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高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高教
江苏高教

邱梅生

双月刊

1003-8418

jsgj1985@126.com

025-86275630;86275638

210036

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A楼

江苏高教/Journal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高等教育学科前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类问题,充分发挥舆论先导、决策参谋、学术园地、信息桥梁、实践指导的作用。创刊以来,在全国各地读者、作者的关心支持下,办刊质量在同类期刊中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特色也日益突显和稳固。刊物在被权威性二次文献转载的论文数量在同类高教研究期刊中名列前茅,并相继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卓越工程师跨界融合培养的问题、路径与策略

    徐守坤莫琦黄雪梅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国家战略发展加大了对跨界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行业企业需求与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内在地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工程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而当前的跨界培养存在高校多学科培养计划落地有限、企业培养积极性有待提高和校企融合松散等问题。为此,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校内部学科之间、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跨界融合。高校内部需要利用多学科优势制订跨学科培养方案、构建跨学科课程及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校内导师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高校与产业之间需要加强融合,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培养计划,设立产业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优选企业导师,发挥企业导师的实习指导作用。为保障上述具体路径的落实,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变革课程教学模式和规范导师选拔规则。

    卓越工程师跨界融合培养素质能力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视角下多元主体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权良媛刘怡泠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正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高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也存在面向社会重大需求不足、无法解决行业产业关键需求等问题。为了最大限度破除掣肘因素,获得强大的持续性和整体性动力,高校需要秉持协同育人理念,在充分考虑创新过程高度动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交互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多元主体,优化组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类资源,以求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多元主体为切入点,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对人才培养必须实施协同育人的必要性、人才培养的多元主体及其要素、多元主体影响人才培养的具体效果和复杂路径进行系统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人才协同育人多元主体复杂路径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模型的响应式构建

    王惠颖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和劳动形态的迭代发展,构建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成为迫切需要。很多职业院校在传统测评范式不变的基础上尝试扩展评价维度、增加评价方法和扩大评价范围,不仅没有契合数字化劳动素养测评的特点和需求,反而面临着评价指标维度的聚合叠加、评价标准阐释的效度转嫁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的静态封闭等现实困境。数字化劳动素养结构性的变化和发展,根本上需要进行评价范式的转换。响应式建构主义以解释学的辩证方法论作为指导开展评价,标准是由多方利益相关者互动协商的结果,聚焦协商中的分歧和争议,持续辩证地进行回应,螺旋式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基于响应式建构主义开展的职业院校学生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需要多维聚焦响应式探索数字化劳动素养的评价标准,多种场域内嵌式观察数字化劳动素养的情境表现,多元主体协商式建构数字化劳动素养的评价模型。

    数字化劳动素养评价建构主义响应式聚焦解释学方法

    大学德性:内涵、现状与重建路径

    韩益凤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德性是大学教育实践和文化理想的伦理基础,是大学力持续增长的伦理根基,更是大学追求文化理想与道德使命过程中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德性具有典型的渗透性、弥散性和实践性,是大学作为德性组织的核心象征。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重建德性大学至关重要,这要求大学重视德性的培养,构建完善的道德生态系统和教育体系,以彰显其卓越的道德特质。

    大学德性组织伦理高质量发展组织德性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赜

    陈建华
    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社会生活领域的高水平质量标准,既要在物质生产上供给充分,又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断提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共同富裕"建设要求的"一体两翼"。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社会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源泉与动力。提炼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中的"主体性""崇高性"和"普遍性"价值意蕴,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涵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维度,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教育目标。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理路

    吴跃本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办好"大思政课"的重要构成。将革命文物及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是促进思政课"两个课堂"有效衔接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两个大局"下思政课新挑战的现实需求。革命文物以"各种各样"的资源样态、"见人见事"的典型案例、"共情共理"的价值认同,不断地为"大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教学效果、教学使命赋能。构建融入体系、丰富融入内容、优化融入方法和创新融入载体,是推进革命文物及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必要性可能性