以地南金矿床西秦岭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郝烃杜佳孔令强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山西组泥岩、煤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对目标层的烃源岩分岩性进行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特征及有机质成熟度的探讨,并与邻区同层位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总结研究区目标层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神府区块山西组泥岩为中—差等级的烃源岩,炭质泥岩和煤烃源岩的整体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高于泥质烃源岩,属好—很好烃源岩,为主力生烃烃源岩.其中,泥岩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煤和炭质泥岩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指示其原始沉积物主要为高等植物,因此成烃以气为主、生油为辅.山西组烃源岩大部分已达成熟阶段,少部分为低成熟阶段,且自西向南有机质成熟度逐渐变高.

    山西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神府区块鄂尔多斯盆地

    青海绿草沟煤矿控煤断层特征及赋煤规律

    刘腾鲍文广王雪莹
    25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查明青海绿草沟煤矿控煤构造特征及赋煤规律,对绿草山地区已开展的地质工作进行整理分析,系统梳理该地区发育的7条控煤断层,详细总结了影响绿草沟煤矿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的地质构造性质及控煤机理.结果表明,绿草沟煤矿大体以F3断层为界划分为东西2个控煤构造区块,东部区块地质构造程度为复杂,西部区块地质构造程度为中等.G3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中厚不稳定煤层;G2上、G2下煤层为中厚—巨厚煤层,在东西部区块分别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G1煤层在区内大部分发育,中厚—厚层状,在东部和西部区块分别为大部分可采的不稳定、较稳定煤层;F煤层为发育在F1-F2断层带内局部可采的特厚不稳定煤层.

    控煤断层地质构造煤层赋煤规律青海绿草沟煤矿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溧阳天目湖地区地貌区划

    周钟生贾磊游奔张利坡...
    26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溧阳天目湖地区地貌单元的划分可以提升分区、分类型、分层次的地表基质调查效率.基于天目湖地区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信息;在提取地形起伏度的过程中运用邻域分析法与均值变点法,确定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37x37像元.将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及坡度3种地形要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对地貌分布格局与差异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将天目湖地区地貌指标划分为平原、河流阶地、山间谷地、台地、丘陵5种类型,其中以山间谷地与台地地貌为主,二者分别占32.97%、21.96%.划分结果符合天目湖地区地貌格局差异及空间分布,有效体现出天目湖地区平原向丘陵过渡的地貌特征,为后续开展地表基质的调查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理依据,对探究地貌分布格局与地表基质属性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

    地貌分区地形起伏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地表基质溧阳天目湖

    基于ASTER数据的新疆若羌区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方法

    王平平张月阳赵慧姚虎...
    273-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若羌地区的ASTER数据主成分特征向量矩阵进行分析,确定反映铁氧化物(褐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含Al(OH)矿物(高岭石、明矾石、白云母、伊利石)以及含Fe,Mg(OH)矿物(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的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的主成分.利用上述主成分和蚀变矿物组合的吸收反射波谱特征,提取新疆坡北地区蚀变矿物信息.结合遥感地质解译图、红柳园组下亚组(C1ha)含矿地层、与矿化相关的石英脉以及控制矿体分布的NE向断裂构造,预测成矿远景区,为新疆坡北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提供基础资料.

    ASTER数据主成分分析法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成矿远景区新疆若羌

    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正射影像的质量评价

    唐枭陈艳汪明有楼昊煜...
    27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搭载热红外镜头的应用逐渐广泛,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正射影像的质量评价日渐重要,通过优化无人机热红外影像的拼接流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尤其是通过无人机探测地表热异常来指导地热找矿.采用主观和客观评价方法,提取信息熵、方差、标准差和温度值,计算图像的平均梯度,比较同一架次影像经不同拼接软件处理后的热红外影像质量.以江西赣州建节村为研究区,使用大疆无人机搭载FLIR热红外镜头,对圈定区域开展飞行作业,重点比较Pix4D与PhotoScan对热红外影像的拼接效果.结果表明,Photo-Scan在影像信息量保持度和拼接后的清晰度方面均优于Pix4D,且其热红外影像更接近原始温度值;Pix4D在影像完整度和整体协调度方面表现更为优异,更适用于地热找矿项目中的靶区优选.

    无人机热红外遥感影像拼接质量评价平均梯度江西赣州

    基于GemPy的柳江盆地隐式三维地质建模

    陶琨健彭华键张清权
    28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皇岛柳江盆地已有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较宽泛,模型精度较低.前人普遍采用显式建模方法对整个柳江盆地区域进行建模,受限于建模方法与研究区域,建模结果较为简单,断层等地质构造未完整呈现,精度较低且无法进行更新优化.选取柳江盆地的潮水峪区域,利用GemPy开源Python库进行隐式地质建模.以遥感影像和区域地质资料为数据源,通过多源数据处理生成地质体界限点与虚拟钻孔,从而初步建立模型,并结合地质认知对地层界限与断层进行修正,最终构建出更符合实际的、可交互的三维地质模型,较好地还原了地层分布产状、断层关系与侵入岩体,加深了对潮水峪地区的地质认知.

    三维地质模型隐式地质建模GemPy潮水峪柳江盆地

    海洋荷载下滨海地区深层地下水波动特征:以南通阳光岛和通州湾为例

    周盈鄂建李洋李月...
    293-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对海洋荷载影响下深层孔隙水波动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2018-2020年南通阳光岛和通州湾深层地下水的逐时水位监测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法探讨了海洋荷载对深层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分析发现,从浅海区域的阳光岛到近海岸区域的通州湾,深层地下水水位具有周期波动规律,主周期为19 h,波动周期为12 h与13 h.阳光岛深层地下水水位振幅较大,变化范围为0.23~2.78 m,年最大振幅>2 m;通州湾深层地下水水位振幅较小且稳定,年最大振幅仅为0.34 m.研究结果表明,浅海区域的深层地下水水位振幅较为显著,在从海洋荷载区域向非海洋荷载区域传递过程中,振幅呈现出非线性衰减的趋势.研究结果对理解滨海地区地下水系统动态及其对海洋荷载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海洋荷载深层地下水水位波动周期地下水水位振幅阳光岛通州湾

    南京沿江地区不同母质发育水稻根系土 Cd活度制约因素

    戴超刘强胡建杨贵芳...
    302-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母质环境下稻田根系土有效Cd及其活度(RCd)的分布规律及制约因素,在南京沿江冲积平原-丘陵岗地区典型水稻田采集了 300个根系土样,系统分析土壤RCd与根系土 Cd总量及其有效态、pH值、SOM(土壤有机质)含量、CEC(阳离子交换量)等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不同区块的RCd与其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平原区土壤全Cd、有效Cd含量及RCd平均值分别为(0.40±0.07)、(0.13±0.05)mg/kg和(32.87±11.71)%,丘陵区分别为(0.17±0.07)、(0.09±0.03)mg/kg和(53.60±14.26)%;有效Cd与其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二者相关系数为0.55,但随着土壤pH值升高相关性减弱;相同母质来源的有效Cd与其pH值、SOM含量均出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丘陵区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39,平原区分别为-0.58、-0.29;RCd与Cd全量在丘陵区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在平原区相关性很弱,与有效Cd呈极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在平原区二者相关系数达0.80,与SOM含量和CEC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度几乎没有相关性;提升土壤pH值、SOM含量和CEC可制约土壤Cd的活度,尤其当土壤pH值≥7.5、SOM含量>20 g/kg及CEC>20 cmol/kg时,可显著抑制重金属Cd的活度;采用对数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全区、丘陵区、平原区土壤中的Cd活度与其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当地农田根系土中重金属Cd的活度,为当地耕地土壤管护及安全利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活度水稻田根系土南京沿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